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看人力资源的价值实现论文

从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看人力资源的价值实现论文

从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看人力资源的价值实现

王 静

中共唐山市委党校文史教研室,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认为,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现同社会发展的进步需要密切相关,因此人力资源价值实现取决于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价值和成果对社会、对他人需要的满足程度,取决于他对社会、对他人的实际贡献。

关键词: 马克思;价值;人力资源

什么是人力资源的最高价值?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可见,价值作为客体对主体的效用关系,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肯定与满足。在这种关系中,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自身属性两者缺一不可。

人在这一关系中,不仅以主体的身份出现,同时也是满足作为主体的社会与他人需要的一种客体。作为主体的人,既有物质生活的需要,又有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还能创造物质、精神财富。通过社会实践和劳动创造,不断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要,这种不能简单归入物质价值或精神价值的特殊价值,称为人的价值。而人的价值就是作为客体的人所具有的满足作为主体的社会与他人需要的一种能力属性,是人的价值的主要表现形式,并构成为人的价值的内核。

据《新剧史》记载,丙年(1905年)春正月,李叔同主事的“群学会”中出现了演剧“筹款”活动:“群学会则以经费支绌,乃藉剧筹款。事属创举,名贵异常,故售券甚易易。统计售券所得,达四百金以上。自是素人演剧,渐成市道”[2]51。

由此可见,人力价值就是作为主体的社会或他人的需要同作为客体的人所具有的满足这种需要的能力属性的一种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一个人所具有的人力价值的大小,就在于他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进步或他人物质或精神的需要,在于他所具有的能力投入的效果及其对社会对他人所作贡献的大小。没有社会或他人的需要和与之适应的人力价值的投入,就没有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产生。所以,人力价值是一切价值的源泉,人力价值的内涵就在于它能创造价值。

因此用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去看人的价值,便可得出结论: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是个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的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自我价值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另一个方面,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不可分割的,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因此,我们应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因而实现人的价值的唯一途径是参与社会实践。

人力在价值关系中的这种两重性,是人力价值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人力不仅仅是手段,人力首先是目的,他所作出的一切努力、一切贡献,理应是为了满足包含自身在内的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而在提高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使人力自身的价值得到提高。因此,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应把尊重人力价值作为人力价值实现的重要形式,对于贡献大的人力应当给予较大的荣誉和物质待遇,同时要力求使人力资源所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与其所享用的价值一致起来。因此,一方面要深化改革,保证那些对社会贡献大的人先富起来;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努力造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也就是尊重人力价值的良好环境。此外,还要大力倡导人力资源价值的自我尊重。人力资源的价值首先是自己决定的,自我尊重就是不能靠非法或不正当手段谋得社会地位和财富,而是要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投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之中,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凡是不以对社会、对他人的实际贡献和需要的满足来评定人力资源实现价值者,都是对人力资源实现价值的歪曲。评价一个人的人力实现价值大小的主要依据,甚至是唯一根据,只能是他对社会、对他人的实际贡献。然而,在现实的人力开发实践中,对这一本质问题的重视却极为不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却常常是无视实际贡献,仅以职务等级为依据来评价人力实现价值的事实。这需要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但是,人力资源不仅有物质的属性,而且有精神的属性。一般的物,无论是物质价值,还是精神价值,在主体与客体的价值关系中,都只能作为客体,绝对不能作为主体。但是,人力资源这种有价值“物”,在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中,却具有两重性,既可以是主体,又可以是客体。人力作为客体,可以为社会、为他人作出实际贡献;人力作为主体进行活动,又不能不以他的客体存在(特别是社会存在)为前提和出发点。作为客体,他可以创造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作为主体,为了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他也需要社会对其创造的价值给予尊重与认可,给予相应的报偿和支持。这也是保证人力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同理,人力资源的价值属性,是人力资源的本体属性价值化的结果。当作为客体的人力资源所具有的本体属性同具有某种社会需要的主体发生关系后,就进入了价值化过程,于是就派生出一种能否满足主体需要、对其有利还是有害的效用性质,这种性质称为人力资源的价值属性。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现同社会发展的进步需要密切相关,人力资源价值实现无论从其本质上看,还是从其最终目标一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来看,都取决于人力所创造的价值和成果对社会、对他人需要的满足程度,取决于他对社会、对他人的实际贡献。除此之外,都不一定是真实的得到实现的价值。

对于刚刚走进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学生来说,首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接受已有人类文化成果。但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在掌握已有人类文化成果的前提下,进一步走向哲学社会科学前沿,承担思想理论创新发展的任务。今天讲的这个题目,对于刚上大学的学生而言,似乎很遥远,但不是遥不可及的。在你们经过几年本科、几年研究生学习之后,将会越来越趋近这个目标。立志不怕年少,越早立下志向,越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在我们的学术道路上,有两个“前”目标即前提和前沿,是有志于思想理论创新的学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总之,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现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并应该建立在人力资源对社会的实际贡献与社会的回馈价值相统一的基础之上,是社会对人力价值的尊重与人力的自我尊重的相互协调统一。

电力自动化系统在电力工程中的运用,实现了系统对设备的监控,维护与管理。再结合了各种现代化通讯技术的同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这其中包括对电网数据用户,电网结构以及离线数据等多种信息的保存和处理。

[ 参 考 文 献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56,19:426.

[2]人才学新论[M].王通讯,等.蓝天出版社,2006.

中图分类号: C924.2 ;F2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17-0293-01

作者简介: 王静(1969- ),女,汉族,河北唐山人,本科,中共唐山市委党校文史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哲学、社会学。

标签:;  ;  ;  ;  

从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看人力资源的价值实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