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学科是学校文化课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它学科的学习都在此基础上进行;同时它又可以算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离开了分析理解,其它学科简直寸步难行。本文旨在透过语文课堂教学中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技巧三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相应的创新策略,以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其它学科的学习。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技巧 教学策略
一、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较为枯燥乏味
(1)学生自己阅读,感觉乏味。语文学习学生必须先自己阅读,获得初读感悟,这是语文学习的前提。这个自读就是很多学生难以度过的关口,直到初四毕业,许多学生还没有完成名著的必读篇目。而缺少了必要的自己阅读,学生的文学素养自然就难以提升。
(2)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寡味。有的语文教师走出校门多年,却不注重日常“充电”,不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靠“吃老本”误人子弟,没有明确有效的教法和学法指导,课堂上长时间照本宣科,使得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自然就学得索然寡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要说“亲其师,信其道”了。
(3)教师的文学修为,难以起到精神引领的作用。语文课堂的精彩,离不开教师对文本的深入研读;而要巧妙不露痕迹地将自己的解读融入到教学中,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展现出来,更是要考量教师的文化功底。所以,要想让课堂成长出语文的葳蕤,语文教师还要有深厚的文学修为,在课堂上起到精神引领的作用。多年教学《木兰辞》,女英雄花木兰拼杀沙场十几年,功成名就之时,却毅然辞官归家。这种高尚情操本应为学生所钦佩,然而学生对此却反应平淡。原来在他们的心目中,花木兰只是一个遥远的传奇。我通过反复阅读,终于找到契入点:木兰辞官仅仅是淡泊名利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我顺势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契入,然后从人性的角度分析,最后学生们豁然开朗:古代男尊女卑,女子在官场行走,处于劣势。要想站住脚,就得一直女扮男装,自然无法过正常女性的生活。所以,木兰选择做回自己,其实是一种人性的回归。当思维中多了一层人性的本真,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自然就拉近了。
2.教学内容不够经典、时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几经教改,现在的语文课本尽管内容有所变化,但是好多经典文学作品已悄然退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相反,一些不知名作者的作品涌了进来,它们既没有明确的写作特点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借鉴,也没有优美的情感可以打动学生纯真的心灵,它们置换经典文学作品的意义不大,以至于要毕业了,老师猛然间说起课本里的某篇文章,学生会一脸懵懂:“老师,你确定我们学过这篇课文吗?”与此相反的是,一些已经远离时代的老文章(并不经典)却依然填充着学生的青春岁月,而一些能反应社会整体风貌的文章却难以在课本中“插足”。虽然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接触它们,但是相对于课堂教学,对这些能反映时代精神的文章,我们还是处于一个走马观花的阶段,没有几个学生可以在几十年后仍然像对朱自清的《背影》那样津津乐道。
3.教学过程不够灵活、多样。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之后,与之相称的就应该是教学过程的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有的教师不敢放手,怕课堂局面不好控制,仍然是堂堂课一个模式——“教师问,学生答”,至多学生互问互答,缺乏人文关怀,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1.创新教育理念。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自己的授课艺术;二要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别,成长环境有别,学习能力有别,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鉴赏水平和感悟能力,也可通过课外推荐阅读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三要明确自己的育人目标,要将文学素养通过学习内容渗透给学生,并通过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兼收并蓄。
2.创新教学方法。有了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语文课堂必定会活色生香。初中阅读教学需要培养学生阅读、领悟、品鉴三种非常重要的素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是枯燥的,领悟是费神的,品鉴更需要开动脑筋,学生自然不喜欢。我通常使用如下方法:一是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材料多文质兼美,尤其是小说和散文。小说中既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还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更有提点人生的哲理警句;散文语言美,情感美,哲理更美。教师可在导语设计中加以“诱导”。二是进行分角色朗读。阅读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尽力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最实用的方法就是分角色朗读。三是创设阅读意境。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已成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之一。语文教师可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情感引领,让学生从视觉、听觉方面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场景与意境,让学生有身临现场的感觉。
3.创新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我常用的教学活动有小组讨论、小组竞赛、正反辩论、班级演讲、课本剧表演等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使用,效果非常好。
总之,语文教学身负前承中华传统文化、后接时代文明成果的重大任务,作为语文教师,既要注重自我提升,亦要创新课堂教学,为国之振兴履职尽责、担起大任。
论文作者:于翠莲 刘忠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4月总第2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4月总第2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