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实施绩效审计模型研究_预算执行论文

预算实施绩效审计模型研究_预算执行论文

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绩效论文,预算执行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传统预算执行审计模式的局限性

我国现行对政府部门的审计监督主要模式为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其审计目标是查错纠弊。这种传统预算执行审计有其固有的局限性。

第一,传统的预算执行审计重在查处违法违规问题,以合法性为主要的价值判断标准,这不仅没有全面反映政府行为应有的价值观,还可能具有误导性。它将“审计”视为审计机关的任务而不是完成任务的手段,表现为围绕“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违法违规问题”,而不是围绕“推动预算执行部门切实履行职能,并在其职能范围内有效开展工作”来开展工作。传统的政府审计将“合法性”视为主要的价值标准,本身就与作为被审计对象的政府及其部门的行为标准不尽一致,可能会使被审计单位放弃更高的价值标准,从而导致审计工作偏离了预算执行审计本身的存在价值。

第二,传统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是查处预算执行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相应的技术方法主要围绕“查账”而展开。不仅在审计对象上排除了非财务机构,并且在管理的责任上将决策(该不该支出)、监管(谁为经济事项的真实性负责)及会计管理(账务处理)混为一谈。

面对我国财政资源使用领域里业已存在的、以使用绩效低下为特征的主要问题,传统的预算执行审计无能为力,其根源就在于传统审计是以短期资金管理为重点的审计。因此,有必要为预算执行审计加入新的内容。

二、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内容设计

(一)行为审计内容设计

1、投入审计内容设计

什么是投入审计?GAO将其定义为“审计人员对为获取一定的产出和影响所花费或占用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所进行的检查”。投入审计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决策的质量问题,其对象载体是政府预算。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很容易知道政府部门在这个预算年度内安排了什么活动,相应活动需(所)花费的资源是什么。在中国传统的预算执行审计中,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就是审计工作的起点,但在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不仅应当知道谁是既定的投资对象,准备花费多少资源,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这个投资对象及这些资源是经过何种程序、如何测度出来的。换言之,在政府绩效审计中,投入审计的核心问题就是支出决策的质量问题。

2、过程审计内容设计

过程审计要检查投入向结果转化的过程。它可以定义为“审计人员对促使投入向结果转化的一切有关管理的、组织的活动所实施的检查”。过程审计的关键问题是分析实现目标手段或机制是否最佳。开展过程审计,不仅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判断预算中拟定的工作有没有实施,而且有些审计成果对于下一轮预算编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既定的投入目标的实现,有必要对投入向产出和影响转化的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即实施过程审计。

过程审计的优势在于解开了投入向产出转化过程中的“黑箱”,其不足是不能反映最终结果的质量问题。开展过程审计有其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但其缺陷也是明显的:“过程”就是“过程”,它始终没有体现配置资源的“结果”。

(二)结果审计内容设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一项决策正确与否,最终必须由实践结果来检验。一项活动的结果虽然已在投入阶段有所设计并在过程之中被努力地追求,但最终必须反映在事实上。从结果角度对政府活动发表意见,将是真正对传统审计范围的突破。政府活动流程说明,结果包括产出和影响两个方面。因此,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必须区分这两类结果,实施产出审计和影响审计。

1、产出审计内容设计

产出审计可以定义为“审计人员对政府耗费公共资源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所进行的检查”。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将项目的最终产出与已事先预期的目标相比较,来分析评价该项目的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产出有有形和无形之分。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中,产出审计是重要的,其意义就在于对于活动或项目的产出进行考察可以衡量这一项目的绩效。产出审计的审计内容主要是分析活动或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

2、影响审计内容设计

影响审计是对目标群体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变化所作的分析,它关注的是项目产出所带来的影响,即项目的最终效果。那么,什么才是“有效果”呢?在影响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认为,“当一项政府的服务已经对人、制度和环境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就产生了效果”。影响审计的审计内容重点在于分析项目的安排及其产出是否符合目标群体的要求。审计人员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来分析项目产出是否能使目标群体的关心、需要和期望得到满足:

(1)项目的安排是否考虑了目标群体的关心?在这里,审计人员需要确定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目标群体实际上关心的是什么,二是项目安排的初衷是什么,并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两者的吻合程度。

(2)项目的产出能否满足目标群体的期望?审计人员首先要调查目标群体对项目本身有什么期望,然后确定这种期望是否通过项目得以满足,从而确定是否存在明显差距,并说明这些差距的表现形式,为下一步的分析做好准备。

(3)做哪些方面的改进能更好地满足目标群体的期望?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为被审计部门或项目的下一步行动指明方向。所以,审计人员有必要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做进深入分析,向有关方面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预算执行标准体系设计

政府的行为一般都是有目标的,其原因就在于不论是决策者还是执行者都具有行为动机。因此,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中,项目目标可以说是最根本的审计标准。但是政府项目往往具有多目标特征,有时候甚至目标模糊,所以它虽然有时可以作为审计判断的依据,但往往由于操作性不强而不能支持审计判断。在政府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必须寻求更具有操作性的绩效标准。从审计的过程来说,审计人员为了弄清楚一个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就必须有一个(套)标准供其参考,没有标准就无法对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客观正确的界定。绩效标准正是界定审计中所发现的问题的性质的核心之所在,没有绩效标准,就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预算执行绩效审计。

对一个具体的被审计单位或项目来说,适宜的绩效指标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一致性。一致性是指绩效标准应与审计目标相一致,以指导审计人员的工作走向既定审计目标。

第二,客观性。客观性是指绩效指标应能客观地反映被审计部门的行为和结果,能够被审计部门接受。

第三,全面性。全面性是指绩效指标应能覆盖被审计部门或项目绩效的所有重要方面,以防止得出片面性结论。

第四,明确性。明确性是指绩效指标应被清楚明确的表述和解释,避免产生歧义。

第五,数据可得性。数据可得性是指与绩效指标相关的数据应能够被审计人员获取,从而避免“劳而无获”。

标签:;  ;  ;  ;  ;  ;  ;  ;  ;  

预算实施绩效审计模型研究_预算执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