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美好的童年论文_张科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美好的童年论文_张科

金昌市永昌县第二小学 甘肃 永昌 737200

摘 要: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家庭,是教育的启蒙;学校,是教育的引路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乡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涌向城市边缘地带包围城市的城郊地区,在这些学校形成了一批儿童群体——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这些学生的思想道德有其独特性。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小学生 德育 探究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及成因

1.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父母有的外出务工,家中一般只留下老人和读书的孩子,这些孩子无论是寄宿于学校还是留守在家庭,大都缺少母爱,缺少父母的亲子之情,得到的是祖辈的溺爱、宠爱、偏爱,极易形成“畸形心理”。这就呼唤农村学校必须加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2.多数家长综合素质低下,影响孩子成长。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温暖,缺乏父爱和母爱,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创伤。

3.家长推卸教育责任,孩子成长抛在一边。不少家长只顾自己享乐,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有不少年轻的家长们业余时间大多沉浸于搓麻将、“斗地主”,孩子的教育成就完全依赖于学校,自己不闻不问。

4.孩子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由于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思考与行动的速度不够快,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学习效率不高。他们做作业常感到吃力,作业老是完成得不好,使学习上疑难越积越多,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

5.学校教育重智轻德还依然存在。城乡结合部学校的现实是:生源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基础差异大。部分学校为了求生存而片面追求考试成绩,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儿童的思想教育。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德育教育五大策略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升华学生人格。(1)在日常的实际生活中,形成学生的德性规范。(2)在多彩的才艺展示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2.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让家长参与管理。家庭教育在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3.加强学习目的教育,铸就学生人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位教师要俯下身子、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明确“做名师、育名生、创名校”的办学方向,用“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爱国爱校,勤学勤教”的理念浸润学生,让书香弥漫校园,让学生得到熏陶。

4.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学校是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并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老师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进行德育教育,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学校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师素质,以适应新形式下学生的成长。(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老师的人格是学生的镜子,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行。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首先是要重视《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同时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要不断渗透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人物的精神,学习学识渊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自觉守纪、不怕困难等优秀品质,培养其自觉、果断、诚实的意志品质。(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城乡结合部的学校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丰富课外生活。要把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如利用“6.26”、“12.6”等节日组织法制禁毒主题,对学生进行法制和禁毒教育。学校还要把品德教育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优化环境意识,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邪教”的教育,坚决防止邪教进入校园。(4)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方法。对农村的学生应培养其自制能力,要有抵御外界干扰和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针对城市学生应培养其独立生活、善于思考的能力和坚强持久的意志品质。同时,对不同学生应因材施教。总之,教师应想方设法改变小学生品德方面存在的不足,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5.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既要有教师、家长、社会的共同教育,还必须发挥其自我教育的主动性。(1)引导学生自觉立大志,树立远大的目标,明白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道理,知道成功的人首先要有好的意志品质。(2)培养学生自觉克服不良习惯、战胜自己的信心,正确对待成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3)逐步形成取舍性对待品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不良风气坚决抵制。

总之,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德育教育不得不让我们正视和反思。只有充分调动社区、家庭、学校和学生内部的积极性,才能让未来的花朵树立远大理想,磨炼坚强的意志,形成健康的心理品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家庭的好孩子、学校的好学生、社会的好少年。

论文作者:张科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4

标签:;  ;  ;  ;  ;  ;  ;  ;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美好的童年论文_张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