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全国各地职业院校纷纷开设了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由于中职学校生源基础普遍不高,中职学校要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校学生的就业率,就必须要进行物流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被中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的重视。
关键词:就业;物流管理;教学模式
最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物流行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朝阳产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众多的中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却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引起了我们对中职物流教学的反思。
一、我国中职物流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物流人才是稀缺资源,也是战略资源。物流人才的市场需求促使近千所中职学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与发达国家的物流教育相比,目前我国的物流教育还是有差距的我国的物流教育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把课堂搬到企业去、搬到实习车间去的还不多。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差,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职业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我国物流专业的设立和教育起步晚,虽然国家重视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多方面强调了物流教育的重要性,设法促使物流专业稳健发展和壮大,但是还是存在许多不规范的方面。部分大中专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在开设物流专业和物流职业培训中,存在这投机和跟风的心态,为了在物流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热潮中获得一定的利益,匆忙开设物流专业学历班或职业资格培训班,因此,存在的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学生问题也就不言而喻。
2.专业定位不清晰
由于物流教育起步晚,很多中职学校只是为着跟风,在没有弄清专业定位的情况下匆忙开设物流专业,以至于许多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定位不明确,很多学校都是全一色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没有明确专业方向,专业技能不高。
3.课程设置不明确
即使许多中职学校针对物流专业推出名目繁多的课程体系,但也只是对原有的专业课程的小修小补,在原先课程的基础增加若干门物流专业课或者物流实训环节,课程体系不完整、不科学;更有很多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只注重理论方面的教育,忽视实训环节,导致学生实际能力与专业技能相脱节。
4.实训教学环节缺少或缺失
由于物流实训室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学校不愿意购买相关的实训设备,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忽视物流实训对物流专业的重要性。因此,很多中职学校没有设立物流实训室,只靠简单的教学设备和教师来进行理论化的实训教学;有的学校即使有物流实训室,也由于课程设置问题和购置设备不当或者无实训教师导致设备被闲置,学生无法使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虽然现在每个省份举行物流技能大赛,由于设备的缺少只有少数学生能参与。其中大多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无法使用或者不会熟练使用基本的物流设备设施,无法满足物流企业对一线技术工的需求。
5.大部分中职学校师资力量不强
由于物流教育的先天性缺陷,导致学校很难找到高学历高能力的物流专业教师,一些学校都是勉强聘请相关专业和其他转专业的教师任课,而且教师比较年轻,甚至有的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的实习指导老师,也没有计划或者不与愿花钱从社会企业中聘请一些有经验的物流实际工作者来作为专业教师,对于学校的物流老师更没有相应的培训培养计划,老师也没有走进企业的实际经验,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教材质量难以保证
虽然目前中职物流教材的数量和种类比前两年丰富了很多,但是各种出版社所出版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理论性太强,过于枯燥,忽视了中职学生理论基础差、理论学习能力低的特点,超过了中职学校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建议及对策
1.转变教学方式,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学习中,教师应注重创新多种方式,不断创新新方法。例如可以使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通俗易懂的教学例子,通过对学生小组教学中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对案例有“当事人”的感觉,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可以以合作的企业为教学地点。现在诸多学校都具有仓储实训室和商品陈列室等模拟实训室。我们可以以岗位为中心的情景教学对学生进行实训,比如仓管员和配送员的实训,让学生使用仓库的推高机、自动分拣机等,进行模拟实训。并让技能大赛融入到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相联系,保证每个学生不掉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
以往的物流课程设置是以学科为导向,偏重于理论环节的学习,这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初衷。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就是要建立实践为主要环节的课程设置。这个课程设置的前提是建立在学生体验基础上的,学生先要对以后从事的工作环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对工作岗位所需知识有一个基础的掌握,然后再学习专业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始终是从具体实践中得来的。合肥市经贸旅游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考虑,第一学期建立职业印象;第二三学期足当地根据企业,根据他们岗位需要,制定教学计划,促使学生岗位定位;第四五学期综合实训,总体素质提升;最后一学期走进物流企业,进行岗位锻炼。紧接市场需求的课程设置,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更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要。
3.基发展特点开发教材
目前的中职物流专业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他们大多直接是参考国外教材或者根据国外教材编写,且不说外国物流产业经验不符合中国国情,但就其中的理论环节的设置就让学生烦躁不已,学习效率更是低下。为此,学校应该开发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教材,而不应该一大求全。学校可以结合本学校的专业老师,同时邀请企业的技术骨干能手,根据企业需求编制教材,这样将知识与最新工作相结合,学生能够学,也能学得到。我校的《仓储与配送实务》就是本校的老师结合企业的需求完成的校本教材,这本校本教材的使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后期我校还会不断尝试更多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写。
4.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任职教师素质
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比如企业中物流领域经验丰富的人才,弥补校内实训老师的不足,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学校应该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让企业经验丰富的人员对物流教师进行培训,扩充老师的视野。同时,也可以派专业教师分批次到企业进行培训,增加实践能力。
结束语
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作为中职学校的物流专业教育,理所当然的必须为当地物流业的发展输送合格的人才。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在进行专业定位时,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市场调研,以“就业”为导向,真正了解当地企业和社会需要哪些物流人才,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陈琳.基于学生就业导向下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J].化工管理,2018(10):19-20.
[2]李欢.基于学生就业导向下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J].纳税,2017(08):117.
[3]蔡雪琼.以岗位要求为导向的中职物流教学改革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7(12):393-394.
[4]李欢.基于学生就业导向下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J].纳税,2017(08):117.
[5]寇佩爱,张瑞.中职物流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18(01):82-85
论文作者:刘芬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物流论文; 学校论文; 学生论文; 中职论文; 专业论文; 实训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