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论文_张国杰

“互联网+”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论文_张国杰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

摘要:“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顶层设计,与呈现“经济新常态、政治新生态、文化新样态”特征的时代相适应。如何让基层党建工作搭上“互联网+”这一“便车”、“快车”,实现“互联网+”与基层党建的高度融合,更好地加强、巩固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从而更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国家各项事业的顺利有效开展提供政治保证,成为信息化时代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1导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党建工作的创新性开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网络思维指导下,借助互联网所提供的网络信息平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有效应对“互联网+”时代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不断探索传统党建工作方法与最新网络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新路径,既是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2“互联网+”开启基层党建工作新时代

2.1“互联网+”助推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

基层党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不仅要求基层党员要做好抓落实工作以推动党建工作目标任务的实现,而且要求基层党务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现代最新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一方面,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引入“互联网+”,有助于克服以往党建工作中对上级政策措施把握不准、信息化缺失的不足,促进中央和上级的精神在基层得到认真的贯彻和落实。另一方面,党建信息是开展党建工作的宝贵资料,是深入分析和研究党建工作的基础,离开了“互联网+”,很难全面搜集和保存这些资料。

2.2“互联网+”助推基层党建工作多样化

通过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执行力,为广大群众提供积极的服务和帮助,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期以来,受队伍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不高、经费紧张等因素影响,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开展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群众的满意度近年来虽有所上升,但与群众的期望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要想在服务民众方面有所作为,必须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赢得民心。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环境支持。依托互联网技术平台,基层党组织能够及时掌握每个党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通过这一平台指导、督促、检查党员对党的理论和政策的学习情况、服务群众情况,并同步掌握群众的反馈意见。

2.3“互联网+”助推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

基层党组织借助于“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平台,通过搭建网上党支部,可在党支部活动、党员管理、党员民主评议等方面实现规范化管理。一是实现支部活动规范化。将发展新党员、“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进行统一数据管理,推动关键工作和环节的网络化管理,有助于实现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动态管理。二是实现党员管理规范化。比如通过完善党员登记,对基础性材料实行动态管控,对各工作环节进行跟踪记录,对党员资料、党费收缴等进行动态统计,可推动基层党员管理的规范化。三是实现民主评议规范化。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时,许多基层党组织常常为党员难以集中起来而苦恼,而建立于“互联网+”基础之上的网络技术平台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便利。比如运用党建微信公众号开展网上民主评议党员,即使党员身在外地培训、出差或务工,也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远程点评和投票,充分保障了党员的基本权利。

3“互联网+”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挑战

3.1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弱化

基层党组织是党建工作的战斗壁垒,是社会全部工作的基础与核心,它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部分基层党组织由于思想观念落后,因循守旧,不能够较好根据时代变化更新自身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等,缺乏创新意识,甚至有些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在传统官本位思想的指引下,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之脑后,完全没有服务意识,以传统“官老爷”的姿态在基层民众面前“作威作福”,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微腐败”严重破坏政治生态,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与形象。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弱化还表现在基层党员干部自身法治意识淡薄,更多地会选择向基层“人情世故”妥协,在他们看来“人情高于法治”,置法律于不顾,将手中的“微权”盲目扩大;此外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一些年长的基层党员干部拒绝接纳新事物,不能够有效将互联网与基层党建工作相融合,基层组织机构涣散甚至处于瘫痪状态,导致办事效率低下、滞后,直接影响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同样还存在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对网络信息缺乏判断力,在网络世界里迷失自我,甚至在一些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下,动摇信仰,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里无法自拔,制约着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模范作用的发挥。此外,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领导干部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也制约着党员领导干部核心作用的发挥,如基层党员干部性别比例失调、年龄结构老化现象严重,甚至部分基层党组织出现“吃空饷”现象。这些问题导致很难获得民众对党的认可与支持。

3.2网络空间话语领导权的“缺场”

尽管互联网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但很明显网络的影响力更大,范围更广,受众人群更多,并逐渐发展成为最主要的舆论工具。近些年发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威胁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因此能否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党的生死存亡等大问题,这是时代发展对党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强化党在网络空间的话语领导权成为衡量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重要内容之一。人的思想不是真空,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会占领,从而对党的话语领导权形成威胁,以美国为首要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等优势推行话语霸权,不断宣扬和渗透西方主流价值观,将其意识形态和文化潜移默化地“输送”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国共产党对于网络空间话语权的争夺从本质上讲就是对人民群众的争夺。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为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了新媒介与桥梁,另一方面也给民众监督提供了便捷途径,调动了全民积极性,与党的反腐倡廉工作内在要求相适应。然而,有些基层领导干部与互联网时代潮流“背道而驰”,拒绝网络办公,不能够有效通过网络传达党新的路线方针政策,基层党建网络阵地“缺场”。基于此,习近平强调指出领导干部如果不懂互联网,就无法有效开展工作,因此,将其纳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内容之中,避免执政党在网络空间的“失语”。

3.3基层民众政治参与诉求的提高

民众表达利益诉求呼声越来越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①。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公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必须认清一个现状,尽管目前我国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相比较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国仍存在很大差距,距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还有一段路要走,包括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全面改革攻坚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民众迫切需要“发声”,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美国政治社会学家安东尼•奥罗斯指出的“处于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参与政治的比例必然要比处于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们高些。”基层民众政治参与诉求的提高也是对我国近些年改革成果的肯定。然而“互联网+”时代网络民众整体素质的提高也给党的网络执政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网络水军”、网络暴力事件等,都是新形势下互联网发展的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4结语

“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性运用,而且渗透着一种思维模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互联网+”与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融合,助推着基层党建工作不断走向信息化、多样化和规范化,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基层党组织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创新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平台,创新基层党务工作者能力培训渠道,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川.“互联网+”背景下基层党建科学化研究[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7.

[2]朱士奇.“互联网+”时代,基层党建怎样创新发展[J].人民论坛,2017(06):108-109.

[3]曹普华.“互联网+”时代,基层党建怎么抓[J].人民论坛,2015(27):64-65.

论文作者:张国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  ;  ;  ;  ;  ;  ;  ;  

“互联网+”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论文_张国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