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出数学高效课堂论文_王忠

“导”出数学高效课堂论文_王忠

四川省峨眉山市双福镇初级中学校 614200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初中数学教学更是如此,“导”是整个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保障,贯穿课堂始终,没有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习就失去了方向,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消弱。教师的“导”,实质是在教师启发下学生通过自己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导”得巧妙有序,学生才能学得灵活轻松,热情饱满,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导”趣

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最重要的是要唤起学生的兴趣。即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巧设悬念、开展竞赛、动手实践等,做到“堂堂有别,课课有异”,使学生对每次课都保持新奇感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后,提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如果不等底等高是否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呢?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讨论后得出:若等底不等高或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不可能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这样引导和讨论,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掌握,更培养了学习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导”疑

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习得三知,不如导学生一“疑”。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尝试问题、类比求同、对比求异等,让学生有疑,进而释疑。比如,我在教学多边形内角和时,先求四边形内角和,连接一条内角线,得到2个三角形,从而得出其内角和为2×180°=360°。接着导疑:“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学生很快会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三角形的个数分析比较得出:n边形内角和为(n-2)×180°。再进一步导疑:“你能从多边形一边上一点或内部一点去分三角形来找出求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吗?”这样步步导疑,不断释疑,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导”思

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已知条件进行适当的变化,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掌握规律,而且可以活跃思维,开阔思路。如一道分数应用题:“修一条路,面积是2000平方米,修了全路的3/4,修了多少平方米?”可以变为:“修一条路,面积是2000平方米,第一天修了全路的1/2,第二天修了全路的1/4,修了多少平方米?”还可变为:“修一条路,面积是2000平方米,修了3/4,还剩多少平方米?”等等。这样几经变化,使学生掌握了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不同思路,思维更加活跃。有些应用题有多种解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探求解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四、“导”合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团队行为,数学课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特长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的知识技能引导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在群体活动中,通过相互配合、默契合作,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后,组织学生测量物体的长度,引导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物体,一人记录,两个人测量,一个人监督测量并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

五、“导”新

引导创新。求美使人愉悦,创新使人快乐。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想象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地经历生疑、思考、想象的认识过程,最终得到“自我实现”。教师循循善导,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论文作者:王忠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7

标签:;  ;  ;  ;  ;  ;  ;  ;  

“导”出数学高效课堂论文_王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