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论文_石志坚,牛艳玲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论文_石志坚,牛艳玲

1.郑州市中医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7;2.中牟县卫生防疫站 河南省郑州市 451450

摘要: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之-1,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跳次数和节律异常的-1类病症,属于中医学中“心悸”“惊悸”“怔忡”“脉律失常”等病症的范畴。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疗法;西医疗法

一、药药结合

张玉岭对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子胺碘酮片,每次0.2 g,3次·d-1,连服Sd之后改为2次·d-1;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四参六味地黄汤,日1剂,30 d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8.9%;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两组相较,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向德鸿等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136例,中药子益气温阳、活血复脉的基本方(制附子、红参、丹参、桃仁、麦冬、阿胶、麻黄、红花、桂枝、细辛、炙廿草),日1剂,西药随机选用卡托普利、单硝酸异山梨醋、肠溶阿司匹林、极化液等,或根据患者病情安装心脏起搏器。结果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45例,其中显效16例,有效21例,无效5例,加重3例;房室传导阻滞51例,其中显效3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加重3例;窦性心动过缓40例,其中显效3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87.15%。陶颖将95例良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清肝定悸汤(基本方:牡丹皮、桅子、当归、柴胡、龙骨、牡砺、珍珠母、酸枣仁、淮小麦、甘草),同时口服美托洛尔片12.5 mg,每日2次;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片12.5 mg,每日2次。结果显示: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8.1%;治疗组显效33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庄姬将60例心律失常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子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每日1次;治疗组加服炙廿草汤加减(党参、丹参、炙廿草、生地黄、桂枝、桃仁、红花、阿胶、火麻仁、苦参、麦冬、大枣、生姜)进行治疗,每日1剂。结果显示:对照组显效、有效共26例,总有效率达86.7%;治疗组临床显效、有效28例,总有效率达93.3%。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高维义等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搏的临床观察,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各56例,两组均在原发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药乙胺碘吠酮,每次0.2 g,3次·d-1,连服1周后改为2次·d-1‘,2周后改为1次·d-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3次·d-1’。结果显示:对照组56例,其中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1.4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6例,其中显效31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有效率达91.07%。两组比较,其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由于对照组。王宗战等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其中中西医结合组41例,中药组19例,西药组17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治疗上,中药组辨证治疗,肝肾阴虚型主方为: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丹参、郁金、瓜萎、蔽白、炒远志、赤芍、白芍、廿草;心阴不足型主方为:丹参、瓜萎、蔽白、炒远志、党参、麦冬、五味子、柏子仁、炒积壳、柴胡、珍珠母、生廿草;气滞血疲型主方为:丹参、蔽白、全瓜萎、当归、苏梗、桔梗、党参、郁金、积壳、柴胡、生黄蔑、生廿草。每日1剂。西药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将上述中药、西药治疗配合应用。结果:中药组19例中,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8.42%;西药组17例中,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4.71%;中西医结合组41例中,显效33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12%。三组相较,中西医结合组与中药组、西药组的显效率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的显效率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

二、针药结合

李道婷观察针刺内关穴结合心律平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将6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子心律平口服,200 mg每次,3次·d-1;治疗组在服用心律平的基础上,针刺双侧内关穴,进针后行平补平泻手法2 min,留针巧min,l次·dm。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双侧内关穴有协同心律平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冯胜奎等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的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5例与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45例。对照组子丙硫氧嚓吮,每次0.1 g,3次·d-1,好转后逐减至50 mg·d-1。维持量;普蔡洛尔每次20-40 mg,3次·d-1。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和中药治疗。选穴两组,交替针刺,①夹脊穴、内关、天鼎、天突、丰隆、阴郑、三阴交、太溪。②厥阴俞、心俞、月M俞、天容、水突、间使、神门、足三里、曲泉、复溜、合谷、太冲。中药采用柴胡舒肝散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45例患者中,治愈26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45例患者中,治愈19例,好转1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减少甲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发生,并显著缩短其临床缓解时间。刘江杰等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将120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子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配合针灸治疗。中药汤剂以炙廿草汤加味为主方(炙廿草、生姜、人参、生地黄、阿胶、桂枝、麻仁、麦门冬、大枣、),针刺取穴:心俞、神门、擅中、内关、厥阴俞。结果:治疗组6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7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17%;对照组6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9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8.34%。两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2.67%。两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结束语

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在近些年中取得了较大提高,干预手段越来越丰富,特别是中医药的介人,为心率失常的治疗提供了更多新方法、新思路。但日前心率失常的临床研究质量较低,所取得的临床证据级别较低,缺乏严格的临床设计,建议今后按照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开展多中,自、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且对药物起效的作用途径及机理进行深人探讨,特别是对中医药的复杂作用途径进行深人的机理探索,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提供更有力的研究证据。

参考文献:

[1]李鼎鹏,谢兴文,宋敏,侯费祎,赵永利.近五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03:301-304.

[2]朱真灵,金智生,魏玉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4,02:87-90.

[3]吴涛,张爱琴,陈莎莎,周群琴.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14,12:1014-1018.

[4]黎应新.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

论文作者:石志坚,牛艳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4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论文_石志坚,牛艳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