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论文_庞仕一

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论文_庞仕一

庞仕一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 云南 腾冲 679100)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落实防范措施、防止差错事故发生、保障护理安全。方法:从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完善、人员专科知识和新技术的培训、沟通能力、实习生的带教、术后患者的护理等方面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针对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防范措施,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全面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结论:找准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283-02

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有效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和护理事故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工作[1]。我院手术室为确保患者安全,积极找出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并加大防范力度,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1.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 护理人员职业疲劳所致的安全意识不强

由于手术室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护士必须长期的站立,常常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加上连台手术及新业务的开展和经常超负荷的工作,导致护士出现过度疲劳、紧张,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产生心情压抑,注意力不集中,由此产生职业倦怠,使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变得薄弱,对患者病情的观察能力、应急能力减弱,容易发生护理差错。

1.2 医护及护患沟通不到位

护士与外科医生沟通不到位,使手术准备不够充分,如特殊物品、药品、器械等未及时备好,在有突发情况出现时,不能及时应对,导致手术时间延长。

1.3 护理业务知识更新慢,手术配合不到位

手术室护士缺乏外出学习新技术、新业务的机会,导致护士专业技能掌握不够或缺乏对手术步骤的了解,使手术配合不到位。

1.4 手术体位摆放不当

没有根据手术要求摆放患者合适的体位,不能充分的暴露手术野,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导致手术延长;或特殊体位摆放时约束过紧,造成肌肉及周围神经的损伤;或手术患者摆放不当,双臂未包入床单内,碰到金属物,导致使用电刀时烫伤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 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准备不全或操作不正确

手术器械的准备与手术所需不相符,影响手术的进展,延长手术时间。术前仪器准备时未开机检测调试,造成术中使用时出现故障。

1.6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

术中用药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导致术中用错药或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而出现的手术敷料或物品交接不清等。

1.7 术前准备不充分,无菌观念不强

手术患者术前准备不到位,如皮肤未清洗,到手术间备皮,违背了无菌操作原则。

2.防范措施

⑴科学合理安排人力:由于国家医保和新农合政策的落实,医院就医病人大幅增加,手术室护士长应科学合理排班,减少护理人员的职业疲劳感。实行新老护士搭配,弹性排班,根据次日手术情况安排人员休息,以减少护士超负荷工作,尽量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⑵加强医护、护患沟通与配合:手术室护士术前要与主管医生做好沟通,了解手术方式和步骤,备好手术可能使用的器械、物品和药品,同时还要了解清楚患者的病情及特殊检查的阳性结果等。和患者交流要细致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重视患者的提问和要求,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⑶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每月根据年初制定的学习计划,由科室每名护士轮流授课,其内容为各种手术配合、手术部位及手术中疑难问题的处理。开展的大手术及新业务,做术前及术后讨论、学习,并请外科医生进行讲解,以此提高护士的配合能力。⑷正确摆放患者手术体位:根据不同手术要求正确摆放手术体位,在充分暴露手术区域的同时,还要考虑患者的呼吸、循环是否受到影响,是否压迫血管及神经。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安全、舒适的体位垫;使用约束带时松紧适宜,必要时每2h帮助患者放松约束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障患者的安全与舒适。⑸严格执行器械保管使用制度:手术室的仪器设备要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要设置手术器械专柜、分科放置,专人管理,物品与基数卡要认真核对。⑹严格执行查对清点制度:手术室使用任何药物都必须“三查七对”,术中输血必须做到“三查八对”,输血过程中严密监视输血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大手术、危重手术和新手术时,配合护士应坚持到底,尽量避免交接班。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手术室全体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在手术安排上,无菌手术与感染手术分室进行。参加手术的人员应从洗手、皮肤消毒、穿衣到整个手术过程都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2]。⑻做好实习生带教和新护士专科培训:本着对患者和实习生负责的态度,对实习生安排操作时要心中有数,在关键环节不依赖实习生,不能对实习生过于放手。⑼加强手术后的患者交接及护理工作:在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要守候在患者身旁,尤其是患者意识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要注意对患者病情的观察,躁动者不能放松约束带,保障患者静脉通道畅通。

3.体会

了解安全隐患是制定防范措施的基础。发现安全隐患,加强薄弱环节管理,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风险,减少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3]。手术室是高技术、高风险、高强度工作的科室,手术护理安全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及时发现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并及时防范,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落实防范措施和提高业务技能是手术安全的根本。手术室护理安全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项监管措施,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将护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社会信誉度。

【参考文献】

[1]陈昌珍,魏晓燕,罗丽平等.手术室常见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71-73.

[2]孔丽.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4):228-229.

[3]陈香.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5,(14):205-206.

论文作者:庞仕一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论文_庞仕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