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几种导入方法论文_赖显刚

浅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几种导入方法论文_赖显刚

赖显刚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铁清镇中心小学校 6442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型人才严重缺乏。对此,为了切实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学科课程已经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但是在很多小学,科学课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对于科学课的学习毫无兴趣。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切实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导入着手。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 几种 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2-066-01

小学教学有很多导入方法,但并非所有导入方法都适用于小学科学课,例如,较长应用篇幅的史料不易导入小学科学课程中,因为这样极易让学生产生疲惫、厌烦心理;具有精炼语言的名言名句也不适合导入小学科学课程中,因为这会导致学生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由此可见,对小学科学课导入方法的合理选择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温故知新,进行导入

这里所说的温故知新,其实就是教师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出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喜欢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导入。采用温故知新导入法,既有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又能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新知识,是新课导入的一个极好的途径。就小学科学而言,其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性很强,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力求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进行学习。

通过温故知新来进行新课导入的具体方法主要有通过复习进行导入和通过类比进行导入。(1)通过复习进行导入。复习导入法是许多教师都喜欢的导入方法,教师通常都是在进行新课教学前,先复习之前的旧知识,然后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通过点拨、启发,从而引申出新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其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而有旧知识作为基础,学生在探索新知识时难度也就降低了许多。然后是通过类比来进行导入。(2)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采用类比法进行导入也是教师们常用的一种温故知新导入法。如,教学“水位为什么会升高”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将其和“烧开水”的相关知识进行类比,从而得出水会热胀冷缩的道理:水烧开时,其体积变大,所以水位也就随之升高。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不仅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还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拓展与迁移,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游戏导入法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科学学应正确利用这一点,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自行获得知识,同时也使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得以满足。要使学生玩得开心,学得透彻,作为教师,首先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玩”的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第二册《影子》时,让学生首先在幻灯机的光柱上表演狗、兔、鹰、鹤等各种各样的动物手影。教《太阳和方向》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进行正确指出前、后、左、右的比赛游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如《变色游戏》一课,教师先给学生变个戏法,边做边解说:“世界真奇妙,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这样,学生在愉快的乐趣中进入游戏,当学生看到自己亲手配制上的各种各样的颜色时,都感到无比喜悦。通过游戏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学生带着浓厚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去学习内容,获得的知识是最深刻,记得也是最扎实的。

三、魔术导入

魔术,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它让人捉摸不透,并能带给观众惊奇体验;看似违反客观规律,但又有依据科学的原理;运用特制的道具,巧妙综合视觉传达。它融合了心理学、化学、数学、物理学、表演学等不同科学领域的智慧。如此变幻莫测的魔术,正是抓住学生好奇心、求知心的好道具。因此,魔术导入是一种很受学生喜欢的导入方式。下面,是一位教师在市级公开课“磁铁”一课上的课堂导入实录:老师先用一支装有磁铁的笔和一张纸币,为学生表演了一段魔术,顿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老师问,喜欢这样的魔术吗?想不想学一段魔术展示给大家?学生纷纷表示赞同。老师接着又说,在学会变魔术之前,魔术师通常要先熟练掌握其中的科学原理,变起魔术来才会更得心应手。我想,你们这些将来的魔术师也愿意这样做,对吗?就这样,一个小小的魔术激起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为整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教学“溶解”一课时,也可以用一个小魔术导入。老师先准备一个矿泉水瓶、两只瓶盖、一小杯水。其中一只瓶盖里先用双面胶固定好高锰酸钾和维生素C,放在不易见到的地方。然后,请学生检查矿泉水瓶和另一只瓶盖,并喝一喝杯子里的水,以证明瓶子和水里面确实没有其他物质。等学生回到座位上,老师再取出另一只瓶盖盖上。当然,这一手法要做得自然,不能被学生识破。在盖瓶盖的过程中,老师要一边盖一边摇晃瓶子。在不断摇晃的过程中,水的颜色随之不断发生变化:淡紫色、紫色、深紫色、深咖啡色、浅咖啡色,最后变成了原来无色的样子。学生观看魔术后,大为震惊,纷纷猜测其中的奥秘。这时,导入教学正是时候。以上两个事例,很好地诠释了课程标准前言部分的一句话: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问题式导入法

这是课堂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对各类型的学生都较为适用。问题式导入法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与科学学习情境相融合,在问题中不仅能够将学习任务巧妙提出来,而且还能将探索知识情境创造出来。而问题式导入法以设置悬疑为其最高境界。因为悬疑比较注重问题的逻辑性与系列性,所以学生只有逐层抽丝剥茧,问题才有可能得以解决。尽管悬疑问题对培养学生逻辑与思考能力较为有利,然而,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小学科学课问题要避免过偏、过难,因为这样会阻碍学生积极探索世界奥秘的信心,因此,应该创设一些难易适中且学生易于接受的问题。

课堂导入这一环节,虽然在整节课中所占的教学时间不多,但并非不足挂齿,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门科学。归根结底,设计课堂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杜威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推动力和催化剂。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谓经验之谈。由此看来,在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万万不可忽视对课堂导入的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教学更加绚丽多彩,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论文作者:赖显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  ;  ;  ;  ;  ;  ;  ;  

浅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几种导入方法论文_赖显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