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论文_张碧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论文_张碧

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 408000

【摘要】在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中,直接致病菌、尖锐器械、高温、高压、高腐蚀及潮湿、嗓音等危险因素是直接危害护理工作人员的主要威胁,对护理人员的身体造成直接损害。因此,在日常消毒供应室工作中,不断的加强护理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掌握有效、可行的防护措施,才能更好的保障医院的安全生产以及供应室人员的人身安全。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职业暴露;防护

【中图分类号】R852.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368-01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1]在医院,消毒供应室是对使用过的器械、器皿等消毒灭菌最主要的供应中心,是保障医院正常开展医疗活动最重要的后勤保障之一,在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大量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更是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部门。[2]: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性质和环境决定了工作人员长期暴露于致病原、锐器、化学消毒剂、热源、压力容器、噪声、潮湿等职业危险环境当中。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就对消毒供应室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

1 危险因素

1.1 物理性因素

1.1.1 利器损伤 在污染物品回收、清洗、包装及敷料制作过程中被针、刀片、剪刀等锐器刺破皮肤。

1.1.2 热源损伤 如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烘烤、煮沸、蒸馏水的制作过程中,均可由高温、高压、蒸汽、烘烤等意外引起烫伤或烧伤。

1.1.3 爆炸损伤 压力容器使用不当、空气中环氧乙烷浓度达到3%时易引起容器爆炸。

1.1.4 电击损伤 供应室在进行常规操作中,接触大量电器、插头、插座,有可能出现漏电、触电等现象发生。

1.1.5 紫外线辐射损伤 用紫外线灯辐射消毒,臭氧浓度超过0.3%/m3时,如直接照射,可引起皮肤、眼睛的损伤[3]。

1.1.6 工作环境影响 如噪音、空气闭塞可引起工作人员头晕、眼花、心慌、耳鸣、情绪焦虑、听觉迟钝、血压升高、疲劳等。潮湿可引起风湿性疾病。[4]

1.2 化学性因素

1.2.1 含氯消毒剂 供应室通常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医疗器械。高浓度、接触时间长,能破坏皮肤脂质层,引起呼吸道深部病变,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与腐蚀作用,[5]溅入眼内可导致烧伤。

1.2.2 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液体如接触皮肤可引起刺痛、冷感、红肿、水疱、血疱、甚至烧伤。吸入环氧乙烷气体可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肺水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 过氧乙酸 高浓度的过氧乙酸对眼睛及皮肤均有刺激作用,甚至烧伤。

1.2.4 重铬酸钾硫酸、浓盐酸 使用不慎,溅污皮肤、眼睛时可引起腐蚀、烧灼伤。

1.3 生物性因素 主要是通过在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环节时,被污染过的针头、注射器、穿刺针、手术器械及沾有血液、体液的器具、布类,穿透工作人员皮肤、黏膜而感染上乙肝、丙肝及艾滋病病毒等经血液传播性疾病。有资料表明,健康的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被已感染的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患者用后的针头刺伤,其发生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分别是30%、1.6%、0.3%[6]。

1.4 个人因素

1.4.1 心理原因 工作中因过度疲劳、紧张等工作压力过大造成心理损害。

1.4.2 体力操作 当人力搬运货物、装载、推车时,如果姿势不正确或负荷超重会引起扭伤、拉伤。

2 防护对策

2.1 利器的防护 回收各种穿刺针、刀片等利器,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应用钳子夹取。严禁用双手回套使用过的针头或折弯、折断针头,如需回套针头必须用单手回套。废弃的利器装放在防水耐穿刺的容器内,容器一次性使用。

2.2 热源的防护 在进行高压灭菌、干热灭菌、物品烘烤、蒸馏水制作、煮沸时,都要在温度下降冷却后才能接触物体或物品,或用隔热手套触摸或取物。

2.3 电击的防护 对各种电器按操作规程使用和定期维护,如有故障不能强行使用或自行修理,应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对高电压的设备,必须专线和专用插头、插座。电器使用过后要拔出插头,地面保持干燥,防止漏电。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2.4 爆炸的防护 高压灭菌时,严禁高温、高压,并按安全操作规程执行。环氧乙烷浓度不能超过3%。[7]

2.5 紫外线辐射的防护 不能直接在紫外线照射的灯下暴露,如需要暴露时必配戴防护眼镜和穿防护衣。

2.6 工作环境的防护 尽量减少噪声,如工作人员走路轻、说话轻、开门关门轻、操作轻、推车的轴轮经常润滑加油。

2.7 化学因素的防护 掌握供应室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特性、配制、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配制和使用时配戴口罩、眼镜、手套防护,避免溅入眼睛和尽量减少原液直接与皮肤接触,室内空气保持流通。

2.8 生物因素的防护 在回收及清洗过程中要穿戴好防护用品,如隔离衣、裤、加厚塑胶手套、围裙、口罩、护目镜或面罩、袖套、套靴、耳塞等。回收的物品应先冲洗再浸泡消毒,对已知感染的物品先消毒后清洗。每次操作后要洗手,脱手套后也要洗手,同时避免刺伤。

2.9 个人因素防护 对心理有负担的人员,可多与同事或领导倾诉、交谈、沟通,从中获取同事或领导的同情、帮助、关心、关怀,另外多参加户外活动或者听轻松愉快的音乐。对搬运造成损伤的,在搬运时采用正确的搬运姿势,对过重过长的物品,不要勉强搬运,应两人或多人配合搬运。

综上所述,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是医院工种中极其高危的工作之一,及时有效的做好工作人员的防护思想工作,不断培训新的防范措施,才能保障医院正常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保障供应室人员的身心、身体、生命安全健康。

参考文献:

[1]叶秋云.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因素分析与防护效果观察[J]. 西部中医药 ,2015,28(07):144-146.

[2]韦宁.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方法的探讨与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19(10):150-152.

[3]李小鸿.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与防护对策[J]. 现代医药卫生 ,2013,29(10):1556-1556.

[4]何飞杏.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的干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16,6(4):215-217.

[5]刘娟娟.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21(17)F0003-F0004.

[6]夏红.加强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的干预效果[J]. 当代医学 ,2015,21(5):111-112.

[7]宋春香,王燕平.医院供应室职业暴露的危害与防护[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33(10):98-98.

论文作者:张碧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  ;  ;  ;  ;  ;  ;  ;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论文_张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