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专利评估探讨_劳动生产率论文

无形资产专利评估探讨_劳动生产率论文

无形资产中专利权评估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专利权论文,无形资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财务通则》第20条规定,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同时实施的行业企业财务制度也都对无形资产包括的内容作了类似的规定。

为了使无形资产评估工作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并引出无形资产评估的新思路,本文拟以我国法律、法规与制度规定为依据并以专利权为例,就其应用领域、作用方式与结果以及评估方法等主要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1 专利权应用领域、作用方式与结果的探讨

专利权是指发明创造的所有人或持有人依法享有的独占专有权。依据198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专利权中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形状、图案、色彩或者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从专利权的内函与外延可以得出,专利权表现的是对特殊产品(包括产品构造、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等)的生产权或者是对生产产品所用特殊方法的专用权。由此看出,只要是生产成果能够表现为实物产品的部门与产业,就有可能出现专利权这一无形资产,但是,由于产品只有在集中与批量生产的条件下才便于法律保护,因此,专利权的应用领域一般为工业生产部门。

从专利权的外延上还可以得出,专利权的作用方式与结果从大的方面讲,它表现为生产与经营两个方面,而具体表现呈现为多样化,即:

就产品发明专利而言,当仅实行独占实施权或转让权时,专利权人处于完全垄断专利产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地位,由于在市场上没有同类型产品生产厂家之间的比较,则产品发明专利的直接作用结果应表现为由生产与经营专利产品所获取的超额利润上,即与大类产品同行业平均利润比较所得的超额利润;当实施了许可权时,专利权人处于寡头垄断专利产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地位,此时,由于在市场上有同类型生产厂家之间的比较,则产品发明专利的直接作用结果应表现为在寡头市场范围内企业可获取的平均超额利润,即本子行业平均利润高于大类产品同行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就方法发明专利而言,从异途同归角度讲,市场上已有同类型产品,只是没有使用专利方法进行生产,此时,当应用专利方法进行生产时,其作用结果一般直接表现为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成本中某一项目支出减少等之一或者组合情况,间接均会归结为某种产品单位成本的降低上,在这里提到的单位成本降低概念,也可以转化为用成本节约额或增量收益表示。

就实用新型专利而言,其内函是指相对于具体某一产品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技术。所以,当应用实用新型专利进行生产时,其直接作用结果可能表现为降低该产品单位成本的某一方面,也可能是提高该产品性能与质量使商品销售量增大或销售价格提高等,归纳来看表现在该产品所获取的增量收益上。

就外观设计专利而言,其内函指的是相对于具体某一产品提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所以,外观设计专利的实际应用,其直接作用结果一般表现为该商品销售量增大或销售价格的提高等方面,但也不排除该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化,所以,归纳来看也表现在该产品所获取的增量收益上。

2 适宜专利权评估的方法探讨

从专利权的概念和法律保护上可以得出,专利权所有人一般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当专利权属于不具备独占实施条件的个人所有时,必然会引出转让或者投资等情况;当专利权属于具备独占实施条件的企业所有时,企业可能会实施独占权与许可权,也可能会实施转让权,但一般是以实施独占权为主。由此看出,当专利权人实施转让权或者许可权时,就涉及到专利权评估问题了,其实,即便是实施独占权时,为了测试专利权的应用价值,从而做到心中有数,也有必要对专利权价值进行测试。

依据国务院1991年11月发布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国有资产评估方法包括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清算价格法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评估方法,其中对占有单位的无形资产,区别下列情况评定重估价格:

(1)外购的无形资产,根据购入成本及该项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

(2)自创或者自身拥有的无形资产,根据其形成时所需实际成本及该项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

(3)自创或者自身拥有的未单独计算成本的无形资产,根据该项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

从上述规定来看,关于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使用已有了基本要求,但是,针对专利权评估来讲,适宜采用的方法有哪些呢?

从专利权的作用方式与结果的探讨中可以得出,它适宜采用收益现值法;如果占有取得专利权时的实际成本资料,也可采用组成计价法,即

专利权组成价值=专利权的实际成本×(1+获利率)2—1

另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如果占有类似本专利权交易方面的较多资料,还可采用现行市价法。

从理论上来讲,以上三种方法各具特色,其中:

收益现值法是站在发明创造及应用效果角度,对专利权价值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假设资料依据充分且可靠,以该方法测算的结果就应当是专利权价值的最大极限状态。由此看出,它适宜在实施独占权时对专利价值的测算。而在实施许可、转让时均不应以此作为成交价格,因为,如果按此价格成交,许可、转让方将获得专利权的全部价值,而接受方无利可图,显然,这在理论上讲是行不通的,所以,按照该方法评估可以较为准确地体现专利权价值并为实施许可、转让等定价提供科学依据,但一般不能作为成交价格。

组成计价法是站在专利权人的角度,在实施许可转让时,所希望获取一定收益的一种评估方法。

现行市价法则是考虑专利人和专利权使用人双方共同利益进行定价的一种方法。

从以上三种方法的各自特点揭示可以得出,在一个理智的市场环境条件下,以现行市价法确定的专利权价值最接近专利权交易价值,当然应该视转让与许可等不同情况分别考虑,而以收益现价法和组成计价法确定的价值则是专利权交易定价的理论参考依据,所以,对专利权的价值评估应将三种方法结合使用。

从理论上讲,在专利权转让时,利用上述三种方法对专利权的资产评估结果,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六种,如表2—1所示。

三种方法评估结果相互关系分析表表2-1

种类表现形式特点主要参考值

1

IPV>PMV>FCV

理智性(1)PMV

2

IPV>FCV>PMV

保守型

FCV

3

PMV>IPV>FCV

风险型(Ⅰ)

FCV

4

PMV>FCV>IPV

非理智型(Ⅰ) IPV

5

FCV>IPV>PMV

理智型(Ⅱ)

PMV

6

FCV>PMV>IPV

非理智型(Ⅱ) IPV

其中,IPV——收益现价法测算结果;

PMV——现行市价法测算结果;

FCV——组成计价法测算结果;

表2—1给出了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对专利权价值进行评估时,测算结果的相互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每一种形式所表现出的主要特点和最终评估取值时应当参考的主要测算值,其中,这里列示出的特点是指专利权交易市场表现出的主要特点,而主要参考值是指评估者在坚持互惠互利与双方受益原则的基础上应当参考的主要测算值,如在理智型(I)和(Ⅱ)的条件下主要参考值是PMV,在非理智型(I)和(Ⅱ)的条件下主要参考值只能以IPV为对象,而在保守型条件下取值应适当高于PMV,在风险型条件下应当压低成交价格以降低风险等。

其它情况诸如实施投资权或许可权时,也应坚持互惠互利与双方受益原则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3 专利权间接作用结果——增量收益额测算的探讨

增量收益是指在某些技术经济指标发生有利变动时所引起的利润增加额,它也可以用支出(即成本或费用)节约额或收入增加额表示。

从前文的分折中可以看出,应用专利权直接作用结果往往表现在工业企业在某些技术经济指标水平的提高上,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水平的提高一般均能同产品单位成本降低额联系起来,特殊情况还可以和产品价格提高联系起来,从而也就和增量收益形成了间接联系。为了使专利权价值评估工作做到科学合理,本文试图就此联系问题作以下探讨。

从理论上讲,某产品单位成本的定义为:

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某产品单位成本=────=──────────3-1

产品产量产品产量

技术经济指标水平提高对产品单位成本的影响方式归纳来看一般有三种:

一是在其它因素不变条件下,直接提高产品产量间接降低产品单位固定成本进而降低产品单位成本,如劳动生产率、设备生产率等技术经济指标提高就是如此;

二是在其它因素不变条件下,直接降低产品单位变动成本进而降低产品单位成本,如直接材料(包括燃料和动力)单耗量等技术经济指标降低就是如此;

三是在其它因素不变条件下,既直接提高产量间接降低产品单位固定成本,又直接降低产品单位变动成本进而降低产品单位成本,如成品率、合格品率等技术经济指标的提高就是如此。

下面就技术经济指标变动与产品单位成本降低额之间的关系作如下探讨:

3.1 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探讨

在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其它因素不变条件下,劳动生产率变动与产品单位成本降低额的关系为:

1

产品单位成本降低额=变动前单位固定成本×(1-──────────)3-2(证明略)

1+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实际工作中,在实行计时工资条件下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工人平均工资也会相应提高,此时,也有如下关系式成立:

产品 变动前单 变动前

单位 位固定成 1 单位产 1+工人平均工资增长率

成本=本(不含×(1-─────────)+品生产×(1-──────────)3-3(证明略)

降低 生产工人

1+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工人工 1+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额工资)

由以上给出的计算式可以看出,当应用一项新的技术且直接作用结果为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可首先测算产品单位成本降低额,然后依据下述计算式测算出总成本节约额(或称增量收益),即:

总成本节约额=产品单位成本降低额×变动后产量3—4

进而利用收益现值法对该项技术的价值进行评估。关于设备生产率的转化分析同上。

3.2 材料单耗量等指标的探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直接材料单耗量降低与产品单位成本降低额之间的关系为:

产品单位成本降低额=单位成本中直接材料费用×直接材料单耗量降低率 3-5(证明略)

关于燃料和动力单耗量指标的转化分析与直接材料单耗量分析类同。

3.3 成品率等指标的探讨

成品率是反映原材料投入量同制成合格品数量之间比例关系的一项技术经济,即:

合格品数量

成品率=───────

原材料投入量

由成品率定义可以得出,在成品率提高而其他因素不变条件下,不仅表明用同样多数量的原材料以及燃料与动力投入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合格品,而且表明材料单耗量的降低。在假设生产工人实行计时工资且不考虑废品回收费用时,可以得出成品率提高与产品单位成本降低额之间的关系:

1

产品单位成本降低额=变前单位成本×(1-────────)3-6

1+成品率增长率

在生产工人实行计件工资条件下,有:

产品单 变动前单位 1 单位成本

位成本=成本(不含生产×(1-────────)+中生产工

3-7(证明略)

降低额 工人工资)

1+成品率增长率 人工资

在考虑废料回收的条件下,很难找到通式求解,可视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以上是就单一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产品单位成本影响的三种不同形式所展开的探讨,实际工作中还可能存在多项技术经济指标同时变动对产品单位成本影响的情况,此时可以采取先分解后测算再综合的方式来处理。

另外,产品质量水平提高使产品价格上升等情况,可作如下分析:

在产品质量划分等级且实行优质优价条件下,当只有产品质量等级提高且其它因素不变时,产品质量等级提高与产品价格上升额的关系为:

产品价格上升额=变动后平均单价一变动前平均单价3—8

其中:

∑(变动前第Ⅰ等级产量×变动前第Ⅰ等级价格)

变动前平均单价=──────────────────────

∑(变动前第i等级产量)

∑(变动后第1等级产量×变动前第1等级价格)

变动后平均单价=─────────────────────

∑(变动前第i等级产量)

以上给出的指标与分析方式均是站在一般工业企业角度给出的无形资产评估中经常涉及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和一般分析转化方式,实践中可能会经常出现特殊情况,此时,可按照本文分析思路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灵活处理。

标签:;  ;  ;  ;  ;  ;  ;  ;  ;  ;  ;  

无形资产专利评估探讨_劳动生产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