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及术后镇痛方式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_郑钦树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政和分院麻醉科 353600)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手术中不同麻醉方法与术后镇痛方式对患者认知功能所带来的影响。方法 取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组包括A组、B组、C组各32例,A组麻醉方式取静脉全身麻醉,术后采用静脉镇痛泵镇痛,B组麻醉方式取腰硬联合麻醉,术后配合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法,C组麻醉方式选择坐骨神经与腰丛神经阻滞方式,术后配合腰丛神经自控镇痛方法。对三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结果 术后12h、24h、48h,VAS评分B组、C组均低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评分比较,术前三组患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评分结果,C组评分高于A组、B组,B组评分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比较三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术后1d,C组发生率3.13%(1/32)低于B组18.75%(6/32)、43.75%(14/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A组与B组认知功能障碍均为12.50%(4/32),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三组患者均无认知功能障碍情况。结论 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手术中,麻醉方式选择神经阻滞,且术后配合腰丛神经自控镇痛方法,镇痛效果明显,且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股骨骨折手术;麻醉方式;镇痛方式;认知功能

作为老年股骨骨折手术常见并发症,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亦被称之为POCD,对患者术后康复与生活质量均带来严重影响。从POCD发生原因看,大多临床资料显示不同麻醉方式、术后镇痛方式应用下所带来的影响较为明显。本次研究将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手术中不同麻醉方法以及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96例,男59例,女37例,年龄60-76岁,平均(68.5±3.5)岁。入选标准:①行影像学检查,为股骨粗隆骨折、股骨颈骨折;②以ASA分级标准为依据[1],均为Ⅰ-Ⅲ级;③患者年龄均为60岁以上,认知功能正常;④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基础疾病;②听力、视觉障碍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认知功能测试情况;③手术时间为4h以上。通过随机分组,将96例患者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各32例,在年龄、性别与骨折情况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较分析。

1.2方法

入选患者均做常规术前准备,如禁食水、构建静脉通路等。A组患者麻醉方式,取1.5-2.0mg/kg丙泊酚、3ug/kg芬太尼、0.5mg/kg利多卡因、0.05mg/kg咪达唑仑、0.2mg/kg阿曲库铵静脉注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用药给予3-6mg/(kg·min)丙泊酚、0.05-0.20ug/(kg·min)瑞芬太尼,并间断输注阿曲库铵。术后镇痛主要给予静脉镇痛泵镇痛方法,持续48h,镇痛药物选择在10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15uk/kg芬太尼、5mg托烷司琼,保持2ml/h给药速度。B组患者麻醉方式,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取8-10mg内浓度为0.5%的丁哌卡因备用,于患侧第8胸椎作为麻醉平面,根据患者情况取3-5ml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做硬膜外追加。术后镇痛方式选择,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取100ml浓度为0.9%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200mg罗哌卡因,保持2ml/h给药速度,持续48h。C组患者镇痛方式选择坐骨神经、腰丛神经阻滞,其中坐骨神经阻滞取15ml浓度为0.5%罗哌卡因与5ml浓度为1%利多卡因注入,在腰丛神经阻滞方面,取20ml浓度为0.5%罗哌卡因与5ml浓度为1%利多卡因注。术后镇痛方式,以腰丛神经自控镇痛为主,镇痛药物选择与B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借助视觉模拟评价量表VAS[2-4],对三组患者术后12h、术后24h、术后48h疼痛情况比较,疼痛评分计分0-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严重。同时,引入认知功能评价量表MMSE(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5-7],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情况,量表内容围绕读写绘画、听力理解、言语表达、记忆能力、计算能力等,评分满分计30分,分为0-18分、18-24分、24-27分,分别表示重度认知障碍、中度认知障碍与轻度认知障碍。与术前评分比较,术后评分若低于其3分,视为认知功能障碍。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由WPS xls表格录入汇总,引入软件SPSS21.0做统计学处理,通过均数±标准差(±s)形式描述疼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组间数据结果对比采用t检验;由数(n)或率(%)表示认知功能障碍情况,组间数据结果比较由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症状评分比较

术后12h、24h、48h,VAS评分B组、C组均低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股骨创伤手术是目前股骨骨折患者常见治疗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极高,特别在老年患者中表现更加明显。结合目前大多研究资料提示,均发现认知功能障碍发生主要集中在术后1d-7d,而其发生原因很大程度与手术麻醉、术后镇痛有关,因麻醉药物、镇痛药物作用,改变中枢神经细胞活性,由此出现大脑认知功能变化问题[8]。

针对老年股骨骨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问题,考虑在麻醉方式与镇痛方式上进行合理选择。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镇痛效果上,C组麻醉方式选择坐骨神经与腰丛神经阻滞方式,术后配合腰丛神经自控镇痛方法,B组腰硬联合麻醉,术后配合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法,均优于A组静脉全身麻醉,术后采用静脉镇痛泵镇痛。同时,在认知功能障碍方面,尽管术后7d三组患者均无认知功能障碍情况,但在术后1d、3d,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C组均较低,反映出麻醉方式选择神经阻滞,且术后配合腰丛神经自控镇痛方法,在镇痛效果与降低认知功能障碍效果上较为明显。

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手术中,麻醉方式选择神经阻滞,且术后配合腰丛神经自控镇痛方法,镇痛效果明显,且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安杰,李海军,张嘉智. 浅析老年下肢骨创伤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不同的麻醉与镇痛方法的关联性[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03):346-348.

[2]张玫,马中原,周愚,等. 不同麻醉及术后镇痛方式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临床误诊误治,2016,29(10):97-100.

[3]邢曙.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家居音乐康复操的设计与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6.

[4]李丽妍.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自控静脉镇痛量效关系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

[5]吕治力. 老年创伤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2015,24(06):646-647.

[6]闫飞,王晓霞. 三种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9):2919-2921.

[7]刘大勇.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临床医药实践,2016,25(08):586-587+638.

[8]余定华. 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J]. 北方药学,2016,13(08):194-195.

论文作者:郑钦树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5

标签:;  ;  ;  ;  ;  ;  ;  ;  

不同麻醉及术后镇痛方式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_郑钦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