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全路运输的任务及实现措施_列车运行图论文

1995年全路运输的任务及实现措施_列车运行图论文

1995年全路运输工作任务及其实现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路论文,工作任务论文,措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阐述了1995年全路运输工作的总方针,运输改革应达到的目标,以及从改革的长远战略上看8个单项改革方案出台的重要意义;重点介绍了加强运输组织工作的具体做法和进一步挖潜扩能的措施;提出了深入开展安全基础建设,确保运输安全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客货运输 运输改革 运输组织 运输安全

1995年全路运输工作总的方针是:以改革总揽全局,加快铁路运输主业进入市场的改革;以安全正点、质量效益为中心,全面完成运输生产任务,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1 运输主业改革的任务、要求与意义

1995年,要在运输主业改革上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客货运输主业走向市场的路子;建立健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运输主业经营管理机制;修正客货运输主业作业标准和技术标准;解决运输难点和安全生产中的问题。通过改革要达到:使客货运输主业真正走向市场,出现适应市场经济的崭新面貌;调整内部结构,建立营销机制,激励机制,提高客货主业服务质量,发挥运输主业的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加强管理和技术标准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配套办法,推动运输主业向现代企业发展,使主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效率和效益。

在调查研究、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全路运输工作会议提出了改革货物运输计划、铁路车站货场实现内部企业化经营管理、铁路客运车站行包房实现内部企业化经营管理、改革危险货物运输、改革货车篷布运用管理、加强专用线和专用铁道管理、改革铁路装卸体制、旅客列车“开优、增卧、减慢”等8个单项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上述8个单项改革方案,从发展的观点和改革的长远战略上看,是非常重要的。它在管理制度、实施办法、具体操作等方面基本上体现了铁路运输主业政企分开的精神;它初步建立了运输产品在客货营业窗口放开经营,全面走向市场的营销机制;它从整体上、管理规范上对运输企业的结构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彻底划清了客运、货运、行车部门的职责,构造了运输主业结构调整的篮图;它为下一步客运、货运、行车部门实行公司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奠定了基础,试验成功后可为下一步铁路运输政企彻底分开提供宝贵经验。

但这些改革方案的实施,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我们必须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结合管内实际与当地具体情况,制定详实的实施细则,使其尽快运作起来。通过试点积累经验,提出下一步运输主业全面走向市场的方案和意见,推动运输主业改革向深层次发展,真正增强运输主业的生机和活力。

2 全面完成运输生产任务的措施

1995年铁路运输计划安排,货物发送量1570~1575Mt,煤炭发送量630~650Mt,其中晋煤外运量190~202Mt,旅客发送量10.4~10.6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5850~16000亿人公里。

2.1 切实加强运输组织工作

(1)抓部署和落实,分阶段打攻坚战。坚持1994年的经验,按照部提出的分阶段奋斗目标,对本局全年完成运输生产任务及早做出具体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层层抓落实,突出一个“早”字,狠抓一个“实”字,坚决实现各阶段奋斗目标。

(2)抓运输难点。当前全路因运能不足和货流失衡过偏,运输主要难点是:东北两局(哈、沈)有效货源不足,货源结构过偏,一季度欠帐较多,而后劲不足;西北3局(乌、兰、呼)全年运量计划增幅较大,管外装车增长过快,但接入重车相对减少,重空车调整困难;中原3局(京、郑、济)运量集中,而南下货流量大,干线能力不足,运输组织难度大。针对东北、西北、中原运输难点,要在运输组织上下功夫,稳定住东北(货运量不大时,努力减亏欠),保住西北(确保比1994年计划增运6.1Mt),搞活中原。对到达北方8局的装车放开限制,争取货源;对到达北方8局大宗稳定货物要加强组织,要计划做足,实际装够。对发往南方4局(上、广、柳、成)的货物,特别是经“限制口”的,努力做到确保重点,梳理排队,加强控制。坚持合理运输,铁水分流,新线分流。对发往华东、中南沿海地区的粮食、木材等大宗物资,实行铁水分流,减轻京广、京沪两大干线压力。

(3)抓运输关键。针对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运输的关键一是货源二是卸车。在货源组织上要改变工作方式、方法,大力开展市场调查,了解和掌握各种物资产、供、销市场变化情况,在计划安排和装车组织上采取灵活措施,争取有能力地区的货源,大力开发和组织管内货源和到达北方各局的货源。全路卸车工作的关键是南方4局,这4局要制定措施全力挖潜,扩大卸车能力,加速南车北调。其它各局也要重点抓好卸车量大的车站、港口、厂矿企业的卸车工作,积极抓好夜间卸车提高夜卸水平,认真掌握重车接卸情况,采取调整措施,尽快消除积压。不断提高卸车水平,力争1995年全路日均卸车达到8万辆以上,加速车辆周转,保证装车需要。

(4)抓运输纪律。要根据当前全路实行“管直方案”,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有所扩大的新情况,要从行政、经济、组织等方面实行有效指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运输的各个环节动作更协调、运行更和谐。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整体效能,更好地完成运输任务。

(5)抓运输秩序。一是抓好正点,二是抓好分界口。列车正点工作,重点是抓好客车正点。主要措施是:加强调度指挥和运行调整;继续抓好全路56对进京特、直快列车和18个重点站的正点工作,确保始发、交口、终到的正点;建立客车正点的奖惩办法。目标是:全路旅客列车始发、运行正点率,均达到95%以上。分界口工作,以畅通和高效为主,加强分界口协作和配合,完善经济制约办法,调动积极性,充分利用通过能力,以多过保多装。

2.2 积极组织挖潜扩能

进一步发展重载运输。重点抓好京广、京沪、大秦3条干线的重载列车,增加开行对数,提高重量和换长,延长开行区段。大秦线增开单机牵引的6000t重载列车数量。京广、京沪、京沈、陇海四大干线的货物列车逐步向5000t重载列车过渡,成熟一段开行一段。

组织新线开通运营和分流。根据兰新双线、宝中线和京九线部分区段工程完善配套情况,进一步增大分流运量;根据京九线工程进度,及时组织有关工程局和铁路局开通临时运营,以分流运量。积极组织南昆线南宁—那里段开通临管运营。

增加分界口列车对数。组织有关局分别对东北、西北、华东、西南等地区的能力、货流、车流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整部分分界口列车运行图,增加货物列车对数,扩大运能。

更换机型,提高列车重量。对1995年计划更换机型的17个区段,及时组织,提高列车牵引重量。

提高运输效率。加强跨局直达列车的组织工作,增加全路直达列车比重。大力组织编组站开行快速中转列车,重点抓好13个路网性编组站开行快速中转列车工作;加强编组站作业组织,快解快编,压缩中时,力争全路46个编组站平均中时比1994年实际压缩0.1h;加强运输方案,提高质量,紧密装、运、卸、接各个环节的衔接,提高装卸作业效率,压缩停时,全路停时比1994年压缩0.4h;大力组织列车满载超轴,减少欠轴列车;加强专用线管理,认真执行货车有偿占用办法,促使专用线、专用铁道压缩作业时间,加快货车周转。

调整运输结构。继续做好繁忙干线集中办理货运业务的工作,减少货运办理站,减开摘挂列车,减少中间站作业,扩大直通运输能力。

加强自备车运用管理。目前全路自备车数量多,有些局自备车占的比重很大,必须管好用好自备车。要认真贯彻落实《企业自备车管理暂行规则》,加快建立充实各级自备车管理机构,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办法,使自备车运用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的轨道。特别是要重点组织好跨局自备车运用管理,提高运用效率,弥补运用货车的不足。

加速扩能改造工程进度。继续抓好“八五”后3年78项“短平快”扩能技改项目和1994年增补的“短平快”扩能项目,抓好落实,确保工程进度,尽快投产。

做好1996年新图编制的各项准备工作。理顺车流径路,优化编组站分工,调整客货列车的结构,研究确定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及各局间分界口货物列车对数、牵引定数、列车换长的方案,根据新线投产后路网结构的变化和各线及有关编组站的通过能力,确定各铁路局间分界口货物列车编组计划。

2.3 确保重点物资运输

对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宏观调控专门指定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物资,如救灾粮、储备粮、调拨粮、棉花、支农物资、救灾抢险物资以及新疆东调石油运输等,要制定政策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强有力运输组织保证措施。在重点物资的货源组织、计划审批、配车装运、与地方的协作、信息数据掌握等环节要制定一套完整办法,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保证运输不耽误。

2.4 确保客运工作上水平、大变样

客运站,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把各项工作纳入管理的轨道,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有序管理;列车工作,首先抓好旅客列车安全,其次提高旅客列车正点率,第三要落实旅客列车“开优、增卧、减慢”方案,在现有基础上,在财力、物力允许条件下,逐步将进京、进沪、进穗旅客改为优质优价列车,调整旅客列车结构,增挂卧车,改善长途旅客的乘车条件。

3 运输安全的保证与落实

1995年安全基础转入建设阶段。对此,要以抓管理为中心,实现运输安全有序可控、基本稳定的目标。1995年安全的奋斗目标是:消灭责任行车重大、大事故,保证旅客列车绝对安全,险性事故件数要比1994年减少10%~20%。

3.1 扎扎实实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工作

按照部《关于加强铁路运输安全基础建设的决定》中提出的要求,运输局制定了《运输系统安全基础建设工作推进计划》,对本局的车务、货运、客运、日常调度等部门,要组织好有关规章、办法的贯彻和落实。各局要从队伍、行车设备、行车规章、班组建设、落实安全机制5个方面抓基础建设。

3.2 抓好安全防范措施落实

车务部门要以“防错办、防溜逸、防调车冲突”为重点,落实有关防范举措,推动安全基础建设,十大干线要率先达标。

货运部门以货物装载加固、危险品运输为安全重点,加大力度解决“三重(超重、偏重、集重)一超(超限)一落(货件脱落)”危及行车事故隐患;加大投入,解决计量、超偏载设备和危及人身安全的装卸设备的失修、老化、更新问题;抓好超限、超重、超大货物运输安全;抓紧解决危险货物办理站安全设施和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个别存在严重危及安全又暂时解决不了的车站,坚决采取停办措施。

下力气抓好旅客列车安全工作,以围歼旅客列车事故为突破口,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加强行车组织和调度指挥,把住旅客列车接发安全关;加强旅客列车安全管理,落实防火、防爆措施;加大查危力度,查堵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严格旅客列车“两炉(茶炉、锅炉)一灶(餐车炉灶)”和电气设备的管理。

强化监督机制。不定期组织对“防错办、防溜逸、防调车冲突”,货物装载加固,旅客列车及危险品运输安全工作的抽查、检查。

3.3 抓好岗位培训和业务教育

(1)抓好主要岗位培训。分层次抓好编组站长、车务段长、调度科长、列车长、货装领导干部及调度员等行车主要工种的岗位培训,分期分批组织举办研讨班,使这些领导干部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组织和领导好改革。

(2)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和多种层次的职工业务学习活动,开展业务岗位练兵比武活动。

(3)坚持考试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

3.4 抓好安全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推广运用工作

加强主要编组站设备管理工作,确定设备标准;继续抓好在主要编组站实现驼峰作业自动化,峰尾微机集中联锁,在中小能力驼峰技术作业站逐步实现现代化;继续抓好行车指挥系统电话安装声控自动记录仪的推广,实行行车作业标准的全程监督;积极推广应用带区间检查的半自动闭塞、停车器、防溜铁鞋和其它防溜装置及非集中联锁车站进路监督系统、平面无线调车灯显装置、挡车器等;继续抓好部“八五”后3年安全生产8项硬件措施的落实;积极推广应用行车调度指挥监督系统,抓好调度指挥现代化的试点工作;继续做好列车尾部风压反馈装置的鉴定、定型和推广;扩大无守车列车开行范围,提高无守车列车安全系数;加快货运超偏载检测仪的投资、生产和安装;抓好站、车防危资金投入,主要客运站配齐危险品检查仪,使全路查危手段逐步走向现代化。

(收稿日期 1995-04)

标签:;  ;  ;  

1995年全路运输的任务及实现措施_列车运行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