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结构转型与发展论文_曾小东

水运结构转型与发展论文_曾小东

深圳市太科检测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53

摘要:水运结构调整的任务已经明确,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努力实现水运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以水运结构转型与发展为研究对象,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水运结构;转型发展

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路水路交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和运输服务结构优化,推动交通行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构建安全、便捷、通畅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使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和运输服务进一步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和运输组织水平进一步提升,内河航运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公路、水路交通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新兴运输服务业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经济、更通畅、更可靠、更和谐的交通运输服务。

一、水运结构的重点

随着国内基础设施的突飞猛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形式全面发展。其中水运业由于其运量大、成本低、占地小、污染少等独特优势,成为沿江大宗物资特别是煤炭、钢铁、矿石、石油等的主要运输方式。水运结构调整重点:第一,全面建设国家高等级航道,实施长江干线航道治理工程,改善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航道条件,扩大通过能力;加快建设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实施主要支流航道治理工程,逐步建成干支衔接、连通海洋的“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高等级航道体系。第二,加快发展长江黄金水道,以提高航道标准和通航保证率为重点,实施长江口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工程和长江干线航道治理工程,确保航道畅通;启动长江数字航道与智能航运建设工程,提高长江水运服务保障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第三,加快航电结合、梯级开发进程。坚持水资源综合利用原则,继续实施湘江、嘉陵江、汉江、右江、赣江、松花江等航道的航电结合、梯级开发建设工程,全面提高支流航道的通航标准,促进内河水运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势发挥。第四,加强内河主要港口建设。重点建设内河主要港口集装箱、煤炭等专业化码头,建设内河多用途和通用泊位,促进港口与航道协调发展,促进产业沿江布局;提高内河港口的专业化、机械化水平,拓展内河主要港口功能,积极发展现代物流。

二、水运结构的转型

要进一步明确目标,真抓实干。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兴内河、优港口、强海运”总体思路和六大任务,真抓实干,加强调查研究,确保“十二五”期水运结构调整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要进一步克难奋进,加快发展。要紧紧抓住有利条件和历史机遇,认真分析研究和切实解决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水运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的总钥匙,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克难攻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加快建设,加快推进步伐,进一步增强水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更加有效的服务。

1、发挥港口作用

沿海港口结构调整重点发挥主要港口带动作用,拓展港口功能、进一步完善专业化运输系统、大力发展公用码头、全面推进港口改造和进一步提高港口航道等级和通航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继续完善沿海集装箱干线港、支线港、喂给港建设和外贸、内贸集装箱运输体系;继续加强煤炭装船港建设,适当提高煤炭接卸港口泊位等级与能力;根据国家产业布局要求相应建设原油接卸码头,完善外贸进口原油运输系统,提高大型原油码头接卸比重;提高矿石运输泊位等级和专业化水平,重点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型矿石接卸和转运码头,完善外贸进口矿石运输系统;加强通用泊位新建与改造,提高通用泊位通过能力,满足杂货运输增长要求;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和发展公用码头,研究企业专用码头公用化的政策和管理机制,加强规模化、集约化公用港区建设,提升港口公用化服务能力与水平,提高港口资源利用效率。

2、调整水运结构

调整水运运输结构的主要任务是:一是全面推进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航道升级改造、干支联网工程,增加高等级航道,改善水运通航条件,延长通航时间和通过能力。二是大力推进船型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重点发展江海直达船舶,外贸集装箱船舶等,加快船舶运力结构调整。三是着力优化运输组织结构,促进干支直达和江海联运,加快形成集装箱、铁矿石、煤炭、滚装汽车、石油及液体化工等专业化运输体系;整合航运企业经营资源,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运输,提高运输组织效率。四是发挥港口枢纽作用,优化港口布局,不断推进港口功能物流化、码头专业化、功能配套化。水路运输装备结构调整重点加快沿海船队运力结构调整,扩大国际海运船队,加快干散货、油轮、集装箱专业化大型船队发展,提高海运船队的技术水平,提升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LNG船、液体化工品船、商品汽车滚装船等特种专业船舶发展,积极发展旅游客船、客滚船等船舶;加快海船更新改造和老旧客滚船淘汰步伐,改善船舶技术状况,提高船舶技术装备水平;并且,继续推动内河船舶结构调整,加快推进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西江等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重点发展顶推船队、江海直达船、集装箱船和滚装船,优化运力结构,规范和促进船舶大型化,提高船闸通过效力,控制和减少船舶污染,提升航运竞争力。要加快内河主要港口建设,加快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重要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港区建设,建成一批集装箱、汽车滚装、大宗散货等专业化泊位,增强对临港工业和腹地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相关部门要制定实施《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全面开展西江航运干线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船型标准化工作,启动其他高等级航道重点船型的标准化工作,推进乡镇渡船的标准化改造,加快现有非标准船型和安全、环保设施不达标的老旧运输船舶的更新改造。

3、构建航道体系

要加快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和长三角、珠三角高等级航道建设,要加快内河主要港口建设,要加快推进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2]。要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新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方向。内河水运符合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在承担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和集装箱、重大装备等货物运输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但仍是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短板。尽管中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居世界第一,但千吨级航道里程仅为8800公里,占内河航道通航里程的比例约为7%,远远低于美国(61%)、德国(70%)等国家的水平[3]。与此同时,规模化经营、综合运输体系、航运立法等也是内河航运未来面临的诸多挑战。为此,要加快构建畅通高效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具体内容包括:加快构建以高等级航道为主体的内河航道体系,促进流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和长三角、珠三角高等级航道建设,全面改善航道通航条件。大力推进干支联网工程,逐步构建干支衔接、通江达海的航道网络。推动界河、国际河流和非水网地区航道建设,延伸航道通达和覆盖范围。

总的来讲,要提高航运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水平,大力发展绿色航运,促进低碳水运经济建设。积极培育航运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新发展理念,鼓励江海直达运输,努力提供更安全、更经济、更高效的航运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华.水运结构调整驶向深水区[J].中国船检,2012,12:64-65.

[2]潘是伟.兴内河、优港口、强海运 “十二五”期着力加快水运结构调整步伐[J].中国水运,2011,03:239-240.

[3]钟悠云.珠江全力推进水运结构调整[J].珠江水运,2012,11:16-17.

论文作者:曾小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  ;  ;  ;  ;  ;  ;  ;  

水运结构转型与发展论文_曾小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