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帮与湖北近代工商业_宁波帮论文

宁波帮与湖北近代工商业_宁波帮论文

宁波帮与湖北近代工商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商业论文,湖北论文,宁波论文,近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22;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5124(2004)06-0001-05

湖北武汉是近代宁波帮商人主要的活动区域之一。借助武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精明的商业头脑,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商群体,活跃在湖北近代工商业的各个领域,在取得丰厚回报的同时,也为湖北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活跃的客籍商人始终是推动武汉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早期汉口商帮中贸易额最大者,当属宁波、广东等地客商。其中“尤以宁波商人为最。……凡汉口特有之物,无不买人,或更运往他处销售……宁波上海两地商人一年之内为五十万两之贸易者不下六七十家,如此计之,则合计贸易额当不下三千万两或三千五百万两矣。但所谓上海帮者,与其称为上海帮,不如称为由上海来之商人较为妥当。”[1]其中以浙宁商人居多数。宁波商人在汉口主要经营水产业、银楼业、航运业、火柴业、水电业、杂粮行、洋油行、五金行、银行等,湖北主要商埠的洋行买办也大多由宁波人充任。“宁波帮……或合绍兴称宁绍帮。凡汉口之海产物商店及金银细工业,大多为此帮所占。又长江之夹板船航运业皆属宁波商人所经营,其输入品为棉纱、棉布、绸缎、海产物等类;输出品为杂粮、黄豆、桐油、牛油、片麻、苎麻、棉、米等类。”[2]由于汉口的宁波商人众多,头脑灵活,在招揽货运、出售洋货方面,宁波买办往往最能满足洋行的需要,“特别容易作成烟草、糖和煤油等方面的生意。”[3]

在沙市,宁波帮最大的生意是银楼号。“老宝成”、“老禾宝”、“老同震”、“老丹凤”等知名银楼号都是浙宁帮所开。太古、怡和、安利英、日清等洋行在沙买办亦皆为浙江人。由宁波人担任代理商的“慎大”、“生记”、“明德”等煤油号,包揽了沙市周边各县所需煤油的大部分批发业务。浙宁帮还在沙市兼营其他业务,如老天宝银楼兼营复和医院,慎大煤油号兼做“联太”、“生昌”内庄,经营棉花、杂粮等业务。浙宁帮在沙市开办的酒楼也有名气,如“珍海”、“鸿运”、“好公道”、“荆江春”大酒楼等。较为有名的美达利百货店,主要是从上海或汉口进货,从事批发业务。三北轮船公司宜昌分公司设立后,浙商的影响遂不断扩大。三北宜昌分公司经理任子卿与屠惠僧、张和泰等浙宁帮商人,长年担任驻宜客商救火组织(水龙段)负责人,在宜昌商界颇有口碑。任子卿曾出任宜昌商会执行委员和理事长。

大宗批发贸易是早期武汉商业的生命线。镇海著名的方氏家族,即在汉口开设有经营洋花布的批发行及同康钱庄,成为其上海、杭州商号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晋生则与杭州人陈中吉合伙,从事宜昌至镇江之间的帆船贸易,往返运输木材和煤油。英美烟公司在湖北最早的代理批发商亦皆为浙江人。其中在武昌创办德馨烟公司的顾许清,经营英美烟各牌香烟16年,被认为是武昌方面经理之第一人。汉口三江烟公司经理陆潮荣,则从37岁起,担任该公司经理长达17年之久,“堪称英美烟公司汉口经理中之翘楚也”。

“一战”期间,宁波商人在湖北开办的绸缎、银楼、五金、颜料、海味等商号业务大兴,普遍获利。“屈计汉市获利者,仍首推钱业,尤以浙帮各庄为最,江西帮次之,本帮以及徽州、镇江等帮又次之。”[4]大战结束后,与徽帮衰落相比,浙宁帮势力渐盛,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汉口市场海味糖盐业务庞大,行销甚广,浙宁帮素为该业之大帮。自1871年宁波商人董章顺在汉口合资开设同春海味号后,又有丰裕顺、立昌生、同丰、镇昌、裕源祥等30余家陆续开设,创办人以镇海人为多。1910年在永升平河街成立“浙宁海味同业公会”。各店最初专营海味,后多兼营糖业。1927年前后,进口糖一度占领武汉市场,浙宁帮鸿昌等家糖行借助与上海浙帮的同乡关系,大量批发,获利甚丰。汉口鸿彰永绸缎店系宁波鸿彰绸缎庄经理马冠群于1903年创办,每年获纯利率均在30%左右。

由于浙宁帮钱庄、银行遍布长江南北各大商埠,这就使宁波商人在开拓内地市场时具有了明显的优势:他们不论走到哪里,都有一个准备好了的信用贷款来源。因为大多数钱庄更倾向于对同乡商铺投资或给予金融上的便利。浙帮钱庄在汉口金融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盖浙商所经营之绸缎、银楼、五金、颜料等业,皆占汉埠第一位,因而该帮金融业势力随大。且浙帮各庄,经营得法,又能通力合作,呼应灵通,一面与各银行接近,一面竭力与他帮竞争,复以其资本雄厚,冠于各帮,长袖善舞、多财善贾,造成今日之局势,良非偶然。”[5]“一战”期间,上海钱业通过汉口钱庄代放大量资金,浙宁帮钱庄居间运作,营业十分活跃,是为汉口钱业的极盛时期。到1925年,汉口17家浙帮钱庄资本为117.8万两,超过本帮以外各帮钱庄资本之总和。银行业方面,浙江兴业、浙江实业、四明银行、中国通商银行长期在汉口设立分行。其中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不仅将武汉作为业务重点区域,同时在汉阳、黄石石灰窑等地开设办事处,在湖北金融界颇有影响。四明银行纸币则一度在鄂西北颇受商铺欢迎,每元纸币折算银元竟高出二成左右,主要原因是当地匪患严重,银元不便携带之故。

宁波商人对湖北近代贸易的影响还表现在度量衡等方面。自浙宁秤由宁波商人带入汉口后,最初仅在米、煤、柴薪等交易中使用。后因该秤每担折合英制,与海关秤一担相同,被外国商人所乐用,华洋贸易遂大得其便,因而成为汉口市场通用的主要衡器之一。凡输出输入之货品,均以浙宁秤为准。

商业行会是推动近代湖北市场缓慢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中国近代的重要商帮,宁波商人是最早在湖北建立会馆的外地商帮之一。康熙元年(1662),江浙绸缎商人首先在汉口循礼坊置地建造江浙公所。乾隆四十五年(1780),宁波商人以联络同乡、维持商业为宗旨,在汉口九如桥兴建浙宁公所。宣统元年(1909)改名为宁波会馆。在沙市,浙江商人最初购建的会馆,内有戏台、神像,规模宏大。宁波商人因出资最多,主张用宁波会馆之名。但其它浙商意见不一,遂定名孤庞会馆,取杭州孤山与宁波庞山各一字。宁波商人后又在沙市刘家场另建宁波会馆一处。1907年汉口商务总会成立,公举熟悉商情、众望素孚者为总理、协理,各行业帮会则推举代表担任会董和议董。 1916年,汉口商务总会依法改组为总商会。浙宁帮商人在早期汉口商会历届总、协理及议董、会董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见下页表1)。

表1 浙宁商人在汉口历届商会中担任职务一览

姓名

届别及职务

藉贯

所在企业

卢鸿沧一三届总理、二四届议董、七八届会董鄞县交通银行汉口分行经理

汪炳生二届协理、三四五届议董

镇海太记洋油行行东

盛竹书五六届协理镇海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经理

宋炜臣一四五六届议董、七届会董

镇海汉口既济水电公司总经理

蔡永基二届议董 鄞县华昌洋行经理

史晋生二三四六届议董、七八届会董

镇海顾记洋油行经理

丁菊生二三四五六届议董、七八届会董

余姚承丰钱庄经理

张理耘二三四五六届议董、七八届会董

余姚衡源钱庄经理

郑以松二三四五六届议董、七届会董

镇海太和杂粮行经理

宋仪章四届议董、七八届会董

余姚义源钱庄经理

沈宾笙四届议董 镇海顺记五金号经理

杨文卿四届议董 余姚源成钱庄经理

王柏年六届议董、七八届会董

镇海美最时洋行经理

如加上表中未列的其他浙江商人,以及后连任两届汉口总商会会长的周星棠(绍兴)等,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江商人,在汉口商界取得了仅次子其在上海商界的地位。浙籍商界名流在旧中国贸易额排名第一、第二的两大商埠所具有的地位,足以证明其在中国近代商业贸易中的巨大影响。

审时度势,善于将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这是宁波帮商人又一个显著的特点。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后,除旧布新,大举兴办洋务新政。湖北武汉成为晚清工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因缘时会,我们在湖北工业近代化的进程中,又清楚地看到了宁波帮的身影。其中被张之洞称作“有为之士”的宋炜臣,即为主要代表。少年时代的宋炜臣曾在镇海家乡的南货店中学徒,后被亲戚带到上海,介绍给商界名人叶澄衷。几经历练,成为上篬撇鸩癯Ь怼?896年,宋炜臣受叶澄衷的委托来到汉口,寻找投资机会。次年,他与叶澄衷各出资14万元,招股14万元,在汉口通济门外创办燮昌火柴第二厂,成为湖北第一家由民族资本经营的现代工业企业。工厂年产双狮牌火柴1亿盒,产量居全国首位。投产当年即获利18万两。

1903年,创办燮昌火柴厂获得成功的宋炜臣,看到湖北大兴学堂,编练新军,需要大量呢绒军服、学生制服、皮鞋和马靴。于是在江汉路开设华盛呢绒军装皮件号,成批承制军营和学校订货。由于主要原料和技工均来自上海,制作精良,颇受欢迎。

20世纪初年既济水电公司的兴办是武汉城市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创办既济水电公司则成为宋炜臣事业的顶峰。1906年,宋体察到张之洞不愿让外资插手水电事业的意图,遂邀集浙赣鄂三省富商,集股投资,在汉口创办水电公司。取水火既济之义,定名为“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经张之洞批准动工兴建,并给予专利。1908年电厂建成送电,次年水厂落成。其后该公司设备几经扩充,电厂装机总量达到1500千瓦,占当时国内民营电厂装机总量的1/3以上,成为国内著名的商办水电企业。在此期间,宋炜臣还先后投资兴办汉口扬子机器厂、阳新富池口铜矿、竹山五丰铜矿等厂矿。其中他与浙江铁路公司、汉阳铁厂及王光等人合股创办的扬子机器厂颇具规模,生产了大批当时紧缺的铁路、桥梁、发动机、锅炉和工程机械配件,曾为汉冶萍公司制造了20艘大型驳船,在湖北近代机械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汉口的宁波帮商人中,象宋炜臣这样以商业利润投资产业、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紧密结合的例子比比皆是。出于商业资本对市场的敏锐感觉,宁波帮商人往往首先在那些适应市场需要,且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产品上投资,并特别讲求样式和制作。在其示范效应下,其他厂商竟相效法,从而推动了产品的升级。湖北近代工业及手工业的许多著名企业,都是宁波帮商人创办的。如1911年贺宝庆(镇海)创办的宝华印染厂;1912年李厚谟(镇海)创办的茂记皮鞋厂,以及宁绍同乡集股创办的东华绸布染厂、耀华玻璃厂、雄黄厂等。面粉工业是湖北近代工业发展最快的部门之一。湖北最早的机制面粉厂即为宁波商人所创办。1904年,盛竹书等集资购机,在汉口创办汉丰面粉厂。盛任总经理,工人多数来自宁波和上海。1906年,又有宁波人景庆云购进法国机器,独资开办金龙面粉厂于法租界,计有18寸、20寸磨机4部,每日产量300包。此外,在粮油加工业方面还有阮文衷(宁波)创办元丰豆粕制造厂于汉口,以及1907年宁波商人集股在汉阳开办的顺丰榨油厂。

建筑营造业是宁波帮为湖北近代化作出突出贡献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早期武汉建筑业的熟练工人,许多来自上海和宁波。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帮营造厂,一度占据了近代武汉建筑市场的半壁江山,为近代武汉城市面貌的根本改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湖北自汉口开埠,特别是张之洞大举兴办洋务新政以后,各种近代建筑和工业生产基地次第兴建。水泥、耐火泥、钢铁结构以及欧美建筑样式被大量引进,形成了颇为可观的近代建筑市场。以明昌裕、汉协盛为代表的浙宁帮营造商,在湖北武汉留下了一大批至今仍令人称道的近代建筑作品。

1894年,定海人周昆裕被其供职的上海营造厂派往汉口,负责横滨正金银行大厦的建设施工。有感于汉口洋行林立,市面日趋繁荣,建筑市场前途广阔,周辞去上海营造厂的工作,与同行在汉口合营明昌太木厂,开始承包房屋建筑工程。1898年,周昆裕创办明昌裕木厂,成为在武汉正式开业的第一家华人营造厂。先后承建过震寰纱厂、颐中烟草公司、沙市打包厂、西商跑马场、上海电影院等大型工程。为了解决本地砖瓦质次价高、供不应求的矛盾,明昌裕创办之初即开始兼营砖瓦生产,开办了裕记砖瓦厂。通过仿照德商德源砖瓦厂产品及生产技术,在汉口华商中率先推出机制红瓦。嗣又仿建德式轮窑,使砖瓦产量、质量大幅提高,并带动同业竟相效仿,推动湖北武汉砖瓦生产跨入机器制造的新阶段。同明昌裕相比,其后开办的汉协盛营造厂发展更为迅速,很快便占据了武汉营造业的头名位置。1905年,承造汉口平和打包厂工程的上海协盛营造厂,委派宁波人沈祝三前来主持施工。1908年,沈祝三在汉口六合路创办汉协盛营造厂,对外承包建筑工程。由于沈在平和打包厂工程中表现出一流的施工水平,很快享誉三镇。

为了保证砖瓦质量,汉协盛价购德商阜成砖瓦厂,添置60马力蒸汽机、16英寸砖机等关键设备,年产红砖能力超过1000万块,成为湖北规模最大的机制砖厂。嗣又开办阜成轧石厂于汉口,另建炼灰厂一座,使用立窑烧制石灰。借助与浙江兴业银行经理王道平的同乡关系,汉协盛在资金融通方面大得便利,一应设备,应有尽有。很快发展成为湖北武汉规模最大,且具有托拉斯性质的营造厂,先后在武汉等地承建了多家大型纱厂、银行以及景明大楼、国货公司大楼等一大批著名建筑和近代工矿企业(见表2)。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四明银行大楼,是武汉三镇当时最高的建筑。由汉协盛承建的武汉大学主体建筑和璇宫饭店,则因设计独特,工程优良,至今仍被视为武汉近代建筑的代表作,受到社会各界的称道。

表2 汉协盛营造厂在汉承建工程一览

工程名称

汇丰银行、台湾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中孚银行、四明银行、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保安保险公司、利华打包厂、隆茂打包厂、穗丰

打包厂、和记蛋厂扩建工程、景明洋行、礼和洋行、大来洋行、卜内门洋行、西门子洋行、捷成洋行、永兴洋行、三菱公司、日清轮

船公司、日本同仁会医院、信义大楼、华商总会大楼、三北轮船公司、第一纱厂北厂、裕华纱厂、申新四厂、福新五厂、汉口电话

局、汉口总商会大楼、中国国货公司、协和医院、梅神父医院、普爱医院、武汉大学、圣玛丽学校、懿训女校、英国小学校、海陆饭

店、璇宫饭店、珞珈碑路高级住宅、八大家住宅、德林房子、万国跑马场

除了汉协盛、明昌裕外,在汉浙商开办的营造厂还有康生记、汉昌顺、钱梅记、叶佐记、汉合兴等家。由于浙江来汉从事营造业的人数众多,浙江旅汉泥木匠师早在1909年便集资兴建营造公所,作为聚会议事之处。

宁波帮营造商在湖北武汉兴建高大楼宇和工厂、医院、学校的同时,还在武汉兴建了一批新式里弄、住宅区。1908年,叶澄衷在汉口购地兴建泰兴里。1921年,四明银行在汉口繁华的江汉路附近购地兴建宁波里。汉协盛营造厂则利用剩余的建筑材料和旧料,分别在三元里、共和里、德华里建造住宅楼和铺面。此外还有浙江兴业银行购建的兴业里,浙江实业银行购建的义昌里等。在不断增加的西洋式建筑和里弄式住宅面前,武汉以“板壁”民居为代表的旧式建筑愈益显得黯然失色。回顾近代武汉城市面貌发生的变化,宁波籍营造商实功不可没。

近代湖北交通初以木船运输为主。汉口开埠后始有轮运,但多为外国轮船公司所把持,华轮公司仅有招商局一家。1908年,经虞洽卿倡议,浙江宁绍两属同乡创办宁绍商船公司。1913年,虞洽卿又独资开办三北轮船公司。同年,法商东方轮船公司停业,宁绍公司租下东方公司在汉口的码头仓库,与三北公司代理的鸿安公司一同来汉,开辟沪汉航线。两家公司在江汉路联合办公,先后投入“宁绍”、“长安”、“德安”三轮。当“宁绍”轮首航抵达汉口时,受到宁绍两地旅汉同乡二三千人的欢迎。码头附近人头攒动,极一时之盛。“一战”期间,长江运价上涨,宁绍公司添购“宁静”轮投入沪汉航线。三北公司则设特别快班“龙兴”轮,每周往返汉沪一次,同时加开正班、副班,投入“长兴”、“明兴”、“德兴”等6艘客货轮,每隔10天往返一次。不久又开辟汉口至湘潭航线,开通上海—汉口—长沙直达航班。1921年,三北公司在汉口买进华昌轮船公司全部产业,增开汉湘线。翌年,又向美商大来洋行购买其在汉口的码头、仓库及趸船,在汉口陈其美路兴建四层办公大楼及仓库。1927年开行汉口至宜昌航线。后又购置川船2艘,开行申渝直达航线,并在宜昌兴建办公楼和货物堆栈。到1936年6月,三北公司往来长江航线的轮船已达10艘,14582吨位。

三北、宁绍公司长江航运业务的不断拓展,密切了湖北与沿海及西南地区的经济联系,推动了埠际贸易的发展。湖北农产输出以棉花为大宗,棉花贸易是湖北华商能够居于支配地位的极少数贸易项目之一。以往由外轮公司装运,每每在运价及装运安排上受到歧视。自三北、宁绍两公司崛起,湖北运往上海、青岛等地的棉花,多由两公司及招商局装运。1934年,汉口棉花商与三公司订立了为期一年的互惠合同。三北、宁绍公司在运价和优先起运权等方面,均给予优惠。“其团契精神,至足令人钦佩也”。

伴随着三北、宁绍公司在湖北沿江城市业务的拓展,许多浙宁帮商人开始涉足湖北近代保险业和仓储业。如宁绍保险公司在汉口河街宁绍轮船公司和武昌均设有代理行,以保水火险为主。宁绍人寿保险公司则在汉口民权路设立汉口分公司。四明保险公司分设汉口分公司和沙市分公司,亦以承保水火险种为主。此间,银行经营质押放款、兼营仓储业务在湖北十分普遍。浙江兴业银行即在汉口开设有兆丰、星记堆栈,以及汉阳的兴业堆栈。浙江实业银行则在汉阳开设有信孚堆栈,一举数得,多方取利。

市场创造历史。回首湖北近代史上宁波帮商人的贡献和影响,浙江商人的精明、坚韧和开拓精神令人折服。2004年5月24日,武汉本地报纸均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浙商军团昨签大单,投资 403亿元参与我省建设。”“浙商投资将助江城变靓”。我们相信,浙江与湖北通过资本、机制优势和资源、成本优势互补,两省经济发展将如虎添翼,再现辉煌。

标签:;  ;  ;  ;  ;  ;  ;  ;  

宁波帮与湖北近代工商业_宁波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