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组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畸形愈合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论文_张业中

张业中

(泗阳泗沭医院 江苏 宿迁 223715)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畸形愈合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别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法复位及夹板固定治疗。经治疗后3个月复诊并观察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分级比较。结果:A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5.0%,B组为58.8%,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年龄为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不一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年龄;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畸形愈合;腕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206-02

桡骨远端粉碎骨折为骨科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临床治疗效果直接影响其预后。既往研究表明[1],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经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若受影响,则可能由愈合后残留畸形所致。于长期临床观察过程中,笔者也的确发现部分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畸形愈合患者其腕关节功能下降,但是一些患者腕关节功能却恢复状况良好,初步分析可能同患者年龄存在一定联系。基于此研究背景,本文主要探讨了不同年龄组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畸形愈合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以为骨科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7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疗及随访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单侧骨折。以年龄划分将其分为A组(<60岁)及B组(≥60岁)。A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21至59岁,平均年龄(34.8±11.5)岁;AO骨折分型:A3 12例,C2 15例,C3 9例。B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60至84岁,平均年龄(74.8±5.5)岁;AO骨折分型:A3 14例,C2 10例,C3 10例。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手法复位及夹板固定进行治疗。

1.3复诊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手法复位后第一周、第二周、一个月及三个月时回院接受复查。拍摄X线片,观察其骨折愈合情况。对于复位丢失者再行复位和夹板固定。第二周复诊时,针对患者骨伤程度行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药物服用持续至第三次复诊,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4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结果以患者骨远端骨折的短缩值、掌倾角及尺偏角为观察指标。以患者第三个月复查X光片为信息获取点。①Ⅰ级:愈合良好,无畸形表现,骨远端骨折短缩值低于3毫米,背侧无成角;Ⅱ级:轻度畸形愈合,远端骨折短缩值为3至6毫米,背侧成角<10°;Ⅲ级:中度畸形愈合,远端骨折短缩值达7至12毫米,11°≤背侧成角<15°;Ⅳ级:严重畸形愈合,远端骨折短缩值超过12毫米,背侧成角>15°[2]。

1.5腕关节功能评分

整理资料及文献,自制腕关节评分表,以疼痛、功能状态、活动度、握力为考核范围。总分0至100分,优:90至100分,良:80至89分,可:65至79分,差:低于65分。

1.6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采用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结果可知,A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5.0%,B组为58.8%,两者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分级比较[n/(%)]

注:*与对照组同项比较,P<0.05。

3.讨论

桡骨远端粉碎骨折为骨科临床常见病症,治疗方法多样化,且各有优势。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手法复位及夹板固定法,结果显示,A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5.0%,对B组为58.8%,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初步确定年轻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术后其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老年患者。但是两者于腕关节功能分级各项中优良率并没有显著差异,可能与本次样本过少存在一定联系。

既往研究证实[3],老年粉碎性骨折患者经保守治疗之后,其总体功能恢复效果较年轻人更佳,但是年轻人于影像学表现方面却显著优于老年群体。本次研究并未就两者之间的预后总体功能恢复程度差异予以探讨,实乃本次研究不足之处。不过在统计及分析患者《腕关节评分表》过程中,笔者发现,年轻患者于疼痛、握力及活动度三方面的评分均低于老年患者。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年轻患者因为工作和生活因素驱使而对于上述几项指标要求较高,主观上降低评分所致。而老年患者因为日常生活中高频度活动较少,加之两者主观评分标准不同,故而出现年轻患者评分低于老年患者这一结果。

于复诊中发现,年轻患者其影像学表现显著优于老年患者,而老年患者复诊时再行复位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年轻患者。同一般研究资料[4]描述一致。提示说明老年患者经手法复位之后极易出现骨折再移位。对此,笔者认为,虽然以手法复位及夹板固定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效果肯定,但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在外部固定过程中可应用局部外固定方式,以缓冲肿胀产生,降低肿胀消退所带来的约束力骤变,以此维持固定效果。

【参考文献】

[1]单方军,李建浩.小夹板结合石膏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体会[J].中医药学报,2010,38(1):101-103.

[2]哈那提·多尔达西,马合苏提·库丽木汗,阿斯卡尔等.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J].新疆医学,2010,40(10):22-24.

[3]贾子超,张振涛,康彬等.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3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5):3222-3223.

[4]顾海俊,王赤宇,李晓林等.两种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比较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1):25-28.

论文作者:张业中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6

标签:;  ;  ;  ;  ;  ;  ;  ;  

不同年龄组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畸形愈合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论文_张业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