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与智能控制论文_李旭生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与智能控制论文_李旭生

江苏韩森自动车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 224700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新能源技术成为我国汽车领域发展的热点和焦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两点,第一点是新能源自身的技术发展,如对于新能源动力电池而言,需要不断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及怎样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续驶里程,还有怎样降低新能源技术使用的经济成本;第二点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在不断朝着智能化、轻量化以及低碳化三个方向发展。本文重点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控制展开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发展;智能控制

前言:近年来,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新能源成为各个行业与领域开发的重点,汽车行业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对企业的需求大量增加,特别是在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下,新能源汽车优势明显,已经成为人们汽车消费的首选,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空间巨大。鉴于此,本文重点围绕新能源技术,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及智能控制展开相关的研究与论述,是十分必要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1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构成是纯电动车,其中商用车数量与乘用车数量相差不大,从全球范围看,纯电动车中乘用车数量更多。与国际新能源汽车相比,我国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产品之间存在半代的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1能耗与动力性能

以日本LEAF车型为例,车的重量为1.5吨,但是其百里的耗能量约为11升,而我国的150型汽车,与LEAF相比,重量轻400千克,但是,百里能耗却高于LEAF。由此可知,在汽车整体的性能,以及减少能耗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还需努力。

1.2动力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时间,要多与国外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时间,这是显性指标显而易见。同时,在汽车隐性指标中,如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车辆操控品质,还有舒适性等众多隐性指标上,与国外相比其差距更大。

1.3新能源客车

对于新能源客车而言,在技术层面,我国目前处于领先水平,从市场规模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应用规模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遥遥领先。同时,新能源客车领域中的技术创新最为活跃,新技术如雨后春笋,并得以广泛的应用。

1.4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

1.4.1电池

电池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已经被广泛应用,其能量密度在10年间提高了50Wh/Kg。与此同时,三元材料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现已经批量化的用于新能源汽车,三元材料的能量密度高达180Wh/Kg,可以与国际先进技术媲美。

1.4.2整车控制与集成

目前,我国整车企业中,大部分的骨干企业均具有自己的开发体系,并且具备一定的开发能力,无论是是系统开啊,还是软件开发,抑或是硬件开发,都具备相应能力。尤其是我国的软件开发,其模式可以兼容世界范围内的先进体系,并且拥有纯电动车的关键技术,如整车集成控制技术,以及评价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3充电机、电动空调

目前,我国已经自主研发出相应的先进产品,众所周知,空调具有制冷和制热功能,汽车的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同时,空调的耗能也非常大,并且也直接影响电动车的续驶里程。现阶段,主要以CTV加热,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高效热泵技术也在不断研发,现在样机已经被研发出来,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要促使其能够大规模投入使用[1]。

1.4.4燃料电池

当前,我国的燃料电池尚在开发阶段,而国外的燃料电池发展在一直进步,可以说,我们与外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逐渐扩大,若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其差距更大,难以追赶和超越。由于中国在一些产业链环节,特别是关键的产业链环节方面有所缺失,导致在燃料电池的研发过程中,一些关键部件无法解决,阻碍燃料电池的研发进程。

2中国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要开始大幅度的上升,2020年,预测新能源汽车的年销售量达到两百万,2025年,增加300万两,到2030年,上涨到一千万量的年销售量。从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而言,其技术发展的重点内容包括三点,一是降低车的重量,二是要降低汽车的能耗,三是要不断提升汽车的续驶里程。与此同时,对于汽车的电机而言,要不断提高功率和比扭矩,更为重要的是,要提升控制器的功率密度;对于电池而言,其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时,电池单体比重量能够实现300 Wh/Kg的目标,由于当前最高水平仅为180 Wh/Kg,所以实现2020年的目标任重道远,极具挑战性;对于成本而言,在2020年时,其单体成本要有所下降,达到1元/Wh的目标,2030年,目标为0.6元/Wh,此系统成本也要有所下降,进而促使汽车的整体成本逐渐减少。除上述内容外,氢能对新能源技术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争取在15年的时间内,可以实现大规模集中制氢,以及分布式制氢两种技术方案并行的目标[2]。

3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控制

近年来,智能化成为各个领域与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智能控制也是热点词汇,是行业内讨论和关注的焦点,许多整车企业在集中精力开发研究汽车的智能控制,笔者看来,智能控制在汽车行业内受关注的程度,已经超过新能源受到的关注程度,无论是对于传统汽车而言,还是电动车而言,智能控制都是一个新的发展热点。其中,对电动车而言,智能控制的优势更为明显,与电动车的匹配程度更高,这是有电动车自身具有一定的电控水平,其电控程度也达到一定标准。从国际对智能控制的观点分析,到2030年时,水平较为先进的欧洲,还有日本将会率先实现全自动驾驶,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热点[3]。

总结:综上所述,笔者立足自己的工作实践,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现状进行分析,并预测了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最后,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控制。通过论述可以指导,新能源汽车技术在不断发展,我国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这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以期能够缩小差距,促进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早日实现汽车的全自动控制。

参考文献

[1]顾建国,黄凤娟. 领跑永磁磁阻电机技术,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访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徐性怡[J]. 人民公交,2011,04:104-105.

[2]汪玚. “智能节能” 能否同行?——记2011'中国智能交通年会、第七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及展览会[J]. 交通建设与管理,2011,09:26-27.

[3]刘家洋.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

论文作者:李旭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  ;  ;  ;  ;  ;  ;  ;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与智能控制论文_李旭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