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出发点--一个案例研究_原电池论文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起点:案例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研究论文,案例分析论文,课堂论文,起点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新一轮课改深入发展的需要。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呢?我们在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笔者认为,教师教学研究的起点应放在听课后的案例分析上。

案例分析是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诊断和评价,让教师上完课后,回过头来,反思自己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做法等问题,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和创新之处,寻找问题和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研究,可以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实践,分享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从而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以下以我校有效教学竞赛评比中课堂教学片断为例,谈点个人看法。

案例1

课题:物质的量浓度(片断)(苏教版必修1)

教师在讲解课本第23页的例题后给出下列练习。

(一)判断

(1)将53.0g溶解在水中,配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mol/L。

(2)略。

(二)填空

(3)将通入水中形成500ml溶液,则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

(4)~(6)略。

(7)配制500ml 0.1mol/L的溶液,需胆矾质量为__。

(8)在标况下1体积水溶解336体积HCl,所得盐酸密度为,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

分析:从上面的片断来看,教师这一段的教学任务是公式的应用,教学内容也是精心安排的,其中例题是公式的基本应用,为后面的拓展打下知识基础,后面的8个练习安排得既有数量又有质量,也能看出该授课教师平时习惯于进行大容量的训练。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段教学,那就是“精讲多练”。

质疑:教师安排的8个练习,都是判断、填空练习,无疑会使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评判更加迅速和准确,然而这样的练习却看不到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利于教师对整个解题过程的正确审视,因而也就很难对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作全面的信息反馈。同时,这些题形异理同,训练得再多也不能增强学生对公式的理性理解。事实上,只要选定两道题(二)(7)和(8),请学生在黑板上认真板演,并引导学生认真领会方法、审视过程、辨析正误,就可使大多数学生对公式应用产生本质的理解。这样,既减少了训练数量,又没有减少思考,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轻其学习负担。

案例2

课题:化学能转为电能(片断)(苏教版必修2)

在学习了原电池基本原理,向学生呈现原电池的典型装置后,通过分组实验,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教师投影,学生探究投影片上的实验内容:

1.把Cu片换成另一Zn片,观察两电极表面现象以及检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2.把Zn片换成碳棒,观察两电极表面现象以及检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3.把Cu片换成铝片,观察两电极表面现象以及检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4.把稀换成纯碱溶液,观察两电极表面现象以及检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5.把稀换成橙子,观察检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6.把5中橙子分开,观察检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7.把稀换成酒精,观察两电极表面现象以及检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8.把稀换成蔗糖溶液,观察两电极表面现象以及检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分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上能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思想(或教学观点),就本片断而言,教师主要是想通过几个实验探究得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通过投影指导学生操作,很好地引导学生朝教师设定的思维方向思考和探索。本节课结束,学生掌握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应该不成问题,而且通过动手探究,学生获得了认知和体验,对学生建立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会产生一定的固化作用。

质疑:学生根据投影内容有条不紊地探究,结论的得出当然在情理之中,但认真审读教学过程不难发现,教师设计这种模式化探究,明显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具有指挥作用的投影片,将学生的思维引进了狭窄的羊肠小道。今后学生遇到实验探究问题该怎么办?是等教师指导一步做一步吗?形似探究,实则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创新精神未得到充分展示,教学充其量是有效而非高效。因此,在化学课堂的实验探究中,教师不能按瓶抓药,当然也不能完全放开,处理好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的关系会使实验探究实现更大的价值。本部分内容教师完全可以不用投影,放手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适当引导,效果会更佳。

案例3

课题: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片断)(苏教版必修1)

2.质疑讨论:共同探究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抓住为什么能导电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探讨;

3.反馈纠正: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出导电的原因,影响导电的因素,自然建构电离、电离方程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知识;

4.迁移创新:提炼出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实现知识向能力形成的跨越。

分析:通过对物质导电实验的探究,以导电引发出的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质疑、讨论、反馈、纠正,这些环节较好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在问题讨论过程中,借助教师的提问、引导、点拨,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形成结论,各种知识、技能、方法、能力像成熟的果实一样自然地从问题主线上落下,深深印入学生的大脑。此设计方案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的要求,可谓上乘之作。

质疑:本片断是以实验引发问题而进行探究,笔者认为,如果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学生的自我能动性会得到更大发挥,探究问题的热情会更加强烈,特别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得到更好的开拓。

案例分析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教师将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思考、认识等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些内容具有真情实感,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案例积累多了,广大教师就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真切地感悟教学规律,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思维方法、高效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效益和实践能力。这里,笔者挂一漏万地对所听的一些课例片断作了带有浓郁个人观点的评说,旨在说明课堂案例分析大有余地,广大教师不妨在这方面多做一些探索,或许能在教海中拾到一枚美丽的贝壳。

标签:;  ;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出发点--一个案例研究_原电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