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价格改革的现状与深化改革的思考_价格改革论文

我国价格改革的现状与深化改革的思考_价格改革论文

我国价格改革的现状和深化改革的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化改革论文,思路论文,现状论文,我国论文,价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价格改革以来出现的新问题

在价格形成机制的转轨过程中,国民经济虽然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但也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在价格基本放开后,一些矛盾更为尖锐,这些问题不加以妥善处理,有可能损害经济改革和价格改革成果,国民经济也不能健康运行。

1.通货膨胀严重,物价总水平连年上升。

1992年零售物价指数是5.4%,1993年达到13%,1994年则高达23%,是我国开放改革以来最高的一年。从目前情况来看,1995年我国物价水平不容乐观。造成这次通货膨胀的原因比较复杂,各种因素交织一起。1993年6月以前,由于基础产品价格放开不久,各地为了加速经济发展,投资需求猛烈扩张,信贷规模失去控制,钢材、建材等基础产品价格上升过猛,造成下游产品成本上升。此后,政府实行宏观调控,主要的手段是停止银行之间违章折借、限期收回贷款、控制乱集资,使基本建设规模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基础产品价格上升热头得到缓和,但是,已在高位的基础产品价格必然对物价总水平上升产生滞后影响。从1993年底到1995年初,这段期间的物价上升呈现结构性特点,突出表现在粮食价格和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升幅度很大,使人们生活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我国粮食人均(1992年)占有只有379.97公斤,只能基本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粮食是人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升很难抑制消费者需求。同时,由于农产品比价的相互影响,造成其他农副产品价格有意无意地相互攀升。另外,在这次通货膨胀中,一些以前由中央直接管理的服务项目下放给地方和企业定价,由于缺少规范性措施,这些收费项目又具有垄断性特点,上升过快也成为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之一。

2.价格改革与其他经济改革不相衔接。

(1)市场体系不合理限制了价格机制的作用。放开价格是为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生产要素是80年代末期才进入市场的,价格形成并不规则,市场发展很不平衡。各种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和组合,限制了资源优化配置,也难以促进竞争。

(2)国有大中型企业预算软约束限制价格机制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是权、责、利明确的主体,但是,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企业产权与经营权尚未分开,国有大中型企业预算还是处于软约束状态。这样,市场价格放开后,如果企业经营失败国家必须给予补助,银行不仅不能抽回资金反而要代表国家为其输氧,使价格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3)宏观调控效果不理想难以形成稳定的经济环境。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由于诸多条件限制使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货币政策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要宏观调控工具还是以行政手段为主。在通货膨胀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政府为了控制基本建设,通常采用压缩信贷指标、限期收回各种信贷资金等行政手段来收缩信贷规模。但是,相当数量没有纳入银行资金运行渠道的资金依然源源不断的注入基本建设,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短缺,使人们感觉紧缩过头,其结果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无法摆脱松动——收缩——再松动——再收缩的轮番变动。目前的金融调控手段并不能解决长期存在的资金短缺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

3.市场经济运行条件下的价格调控手段尚未建立。

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旧的运行机制弱化,新的运行机制正在建立。在价格调控方面,以前的手段逐渐失灵,新的调控机制尚未健全,在通货膨胀较为严重时,物价和工商部门束手无策,有时只好依靠老办法,从而新旧运行机制并行,产生了很多碰撞。比如一些关系到人们生活的农副产品价格放开后,缺少相应调控措施,造成生产者利润低微,老百姓又买高价,中间环节利用垄断地位操纵市场价格,占有大部分利润。一些垄断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收费也有类似情况。

本世纪末我国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

到本世纪末,我国价格改革一方面要综合治理通货膨胀,把物价总水平上升控制在一定幅度内,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价格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对通货膨胀进行综合治理,首先要对目前存在的通货膨胀有一个正确认识。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来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过渡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因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的初始阶段,由于经济技术落后,而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且价格低廉,一般都以扩大外延生产力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外延生产力的扩大会不可避免地引起对基础产品需求扩张造成基础产品价格上升,其连锁反应会带动物价总水平上升。我国开放改革以来,大量引进外资、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私人企业,这几类企业产值增长的速度较大幅度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证明具有外延扩大再生产的特征。同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由于传统体制下计划价格被人为地压抑在较低水平,价格放开后自然上升,所以,在现阶段我国存在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是正常的。

既然现阶段我国的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在保持国民经济较高速度发展的同时,把通货膨胀遏制在一定的水平,防止恶性通货膨胀发生和蔓延。经济体制改革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体系,对金融、财政、税收和企业制度进行配套改革,为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提供宏观平衡。

要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首先,必须加快企业制度改革,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以及其他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企业各种生产要素配置应该立足于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健全各种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割断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父子”关系,把企业预算的软约束转换成硬约束,使企业真正成为商品生产者和市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和导向作用,解除银行“输氧”、“输液”的辅助性工作,为专业银行转化为商业银行提供必要条件。其次,理清金融机构政策性功能和盈利功能,把政策性贷款与商业性贷款分开,逐步形成一批真正的商业银行,并成为银行构成的主体。再次,培育、健全各种金融证券市场,各种资金的运行必须纳入中央银行调控范围,强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作用。随着各种金融、证券市场完善,中央银行要逐步实行以间接控制为主,以直接控制为辅。最后,财政政策要为金融改革配套,在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财政要为金融改革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

在完善经济宏观调控手段的同时,国家应该着手建立价格调控体系,价格调控体系的主要功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价格对资源有效配置的作用,对一些重要商品的价格,通过各种经济手段进行有效调控,以弥补市场经济不足。价格调控体系包括行政监控、立法监控和消费者监督检查三大部分。

1.行政监控

行政监控的主体是政府有关部门,其职能是调查研究重要商品价格,预测价格变化,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商品价格进行控制或调整。其具体工作包括:

(1)确定被监控产品目录。政府根据各类产品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重要程度,把部分重要产品价格列入监控范围。包括影响面大的基础产品;人们生活必需品;粮食和部分重要的农产品;垄断性产品和公共事业产品。

(2)根据被监控产品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经济手段进行调控。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中央或地方予以补贴的公共事业产品,由中央或地方直接定价;生产企业并不亏损,但产品或劳务具有垄断性特征,要建立价格申报制度,由政府控制利润率;粮食在正常情况下可以随行就市,政府则对经营企业实行专营权制度,专营企业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储备,政府进行检查和监督,并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对其经营进行帮助。在特殊情况下,政府不排除直接管理的可能;重要农副产品正常情况下也是随行就市,如果供求出现缺口或在通货膨胀率较高时期,政府制定差价率进行调控,同时严厉打击欺行霸市者,防止中间环节占有不合理的利润;对于寡头市场的产品,政府依据反垄断法防止勾结定价,保护消费者利益。

(3)进入监控范围的商品除垄断性的公共产品之外,正常情况下行政监控的主体要掌握供求状况和价格变动趋势,在通货膨胀率较高时期才采取调控措施,当通货膨胀率下降或供求趋向平衡,应该撤消调控措施,防止政府转变为定价主体,限制价格机制作用。

(4)各地根据以上原则和各地实际情况,参照调整各地所需监控商品范围和措施。

(5)中央和地方设置必要机构从事商品价格监控工作。

2.立法监控

立法监控的主体是全国和各地的立法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依法治价。一方面要求中央和各地立法机构制定一批法律作为价格监督和调控的依据;另一方面各地立法部门积极参与本地重要商品价格的监督和控制:比如垄断性产品价格和重要收费的价格构成要向立法部门公开,粮食或者其他人民生活必需品价格是否需要进行调控、如何调控,都要由立法部门进行法律监督。另外,对工商物价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也应由人民代表进行社会监督。

3.消费者监督检查

通过消费者协会调动消费者参加价格监控的积极性,赋予消费者对价格方面欺诈行为的投拆权。消费者协会可以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进行检查处理,同时利用宣传媒介进行舆论监督,以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

标签:;  ;  ;  ;  ;  ;  ;  

我国价格改革的现状与深化改革的思考_价格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