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论文_朱伟强

论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论文_朱伟强

新疆天富检修安装分公司 新疆石河子 832000

摘要:电气自动化技术渗透于电力系统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改变了电力系统人为操作的电力设备应用局面,实现了智能化发展,还提供了实时仿真的技术支持,使得电力系统在整体运行上的面貌都迎来了质的改变。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趋势

如今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等各项技术正在迅猛发展,电力系统也形成了计算机、控制、通信、电力装备与电力电子之间的统一体,所需处理的相关信息量也在不断增加,所需考虑因素日益增多,闭环控制对象也越来越多,可观可测范围也不断扩广。总体而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领域的发展趋势日益全面化与多样化,并且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行业依然要坚持创新拓展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

1 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

所谓电气自动化技术,即是采用具备自动化检测、决策控制等功能的相关装置,利用数据传输系统与信号系统对电力系统实施自动监控以及协调控制的科学技术,能够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安全性、稳定性的保障,确保其供电可靠性。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电力系统智能化方面的一个重要部分,利于更精确地开展电力系统运行设计与故障分析等工作,是一种智能化控制技术。同时,电力自动化技术为同步实验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能够实现实时仿真技术为科研团队创造仿真环境,能利用更多电力装置测试,有效促进科研工作开展。

2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其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总发展趋势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控制策略方面,不断朝着“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以及区域化”等方向发展。(2)在电气自动化设计分析方面,提出了多机系统模型的处理技术要求。(3)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理论发展方向不断靠近现代控制理论。(4)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不断涌出更多先进手段,比如微机、远程通信以及电力电子器件等等。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整体发展趋势则表现在“开环检测→闭环控制、高电压→低电压、单个元件→部分领域与全系统、单一功能→多功能或一体化”等发展方向,同时,装置性能更加灵活与快速,追求目标也向着最优化与协调化发展。以往旨在提高电力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与工作效率,如今更是朝着管理与服务的自动化进行扩展。

3 电力系统领域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

3.1 计算机技术运用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计算机技术是非常关键的技术,主要包括电网调动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

3.1.1 电网调动技术

电网调动技术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完整信息收集工作,还能对国内各级别电网实施自主调动,使得国家整体电位设备有效结合,是对电力系统工作进行监控的有效技术。在电网中的服务器、显示器、变电站终端设备以及打印设备等都连接在专用广域网内,能够借助计算机技术实施统一调配控制。

3.1.2 智能电网技术

智能电网技术一般包括神经网络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控制技术、线性最优控制技术。首先在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方面,因其具备非线性的性质而实现了网络从m 维空间到n 维空间的非线性映射,具有较高的复杂性。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同时具备并行处理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为数据的精准性与可靠性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保障。其次是专家系统控制技术,可以准确及时地辨认电力系统的紧急状态或者警告,并提供紧急处理措施,隔离故障部位,使得配电系统自动化正常运行。最后,在线性最优控制技术方面,在线性最优理论指导下,借助最优励磁控制手段减少电力系统运行中远距离电力运输发生的损耗,进而实现电力利用的高效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实时仿真系统的运用

在电力系统中,数字模拟仿真系统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可以帮助科研人员采用多种电气装置进行实验测试,输出大量可供参考与利用的实验数据。同时,也可以进行有效监控。因此,实时仿真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体现在为其创造了优良的实验环境与条件,对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相关技术操作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3 PLC控制技术运用

PLC 控制技术能够对电力系统指令进行自动编程,自动记录信息与预算,有效地减少电力系统耗能。PLC 技术使用的开始一般处于工业化中开关量中控制部分,但是,它的初期监控能力相对弱,而且处理数据的效率也非常的低。经过科学的进步和工业化改革,这一技术逐渐得到完善,并逐渐渗透到工业化当中。通过分析、探讨,笔者认为可以结合以下几点将PLC 技术融入到电气自动化系统当中。

3.3.1 闭环控制

在系统当中的泵类电机启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方式,包括自动启动、手动启动等类别。其中手动启动有包括控制箱手动启动和机旁屏手动启动等方式。结合PLC 技术可以转手动启动为自动启动,结合数控模块的积累和泵的运行时间分析探讨,科学的选择主备用泵。如果采用手动模式,泵启动的时候仅仅需要调节现场的开关就可以,然后结合不同的电动机运行的时间科学的设计备用泵的开关和启动问题。实践中,所有的现场操作都需要将开关位置连接手动挡,之后再开展工作。现阶段,通过将PLC 系统融入到常规控制系统当中来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控制的方式,成为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过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模式当中,PLC 控制技术为主,常规控制技术为辅助,确保控制中泵类电机存在安全回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在PLC 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常规系统也可以结合运行实际继续控制电机的运行,减少损失,确保工作的效率。通过在系统当中融入调制解调器,对于系统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存在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PLC系统中的电子调节、转速测量以及电液执行三个单元相互协调,确保调制解调器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3.3.2 开关量控制

传统系统中,一般会结合电磁继电器组成系统,在触点的支撑之下,电磁系统的可靠性也在下降,而且系统运行中存在着接线复杂等情况,一旦出现问题,会大大的降低工作效率。通过PLC 技术可以减少传统方式的弊端,提升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提高检修的效率。应用PLC 技术之后,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运行的时候,仅仅需要软继电器就能够达到系统运行的效果,并且这种模式中,系统运行起来相对稳定,而且系统本身的功能齐全,无需配备专门的闪光电源,简化了接线,方便今后的维修工作。开关量的控制也在引进PLC 系统之后减少,并且在系统运行中实现了对多台断路器信号进行集中控制的效果。在系统中,运用PLC 技术可以将生产需要的备用电源投入到电业局的生产中,并综合系统自身的编程和修改来实现数据的控制能力,在这一阶段,系统抗干扰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整个系统运行起来也更加稳定、可靠。

3.3.3 顺序控制

电力自动化系统当中,除了开关量控制之外,控制顺序也非常关键。为了实现降低能耗,增加企业效益的效果,在实践的过程如何提升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是关键。PLC 技术的融入可以替代继电器在辅助系统中的作用,提升了工艺的控制情况。并且,可以保证通信连接以及信息模块的稳定高效运行,实现对生产的整个流程的控制和协调。电力自动化系统自出现以来,走过人力控制、强电控制、计算机控制几个阶段,并在不断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动化控制。PLC 系统能够结合人机接口与PLC 构成的主站层、远程IO 站及现场传感器这三层的网络结构相互协调。结合集控室内的PLC 系统的运行达到工作人员后台监控调整运作的效果。

4 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系统中,要结合生产实际以及科技的发展情况,结合闭环控制、顺序控制以及开关质量控制等仔细分析,及时记录在这一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运行的需要,转变传统的技术模式,以期能够结合PLC技术的运用推进电机自动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建平.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综述[J].企业技术开发,2013(17):131-132.

[2]李爱民.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27):131.

论文作者:朱伟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2

标签:;  ;  ;  ;  ;  ;  ;  ;  

论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论文_朱伟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