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后马来西亚的内外政策走向_南沙论文

大选后马来西亚的内外政策走向_南沙论文

马来西亚大选后的内政与外交政策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来西亚论文,外交政策论文,内政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四月,马来西亚大选尘埃落定,长期执政的国民阵线取得了马来西亚独立以来最好的战绩。由马哈蒂尔领导的14党联合执政集团赢得65%的选票,获得超过八成的国会、州会议席,国阵主席马哈蒂尔第四次蝉联马来西亚总理职务。在这次大选中,国阵由于实行多元种族路线和多元宗教和睦政策,得到了占马来西亚人口三分之一的华族支持。加上马哈蒂尔执政以来,就一直重视对华关系和推动中马经贸、科技、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因此,展望中马关系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马大选后主要政策走向

1、继续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这次大选,国阵能够取得压倒性胜利,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国内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是重要原因。马哈蒂尔执政15年来,国家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1994年,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率达8.5%以上, 是全球增长率较高的国家之一;人均收入3400美元,实际购买力达8378美元,外贸额在全世界排名第19位,竞争力排名第17位。不少经济学家都认为,马来西亚已成为继香港、台湾、新加坡、南韩“四小龙”之后的第五条龙。在这次大选中,马哈蒂尔又向选民们保证,争取在未来25年内,每年的增长率维持在7%左右,到2020年人均收入达16000美元。尽管当前马来西亚经济也面临不少难题:如工业基础薄弱,经济体系不完善,大部分产品技术仍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经济面临印尼、越南等劳动低成本国家的竞争;高等教育滞后经济发展,高科技研究与发展经费短缺等等。为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目前马来西亚正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措施,加强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降低公司税收,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业升级,减免进口税,增加短缺商品进口,以抑制通货膨胀。据专家分析,马经济前景仍将比较乐观。

2、继续实行多元种族路线

多年来,马哈蒂尔就主张民族和睦,倡导造就一个以“马来西亚文化”为特定背景的多人种、多语言、多宗教、多文化的新马来西亚民族。马政府不少领导人还大力支持马来西亚文化界、宗教界提倡的“回儒文化交流”,企图以文化为纽带,使占马来西亚人口46%的马来族和占总人口30%的华族逐步融入新马来西亚文化圈,从而促进民族和睦。

在这次大选中,华人票的迅速增长,是国阵获得大胜的主因。据专家计算,在国阵获得的总选票中,华人票的增长率是13.9%,远较马来族票增长8.4%为高〔1〕。马哈蒂尔在5月6日指出:国阵在大选中大胜,主要是因为华裔和印裔改变倾向反对党的立场,特别是各阶层的华人族群都支持国阵,而使国阵取得压倒性胜利〔2〕。在大选期间, 中华工商联合会和中华大会堂联合会(堂联)竟破例发表声明,呼吁华人选民支持国阵。国阵中代表华裔政党的马华公会,在这次大选中获国会议席30席,州议席70席,是该党历来成绩最佳的一次。在反对党民行党的堡垒槟州,国阵的民政党和马公会获得了狂胜,槟州国阵组成了一个以华裔政党为主的强有力的政府,从某个角度看,槟州华裔选民所作的新选择,也反映了马来西亚600万华裔开始迈向政治浪潮的“第四波”, 也就是认同马哈蒂尔首相正在大力提倡的马来西亚各族人民大团结——“我们是一家人”的口号,朝着2020年的建设马来西亚为先进国家的宏愿迈进〔3〕。

3,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近年来,马哈蒂尔频频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出独立自主外交的风彩,如拒不出席西雅图的亚太经济合作论坛峰会,与大国元首对峙或共事时不亢不卑的作风,在雅加达亚太经济峰会上挺身而出,成为南南国家喉舌,痛斥大国双重标准及双重原则等等。在处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中,马来西亚敢于明确反对西方的强权政治,反对以人权、贸易、环保等手段压制发展中国家的做法。去年5月,马哈蒂尔在“94 北京国际高级经济论坛”中发表演讲,相当精辟地指出:“起初他们以谈论民主和人权的论题来掩饰他们的意图,现在则公然主张毁掉东亚经济实体的竞争力,以防止东亚经济实体与西方竞一日之短长。”可以预见,大选后,马来西亚将继续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东盟国家为重点的独立外交政策。据专家分析,马哈蒂尔对“亚太经合组织”态度消极,是为了让“东亚经济核心论坛”先启动,力争在东亚地区事务中,增大马来西亚的影响力。

二、对中马关系的展望

1、中马将加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合作与交流。

近年来,中马在共同关心的国际事务上有许多共同观点和立场。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较量中,更具体的说,就是在东亚新崛起的国家抵制美国和西欧的过程中,中马已结成盟友。马曾坚决批评西方企图把中国的人权记录同贸易挂钩的做法,还坚决支持中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作的努力。另一方面,中国也支持马来西亚提出的成立“东亚经济核心论坛”的想法。马哈蒂尔现在越来越把注意力转向中国,谋求得到中国的支持。现在几乎每周都有马来西亚的某个高级代表团访问北京,过去对中国的扩张主义的担心显然已经消失〔4〕。今后, 马哈蒂尔继续执政,中马将在国际问题上经常交换意见,寻求一致,互相支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马政治友好关系。

中马经济,既有许多共同性,也有不少互补性,马来西亚实行国家控制的宏观调控经济,但又把行政干预减至最低程度。马来西亚有5 年短期计划、10年中期计划、30年长期计划,各个计划的经济增长率、人均收入目标都很明确〔5〕。马的这种经济政策与我国有相似之处, 双方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我国的经济开放,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者,马来西亚公司纷纷到中国谋求签订合同。中国的公司也到马来西亚投资,据最近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的公司对马来西亚的投资额已超过1.4亿英镑〔4〕。进入九十年代后,马适时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向技术、资金密集型工业转移,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向其它地区转移。我国与马地理位置邻近,劳动力充足,是吸引马来西亚投资,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的理想地区,此外,在马来西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华族,与中国大陆有相通的文化传统,是发展两国经贸的有利条件。若我国能为他们创立便利的投资环境,应可吸引大量投资。今后,随着华族在马来西亚国内地位的提高,两国的交往会更频繁,经贸领域合作会更广泛。

2、中马有望合作解决南沙争端

发展中马关系的最大障碍就是南沙问题。马占据我国南沙海域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并已进行石油开发,马在南沙开发的石油占其国家总产量的70%,为了和平解决南沙争端,我国政府提出了“搁置争议,联合开发”的主张。马来西亚在南沙问题上一直采取克制的态度,愿意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今年5月,马哈蒂尔在谈到南沙问题时表示, 马来西亚在南沙群岛主权纷争上没有和中国产生紧张局面,主要是因为马来西亚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是采取友善而非敌对态度。他还说:“我们应坐下来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根源在那里?是历史性因素,抑是政治性因素?然后我们才以友善的态度寻找一个方案。”〔6〕。 今年4月初, 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在杭州召开了非正式外交部副部长级会议。会议最终确认了要和平解决南沙问题。不使用武力的原则。〔7 〕由于中马双方都本着友善的态度,合作解决南沙争端的可能性很大。一旦我国与马来西亚合作成功,打开了联合开发南沙资源的突破口,就有可能与其它国家合作,共同解决南沙争端。因此,我国应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积极与马来西亚进行协商,谋求建立联合开发南沙资源的关系。

标签:;  ;  ;  ;  

大选后马来西亚的内外政策走向_南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