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_英语论文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英语论文,式教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传统的英语教学多以灌输式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其探究精神。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注重由学生自己进行研究和探索,同时也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营造探索氛围,评价探究的得失,是一种与英语新课程理念相符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努力在课堂上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探究式的学习平台。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内涵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内涵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启发下,以教材及社会生活为主要探究内容,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为参照对象,通过个人、小组和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表达、质疑、探究和讨论问题的机会,促使学生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探究式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营造探究的氛围,适当把握探究的深度,认真评价探究的得失,积极促进探究活动的全面展开。学生是探究式教学的主体,他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活动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二、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前提

实施探究式教学有三个基本前提:一是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二是教学活动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发展;三是采取开放式的评价手段,实施多元化的评判标准,突出对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现代外语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学习和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而是倡导营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以真诚的情感对待学生,给学生以特别的关注。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和谈话伙伴。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又能进一步促使学生自我探索和自主学习。

2.充分相信学生的探究能力

12岁以上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已日趋成熟,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日益发达。因此,初中阶段是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张文新、谷传华,2004)。这个时期的学生逐步摆脱了对感性材料的依赖,善于用理论来指导思维活动,思维的独立性增强,表现为喜欢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而且思维也日趋成熟,他们的智力水平也在快速提升。

3.设置开放性的课堂评价标准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包含了九种基本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际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视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组合存在着,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智力倾向,挖掘并发展他们的特长。这就要求教师设置的课堂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宽泛性,以最大程度地兼顾具有不同智力倾向的学生。如果教师持有这样的评价观,他们会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角度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视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潜能。

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智力水平的不同,他们对知识意义的建构也是不同的。因此,课堂上教师不可能用一套模式化的标准去评判学生。所以,建立开放性和多元化的评判标准势在必行。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

1.创设语言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语境对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都非常重要。如果语言能够在一定的情境中呈现,则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而缺乏语言环境的机械操练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努力创设语言情境,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例如,教学A Visit to th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JEFC 3A Unit 10)一课时,笔者讲解课文前先用多媒体播放影片《侏罗纪公园》的片断,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然后笔者提问学生: What did you see on the screen just now? Are you interested in it?(此时可引出新单词dinosaur) Where did they live? Why?学生对此问题很感兴趣,纷纷发言:They live in water because they can swim./They live on land because they can walk and run./They live in the sky because they can fly./…此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笔者不失时机地又问: Can we see dinosaurs in the zoo?/Why did they disappear at that time?/学生纷纷发言:Maybe they were too foolish./Maybe their eggs were eaten by other animals./Maybe they were too heavy to move around./…学生各执一词,于是笔者趁机导入课文内容,说道:Why dinosaurs disappeared has not yet been discovered,but many other animals are disappearing.We can see them in museums.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ir disappearance is human beings.Look at these animals.How lovely they are!(教师边说边呈现几种稀有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图片)Do you think it's important to protect animals? If you are one of these animals,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human beings?课后,笔者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以濒临灭绝动物的身份给人类写一封信,这样便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探索学习的机会。

又如,教学The Memory Robot(JEFC 2A Unit 9)时,学生刚学了实义动词的一般过去式,笔者便先让每个学生列出其上星期所做的事和当时的时间。当学生回忆并叙述上星期做的事情后,笔者便说:All of you have a good memory.But here is a man called Mr Mott who has a bad memory.…这样的课文导入,既巧妙地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激活了其探究性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2.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质疑是学习的前提。有了疑问,才会去探究。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不必急于解释,可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经观察和分析后归纳出语言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例如,教学不可数名词之后,有学生问:“food是不可数名词,但为什么有的时候会加-s?”笔者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释,并布置了一项任务:类似不可数名词food后有时加-s的单词还有哪些?第二天,学生查出的单词之多出乎笔者的意料。

又如,教学有关宾语从句与主句时态一致的内容时,笔者先板书了两个句子:(1)mary said she was a bit too busy.(2)Mary said she is a bit too busy.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两人,成绩好的学生1人,中等2人,学习困难生1人),要求学生观察所写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学生带着问题开始讨论。最后,教师对每组的结论进行评判,并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及理由。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设问、质疑,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从而使学习目标更明确,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高了。

除此之外,分组讨论或辩论也能促使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例如教学Favouite Food(JEFC 2B Unit 15)一文时,笔者以“What food should we take?”为题组织了一场辩论。笔者将全班分为正方(take Chinese food)和反方(take American fast food),双方就以上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辩论前,笔者布置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寻找论据。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辩论和相互质疑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小组合作也强化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观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营造开放式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探究式教学注重营造民主、平等、尊重和信任的教学氛围,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开放和灵活的状态,他们能够获得自由、宽松和友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进行知识构建。

例如,教学Two Farms(JEFC 2A Unit 4)时,笔者利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猜想与农场有关的内容。

运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自由和更开放地思考问题,这也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第一步。

又如,教学课文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 (JEFC 3A Unit 3)后,笔者先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调查表,让其在认为对环境保护有益的行为后面的括号内划“√”,在破坏环境的行为后面划“×”;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看法;此外,还要求学生在表格的最后一部分补充其他好的建议。

(改编自《英语学习评价手册》,2002)

上述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勇于实践,深化探究

实践是探究学习的灵魂。学习英语重在练习,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才能探究语言规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教学“What's the Weather Like?”(JEFC 2A Unit 12)有关天气的表达法后,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安排学生四人一组,分别查询临海、台州地区、浙江省内主要城市、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南、西南主要省会和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的天气情况,然后把城市名称及表示天气特征的符号画到相应的地图上,第二天让各组代表展示作品,并以天气预报员的身份预报天气。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提高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5.激励评价,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各不相同,因此对同一问题的解释也就有所不同。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对于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并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标签:;  ;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