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世界,在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快的条件下,城市发展也逐渐趋向于智能化。智慧城市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成为了全球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世界发展迅速的国家,比如欧洲、美国,新加坡,韩国等设定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城市发展自然不能落后,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促进智慧城市发展刻不容缓。而如何促进智慧化城市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要问题,针对智慧化城市发展,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投入,促进快速、高效并可持续的发展。本文就从智慧城市规划的方法展开分析。
关键词:智慧城市;规划;方法
1、智慧城市的内涵
所谓的智慧城市,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应用当代最新的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来实现多网络的融合,为城市在未来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要应用当代新技术来解决目前城市面临的问题,使人们生活的城市更加美好,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但是,智慧城市并不等同于智能城市以及数字城市等,它是一个城市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也是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高级形态的体现,需要人们不断的加深探索。
2、智慧化城市的规划和创新发展
2.1智慧城市规划的理念创新
首先,在城市规划的发展建设中,应该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次,是要在发展创新的过程中深入以城市大众需求为中心的理念。就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水平来说,我国城市大众的生活水平逐渐地提高,我们对于生活质量以及精神文化水平的要求也逐渐地提升。与此同时,在城市的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发展的速度过快,随之而来,也出现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城市的健康发展有深远影响。为了城市更好地发展,需要对智慧城市发展方向做出更好的预测,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这也需要深切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另外,人民群众是城市中生活的主体,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的观念,就一定要以城市大众需求为中心,这就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来对信息进行整合,进一步满足大众的需求。
2.2智慧城市实践创新
在当今,智慧化城市发展的趋势下,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将城市规划建设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创新和调整,能够顺利的接受挑战并且抓住机遇。而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得一切建设合法化,使得智慧化城市发展更加井然有序。无论是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都需要务实的队伍,而当今从事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也不例外,需要提高规划编制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纵观当代我国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的机构,设计人员主要为城市规划、建筑及市政等设计方向,相关的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欠缺。所以在新时代的发展下,一定要大力发展人才的培养,将城市规划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使其更加符合智慧化城市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广泛吸纳各专业人才,使得智慧城市规划的行业中包含更多的专业人才。
3、实例分析智慧城市规划
3.1城市概况
广东某智慧新城,位于城市中部生态廊道上。规划主将智慧城打造成为智慧产业示范区、智慧城市先行区,实现园区向新城、普通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的目标。结合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从智慧产业、智慧生态、智慧交通和智慧设施四个方面诠释智慧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探索实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打造新一代信息产业城市
该智慧新城已初步形成了以南方基地为核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但产业发展动力有待增强,发展方向也有待进一步明确。因此,应发挥软件园的产业基础作用,增强周边高校的科研能力,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打造全国最高端、以高端软件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智慧产业集聚园区。规划以资本、技术为核心,以创新为主导,“升级存量、引入增量”;积极融入地区间的竞争,吸引国内外主要“大数据”企业入驻,推动信息产业全面发展,拓展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移动通信和电子商务等产业。
3.3构建复合型产城融合城市模式
根据智慧城现状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选型,结合现状企业布局,规划将其划分为五个园区,每个园区都是由一个核心主导产业、居住社区、商服中心和湖区构成,人口约为2万~3万。商服中心结合公交站点和湖区布置,满足人们的日常购物、休闲等生活需求。居住社区结合规划区内的城中村改造进行布置,利用城中村富余的居住面积出租给园区企业职工,少量商品住宅可用于出售,这样既能满足科技园居住配套的需求,又能为村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3.4打造生态型城市
①由廊道和湿地形成雨洪调蓄系统网络,逐级拦蓄、净化雨水,从建筑到建设地块、从地块到水系构建微观生态雨洪管理体系;②维护和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贯穿水系,沿河形成绿道,串联起具有滞洪调蓄功能的农田和湿地;③建立山体之间的生态廊道,建设桥式通道,预留野生动物通道;④结合生态廊道、游憩线路和开放社区的街道,规划慢行线路,使其成为休闲、通勤的绿色廊道;⑤保留良种场现状试验农田和苗圃,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3.5建立智能、低碳的交通网络
①建立公交优先的低碳交通网络。规划倡导公交优先的原则,打造以城市地铁和新型有轨电车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基础,以公共自行车为辅助的低碳公交网络体系。规划加密新型交通网络,加强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提升中大运量公交服务能力;高标准配套公交换乘系统,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推广公共自行车系统,结合生态廊道串联各景观节点和交通枢纽,建立自行车网,实现30分钟内自行车可到达各组团内部任一点。
②发展智能交通示范区。该城市智能交通指挥中心位于规划区范围内,是根据国际流行的“数据中心”模型设计建成的,已拥有较高水平的智能交通管理和信息共享平台。规划利用指挥中心将智慧新城打造成为智能交通示范区,大力加强城市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交通行为、缓解交通拥堵为出发点,建成城市交通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重点建设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时道路交通信息发布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和智能化公交信息服务系统五大系统。同时,以交通的信息化、智能化为核心和基础,加快交通行业信息技术的改造步伐,积极培育和发展智能交通相关产业。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新兴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理念,符合我国当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以发展观念为中心,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促进智慧发展与建设。在智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以人为本,大众的需求为发展中心,深切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应用当代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对城市发展进行整合,对城市发展路径进行创新,建设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1]赵艳红.智慧城市的建设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河北科技,2015.
[2]丛明平.智慧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评述[J].环球市场,2016.
[3]邓颖.智慧城市与智慧城市规划[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5.
[4]王广斌,王娟.“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J].上海城市规划,2013.
论文作者:李宝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城市论文; 智慧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廊道论文; 交通论文; 公交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