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道路养护病害的成因及大修维护技术要点论文_张映梅

浅谈市政道路养护病害的成因及大修维护技术要点论文_张映梅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市政服务所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推进,道路作为运输的载体,部分道路使用多年,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从而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需进行大修改造。本文在对城镇道路病害的类型和成因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城镇道路大修维护的技术要点进行简明说明,探究有效的养护方法。

关键词:市政道路;病害成因;大修维护;技术要点

前言

现如今,城镇道路养护工作现已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针对性的对城镇道路的病害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大修维护,这不仅能够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而且还会加强我们道路建设效果。由此可见,本文对此展开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还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经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城镇道路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

1.1水泥混凝土路面

路基进行压实处理时,经常出现沉降不一、路基不实等问题,尤其是在老路建设过程中,老路延展部份未能全面予加固处理;在实际施工期间,混凝土在进行材料配置时,经常因配置不合理、植被质量较差等问题,影响混凝土的使用效果,从而不同程度弱化了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稳定性;基层存在移定性较弱,分布不均等不足;一旦遭受雨水冲刷,基层的完整极易被破坏,并且基层还会出现长短不一的裂缝,即使重复补强,也不会有良好的压实效果,还会不同程度为混凝土带来发展隐患;混凝土存在设计和实际太湖 用两方面的出入,并且传力杆还会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位置偏离、长度不合理,以及质量不达标等方面的问题,这为水泥混凝土带来较大的应用隐患,混凝土完成浇筑工作后,并不意味着设计工作的完成,还需在此基础上予以养护,从而延长道路的使用时间。

1.2沥青混凝土路面

首先,沥青混凝土在设计之初存在设计不合理、设计应用性较低等问题,一旦这类设计产品被用来进行道路铺设,那么路面的承重能力会逐渐减低,进而路面会面临完整性被破坏的风险。这主要是因为沥青材料间留有较大缝隙,当水分注入后,材料间的粘合性会降低,从而导致基层软化。其次,沥青材料未能有序混合和搅拌,并且材料用量不够准确,进而粘合度达不到要求的标准。此外,温度的不合理掌握还会间接影响压实效果、均匀度以及路面平整性,这对路面应用具有不合理影响,然后,沥青混凝土材料质量较差,早期发现的病害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各项设计工作未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例如,标高控制不准确、路面强度不达标等,这些问题均会导致城镇道路在使用后期出现沉降、超出承载负荷等问题。最后,沥青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不具体,不利于沥青混凝土性能有效提升。

2处理城镇道路病害大修维护技术要点

2.1微表处理工艺

微表处理工艺是用具有一定级配的石屑或砂、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与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制成流动型混合料,再均匀洒布于路面上的封层,不需要进行碾压,因为微表处理罩面的厚度是非常薄的,他主要还是依赖于原有路面的承载力。那么薄的一层,也没法碾压(重型车多交通量大的约10mm;中等交通量约7mm;交通量小、重型车小3-4mm)。微表处理技术应用于城镇道路维护,可达到延长道路使用目的,且工程投资少、工期短。

微表处理有一定的适用条件,要在原有路面结构应能满足使用要求,原路面的强度满足要求、路面基本无损坏的情况下,经微表处理后可恢复面层的使用功能,在这些条件下才能运用微表处理工艺。在对微表处理过程中对原有路面病害进行处理、刨平或补缝,使其符合要求;对宽度大于5mm的裂缝进行灌缝处理;对路面局部破损处进行挖补处理;对深度15-40mm的车辙、壅包应进行铣刨处理;并且微表处理混合料的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面施工技术规程》JTG F40-2004有关规定。

微表处理施工流程包括清除原路面的泥土、杂物,采用半幅施工,施工期间不中断行车,采用专用摊铺机具,摊铺速度1.5-3.0km/h,橡胶耙人工找平,清除超大粒料;不需碾压成型,摊铺找平后必须立即进行初期养护,禁止一切车辆和行人通行。通常,气温25-30℃时养护30min满足设计要求后,即可开放交通。微表处理施工前应安排试验段,长度不小于200m,以便确定施工参数。

2.2旧路面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工艺

2.2.1旧沥青路面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

旧沥青路面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时,应对原有路面进行调查处理、整平或补强,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要求中,要符合设计强度、基本无损坏的旧沥青路面经整平后可作基层使用;如果旧沥青路面有明显的损坏,但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应对损坏部分进行处理。填补旧沥青路面时,凹坑应按高程控制、分层摊铺,每层最大厚度不宜超过100mm。

2.2.2旧水泥混凝土路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料面层

旧水泥混凝土路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时,应对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处理、整平或补强,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要求中,对旧水泥混凝土路做综合调查,符合基本要求,经处理后可作为基层使用;对旧水泥混凝土地路面层与基层间的空隙,应作填充处理;对局部破损的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层应剔除,并修补完好。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层的胀缝、缩缝、裂缝应清理干净,并应采取防反射裂缝措施。

2.3加铺沥青面层技术要点

2.3.1面层水平变形反射裂缝预防措施

水平变形反射裂缝的产生原因是旧水泥混凝土板上存在接缝和裂缝,如果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在温度变化和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沿着接缝和裂缝处伸缩,当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伸缩变形与其不一致时,就会在这些部份开裂,这就是产生反射裂缝的要理。因此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必须处理好反射裂缝,尽可能减少或延缓裂缝的出现。在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设置应力消减层,具有延缓和抑制反射裂缝产生的效果。

2.3.2面层垂直变形破坏预防措施

在大修前对局部破损部位进行修补,应将这些破损部位彻底剔除并重修复;不需要将板体整块凿除重新浇筑,采用局部修补的方法即可。使用沥青密封膏处理旧水泥土板缝,沥青密封膏具有很好的粘结力和抗水平与垂直变形能力,可以有效防止雨水渗入结构而引发冻胀。施工时首先采用切缝机结合人工剔除缝内杂物破除所有的破碎边缘,按设计要求剔除到足够深度;其次用高压空气清除缝内灰尘,保证其洁净;再次用M7.5水泥砂浆灌注板体裂缝或用防腐麻绳填实板缝下半部,上部预留70-100mm空间,待水泥砂浆初凝后,在砂浆表面及接缝两侧涂抹混凝土接缝粘合剂后,填充密封膏,厚度不小于40mm。

结论

综上所述,城镇道路养护事业任重道远,并且它属于工作量较大、工作内容较复杂的一项工程,因此,应针对差异性病害、针对各种路面情况,采取不效的维护工艺方法,掌握道路修护的技术要点,以此优化城镇道路的质量。这对我国城镇道路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董建东. 公路桥梁病害成因及养护管理策略分析[J]. 房地产导刊,2014,42(27):80-82.

[2] 王正红. 公路养护工程病害成因分析及处治对策[J]. 工业c,2015(3):00164-00164.

[3] 刘绪英. 城市道路大修工程设计要点[J]. 科学技术创新,2014(29):233-233.

[4] 张丽丽. 道路养护施工中微表处理技术和稀浆封层技术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2016(46).

[5] 邓凡章. 旧路改造沥青施工技术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6).

论文作者:张映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浅谈市政道路养护病害的成因及大修维护技术要点论文_张映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