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综述论文

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综述

李 莎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江苏 扬州 225127)

【摘 要】 文化创意已成为北京第二大支柱产业,凸显了系统理论研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以CNKI数据库期刊为数据来源, 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热点与发展方向做了简单评述,以期为日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综述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其所生产的文化产品是一种非必需品。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伴随着种类繁多、层出不穷的文化产品的发展,近年来学者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有的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进行界定,有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进行探索,还有的则从文化创业产业运作模式视角加以透视。这些不同角度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20年来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的城市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因此,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综述,可以观察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现状、特点、进展和学术动态,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保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提供动力支持。本文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现有成果进行梳理,重点考察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趋势。

经过数字信号和信号系统课程相关理论学习,引入MATLAB应用案例教学,能够加深对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理解程度,特别是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信号频谱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加深理论的理解,将实践和理论有效的结合。例如在给求给定的高斯序列的频谱,绘制时域波形及频谱图,并简要分析其频谱的特点。高斯序列信号如式1所示。

本文的数据基础主要来自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以“文化创意产业”“文创产业”为关键字进行搜索,截至2019年3月1日,查询到7920篇论文。具体发表年度趋势如图1所示。可见,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2006-2012年,文献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开始快速为各界所关注,这与北京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文创产业有密切联系。

图1 发文量统计

2003年到2005年间的文献以介绍国外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厉无畏、于雪梅等少数学者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2006年到2012年间的文献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方向迅速增加,大量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涌入国内。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的政策引导下,在首都北京率先提出发展文创产业的时代背景下,在筹备2008年北京奥运的历史契机下,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被学者所重视。研究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此类方向虽不是研究热点,但数量呈逐步上升趋势,并从“拿来主义”逐渐结合实际案例和本国国情,趋于成熟。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使用定量分析的方向进行假设验证、理论构建,并提出了众多符合我国现状、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的研究有:陈汉欣(2009)较早对深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特点进行了总结;武晓丽等人(2011)对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进行了对策研究;汪霏霏(2014)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城市转型发展中的重要抓手;吴百花、胡秀丽(2014)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政府职能进行了定位;崔燕芝(2015)就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旅游上的深度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张亨明(2105)认为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推进,可以提升安徽经济在全国的影响力;于杰(2017)对尚未形成集聚优势济南市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进行了研究;吴丹丹等人(2018)探究了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的时空特征;李惠(2018)阐述了文化创意园区营销的策略。

一、基于区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

其次要对秸秆还田的时间进行控制。掌握最佳时间进行秸秆还田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秸秆还田水平,一般要根据当地的耕作制度、农业生产时间等确定秸秆还田时间。通常在秋季农作物收获之后进行秸秆还田,对于旱地,要在播种前15-45天开始还田,水田则应该要在插秧前7-10天开始还田。

众多学者开始呼吁政府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将文化创意产业融入区域发展,以期为区域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形势下区域发展的新模式,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区域发展产业升级,是区域发展的新资源、新动力。此类研究方向是2007年和2008年的主要研究方面,之后占总体研究的比例迅速下降,但仍是研究中的热点。

此类研究方向自2007年起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领域。

二、学者们逐步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框架。

种猪、仔猪调运难度或将降低。由于种猪调运涉及生猪生产,因此未被完全限制调运。但是由于当前政策执行力度等原因,实际调运难度较大,本次新闻发布会农业部表示后续在不违背政策的情况下,尽量方便种猪和仔猪调运,因此判断后续非洲猪瘟限制调运政策对于产能的影响或将降低,母猪和仔猪产能变化主要还是受盈利驱动。

实际上,微课单从其概念上就可以理解,就是一个微小的课程,微小到只包含一个知识点。学生利用该微课能做到解决其中提到的问题即可。

三、开始探讨适合中国的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主要的研究有:王远志(2008)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思路;石建莹、刘琦(2015)对东西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了西部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劣势;韩君(2017)就舟山群岛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熊正德(2018)用文化创意产业助推湖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李翠林、刘菥雯(2019)对新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度进行了测量分析,并提出了融合发展建议。还有学者探讨了文化创意产业同山西、山东、甘肃、武汉、青岛、重庆、南京、景德镇、长江文化带、黄河三角洲、京津冀等众多地区的融合发展。

(一)培育优质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环境

作为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植和引导,而我国最初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就是以政府的行政政策为主。因此,众多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城市的政策环境进行了梳理,以期弥补我国文化创业产业政策中存在的不足,构建能够促进产业发展和转型的优越政策环境。

主要的研究有:王淮梁、刘桂(2008)等人探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地方性发展策略;张世君(2011)呼吁构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法律保护体系;钟旭、康美琴(2014)着重论述了文化创意的版权保护;张世君、王燕燕(2015)就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刘杨顾、海兵(2017)参考英国、美国和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认为我国继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的行业分类、统计指标、指标设置;黄姝彦、岑华(2018)探讨了精准扶贫战略下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创意产业的发展之路。

从中可见学者们对于政策环境的研究针对不断加强,研究视角从开始的省市逐渐缩小。

(二)文化创意产业群体集聚化

近几年,我国的文创产业园如同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大城市纷纷登场,出现了文创产业园的全国热现象。主要分布在六大区域,六大片区的主要代表城市有:北京、上海、深圳、丽江、重庆、长沙。文化创意产业群体集聚化对于促进新企业衍生、城市发展、城市形象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主要的研究有:徐延(2007)是我国较早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进行了界定的人,着重辨析了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差别;肖丹桂(2011)结合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点构建了文化创意产业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周宇(2012)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验证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显著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马仁锋等人(2014)以浙江省为例,筛选出文化创意产业的驱动因素;李小龙等人(2014)基于因子分析法对开封市的文化创意指数进行了测度分析;段杰、张娟(2014)将灰色预测模型引入文化创意产业,用于预测该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赵倩等人(2015)研究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效率和影响因素;宋懿(2017)从知识管理视角出发,指出提供文化信息资源的知识服务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趋势;任高飞、陈瑶瑶(2018)构建了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综上所述,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盂旁囊肿合并肾结石护理中,实施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四、不断拓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广度,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领域

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从开始的出版业、影视业拓展到漫画业(贾秀清、席赞,2008)、农业(王振如、钱静,2009)、乡村(龚翔,2009)、纺织业(闾志俊,2009)、档案馆(王玉珏、2010)、博彩业(王鹏,2010)、民间艺术(安丽梅、谭浩楠,2011)、文博、旅游业(张洁夫、阳月星;2011)——被认为是区域旅游发展的新资源和新动力、中医药(陈小平,2012)、茶产业(刘巍、2012)、戏剧(张丽芬、代君,2013)、博物馆(周睿等人,2013)(刘晶晶,2015)、漆艺(周榕清,2013)、珠宝行业(张峻,2014)、工业遗产(谢湘权、黄昕,2014)、海洋文化(牛君仪,2014)、传统工艺(焦成根、唐慧,2014)、城镇化(吴正彪、杨曾辉,2014)、中医(宋燕等人、2016)、节庆(胡娜,2018)。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2010年起,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旅游的融合发展正在成为研究的新热点

主要的研究有:杜万坤、王育宝(2008)揭示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关系;陈云萍、郑棣(2014)在文化与科技融合视角下对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王亮(2018)揭示了文化创意产业与网络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融合下呈现的新的技术、模式与业态。

五、文化创意人才培养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造力,而拥有创造力的人才则是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但在许多地区出现了创意人才短缺的现象,这也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壮大我国文化创意人才的队伍,让他们拥有较高的创造力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学者们从供给侧层面出发,同时重视需求侧诉求,对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和人才标准进行了研究。

主要的研究有:杨燕英、张相林(2010)总结了我国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的素质现状并提出了开发建议;赵勤(2013)探讨了文化产业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王建新(2014)基于系统动力学视域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范群林(2016)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分析后指出,创新型人才的缺乏是限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沈杰等人(2018)以上海为例建立了文化创意人才的认定标准。

六、结语

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文献为样本,总结出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研究特点表现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关理论的深入和框架的构建;发展的政策环境;群体集聚化;新领域的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本研究尚存在一些缺点:首先,由于人工梳理,对文献的梳理难免有些疏漏,需要借助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加以完善;其次,本文研究只关注于国内的研究成果,未涉国外,若能补充就会更全面。

中图分类号: G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9)15-0223-02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类)的指导项目,项目编号201813987007Y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项目,项目编号RSYB18007。

标签:;  ;  ;  

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