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价值合理性与社会发展矩阵_哲学论文

哲学的价值合理性与社会发展矩阵_哲学论文

哲学的价值理性与社会发展的基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质论文,社会发展论文,理性论文,哲学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黑格尔在论及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见解:“关于教导世界应这样,无论如何哲学总是来得大迟。哲学作为有关世界的思想,要直到现实成熟了,理想的东西才显现出来,当哲学把它们灰色绘成灰色的时候,这一生活形态就变老了。”(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序言”第13——14页)哲学如何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这是当前理论界普遍关心的议题。在我们这样的国度里搞市场经济,实现现代化,应以什么作为支点、核心而展开?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人的价值全面实现。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哲学必须把握历史发展的维度,为推进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起导向性的作用。

一、关于哲学价值的种种误解

哲学的价值是什么?有人认为哲学的价值在于它能为自然科学提供方法论,促进科学技术;有人认为哲学的价值在于为现实服务,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等等,这些观点都把哲学看成是工具理性,或者说是把哲学现实功能当作哲学的价值,因此,他们都没有抓住哲学价值的本质内涵。

哲学价值与哲学功能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从本质上说,哲学的价值是指哲学作为一种价值客体、价值主体与人之间的特定关系。哲学的功能是指哲学的效用,是指对某一事物发展的作用。前者所体现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而后者所体现的则是客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常把哲学的功能与哲学的价值混为一谈,或者只讲哲学的功能,不谈哲学的价值,甚至用哲学的工具理性代替哲学的价值理性,这种观点失之偏颇。现代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发展了,却以一种异化的形式存在于人类社会中,有悖于人类的初衷。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原子武器、化学武器违背科学道德,成为毁灭人类自身强有力的工具,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贫困问题更是积重难返。正如卡尔雅斯贝尔斯在《现代化的人》一书中写道:“人们本想把一件东西培养成与它原来不同的另一种样子,结果他们的关心却似乎把这东西毁掉了,作为技术统治的牺牲品,它呈现出一种灰暗或粗杂的色调,在这种色彩的笼罩下,人之为人的个性被剥夺了,他不再能自我认识。”(注:卡尔·雅斯贝尔斯《现代化的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9页、第11页)

早在工业化刚刚兴起的18世纪,卢梭就警告人类当心科学和工业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效应,面对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步所造成的负面价值,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活动的价值取向。我们虽然已无法改变昨天,但有责任面对今天,我们还要选择明天。

中国传统哲学较强调为现实服务,以致于中国古典哲学过于偏重伦理,成为千方百计论证封建等级制度合理性的工具,中国儒家封建礼教之所以能深入人心,应当归功于历代哲学的论证和宣教。中国古典哲学的这种不合理偏向,导致了一个消极的后果,即哲学发展了几千年,人性也被压抑了几千年,从本质上讲,中国哲学是一种规范哲学,立在规范的层面,教导做人的义理,践行教理的垂训,没有帮助人们寻找到自身价值的复归。规范的价值取向应是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独立人格精神的完善,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的发挥。

实用主义哲学可以说是强调哲学的现实功用的典型,凡是有用的都变成了真理,这种价值观只重功利,不重规律,只注重金钱,轻视道德和人格,它们把效果放在首位,用效果去规定行为,用行为去规定人的动机,无视人的主体地位,只见功利的科学造就了只见功利的人,当然,利益、物质条件也是人生存的条件,但不是人生存的目的。

可见不论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政治、经济的发展,如果不为实现人的价值服务,那么它们就不具有任何价值。我们说哲学的价值既不在于它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在于它能为现实服务,而在于实现人的价值,更确切地说,哲学的价值的本质就是人的价值。人的价值是哲学价值的核心,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的发展则只是实现人的价值手段。罗马俱乐部前主席A.佩西在80年代初就明确指出:“世界上不存在任何先于人类发展或与人类发展不齐头并进的经济发展。”(注:《未来一百页——罗马俱乐部总裁的报告》中国展望出版社第81页)

二、哲学的价值理性与社会发展

“价值哲学”这个名称最早是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对他哲学的命名,文德尔班认为:“哲学只有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科学才有生命力。哲学以具有普遍意义的那些价值作为自己的领域。”(注: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1926年英文版第66页)所谓价值是指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其本质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

哲学必须把对时代发展的终极关怀作为己任。发展问题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历史总是朝着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向,这是社会发展的总规则。那么,哲学为时代的发展应担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呢?

(一)整合社会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

我们的社会正处在激烈变革的时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是社会运作中最引人关注的时候。在每一次大变革,大动荡的时候,都伴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都改变着原来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价值观念,而每一个社会要想稳定都期望人们价值观念的统一。在社会利益大改组之时,人们价值观念的冲突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现代化转型对社会生活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带来了人的情绪浮躁不安,也产生了人性对物质利益的贪欲,导致了人性向多层次的分裂,人格的多层次化,人的价值观念多元化。物质利益的追求不可能使人人团结一致,使人心有同一向度,恰恰相反,物质利益的贪求使人心分裂,使社会整体个体化,导致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多样化的社会文化生活造就了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观念,但这些观念并非犹若沙粒纷然杂陈,在个体的社会生活中它们被整合为一种有其内在凝聚力的观念体系,即个体的价值观念体系,而作为哲学的价值为时代的发展寻找凝聚个体价值观念的精神俱乐部。价值本身就意味着规范和调节,从而实现从价值取向向价值定向的转换,使它们凝集成为一股合力,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处于动荡社会时期的中国思想家墨子指出:价值标准、价值取向的不同是造成社会纷乱的重要原因,并指出“一同天下之义”。认为只有“一同天下之义”,才有可能稳定社会秩序。在今日中国也有不少人期望能通过价值观念的重塑,使社会走向稳定和繁荣。文明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人们安居乐业的社会,个性的创造力和社会相对稳定的生存和发展氛围,正是文明社会健康运行的基石。

(二)为人类社会选择一种合理的“发展模式”

社会发展的模式历来成为哲学家关注的热点,希望在这种理想的社会模式下,人性没有得到扭曲,摈弃影响人类全面进步的异质同份,使社会不再是人性发展贫瘠的土壤,而是人性全面融通的伊甸园。早在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想寻求人间的德性、理性、善、正义融为一体的“哲学王”的理想人格的社会发展模式,但是实现这种模式的手段却是苍白无力。十八世纪资产阶级所追求的“理性王国”和“永恒正义”的社会发展模式,也被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所破灭,当人们苦苦求索“人间正义”、“公正”、“公平”而却两手空空,于是人们又乞求科学技术的进步能给人间带来普罗米修斯圣火,但是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应用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但对付这些灾难的办法却力不从心。人们不得不扪心自问,人类的未来将是一个什么的世界?我们的归宿在哪?现实的苦难,迫使人们再去寻找人类自身社会发展的模式问题。我们必须高扬哲学的理性大旗,为人类自身发展探寻一个合理的发展模式,正如黑格尔所说:没有哲学的历史是盲目的。

于是,哲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社会发展模式的探讨。最先完成的社会发展模式是《世界2号》和《世界3号》,它们是受“罗马俱乐部”委托,分由福莱斯坦和密多乌兹博士完成。这两项研究工作的目的是在假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性质大体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预计在未来一个世纪内社会和社会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危机趋势和发展,福莱斯坦和密多乌兹运用系统动态法对整个世界进行了测算并得出结论说:地球资源包括可利用面积的局限性,与随着人口增长的需求之间所构成的矛盾,将在二十一世纪中叶引起一场全球性危机:生存环境毁灭性污染,死亡急速提高,自然资源枯竭,生产下降。作为这一危机的不二法门的办法,他们提出了一个名叫“全球平衡”发展的模式。这个模式的设计者得出结论说:威胁世界的不是全球性危机,而是一系列区域性灾难,这些灾难性发生的时间将比福、密二人预计的要早多。1974年罗马俱乐部又发起制订了一个名为《生存战略》新方案,该方案是在密萨罗维奇和彼斯特尔领导下完成,提出了“有机增长”的发展模式,或称为各系统因素分化发展的模式。1976年罗马俱乐部的一个新方案——《重建国际秩序》又告成功,它是由荷兰学者丁贝尔根领导下完成。其目的是:设计一些比较新的国际合作形式,通过经济、科技和政治合作,以保障满足今日地球居民的基本需要和后代可能产生的需要。罗马俱乐部成员关于社会发展模式的提出,尽管引起了不少人的非议,如:忽视了“富国”与“穷国”的差距;忽略了各国文化上的差异;忽视了两种社会制度的区别;给人类带来了悲观主义等等,但是他们把我们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新的环境之中,具有不磨灭的价值意义:

1、把“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作合理的界定。二战结束后,各国都面临着经济复兴的重任,于是各国都侧重经济的增长,当时西方还未科学区分“发展”与“增长”这两概念,而是认为“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所谓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增长经济,而实质上出现了“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现象,表现为单一经济的畸形发展,片面追求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大,而忽视质的优化,致使整个社会系统功能的失调,社会危机层层出现。于是罗马俱乐部提出了有悖于传统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即以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为中心的观念开始形成。法国学者F·佩鲁认为在“增长——发展——进步”三者中, 文化价值起决定性作用,并成为校准增长目标合理性的准则,没有发展的经济增长是危险的,他试图从经济学和哲学的结合上重新审视社会发展问题,提出以人为中心确立研究视野,以人为本的角度研究社会发展的模式,把人的发展引入了价值参照系,凸现了原来在物质文明背后的精神文明在社会发展中的基质。

2、合理评价“科学技术进步”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以科学技术为支出必然伴随而来是工业社会的出现,一方面,工业文明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人所有的巨大创造力;而另一方面,又暴露出人的创造性活动所具有的负面性,人被自己的创造物所控制,成了自己创造物的奴隶。伽达默尔指出:“二十世纪是第一个以技术起决定作用的方式重新确定的时代,并且开始使技术知识从掌握自然力量扩转为掌握社会生活所有这一切都是成熟的标志,或者也可以说是我们文明危机的标志。”(注:伽达默尔《科学时代的理性》国际文化出版社1988年版第63页)技术发展的时代使人的个性被压抑,使个人消失在社会的功能里。卡尔·雅斯贝尔斯又说:“高技术时代的知识增长连同各种机构统治的扩大尽管使人富足,却似乎缩小了他的潜力。”(注:卡尔·雅斯贝尔斯《现代化的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1页)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双重效果使人的价值问题凸现在哲学家眼前。A ·佩西又说:“任何进步(不论是科学进步还是其它),如果不同时使道德、社会或政治也取得进步,也就毫无价值可言。”(注:《未来一百页——罗马俱乐部总裁的报告》中国展望出版社第91页)科学技术固然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但科学技术只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工具而非目的本身,需要价值取向来引导,从而善加利用,赋予它作为科学精神的人文性、规范性和求真性。

3、为“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了哲学的论证。进入90年代, “可持续发展”模式诞生了,它是人类社会面临全球性问题和发展困境的现实条件下,人们全面检讨传统发展模式,寻求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出路,谋求新的发展战略。1983年3月, 联合国大会首次使用“可持续发展”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公布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标志着新的发展观形成。报告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协和危害的发展。报告认为:人类社会在以往虽然获得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财富的增加,但同时也带来了生存环境的恶化,从而严重地限制了人类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选择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以保持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警惕对后代生存资源的透支。总之,由于70年代“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悲观主义提示问题的尖锐性震惊了世界,才开始了由把发展简单等同于经济增长过渡到社会大系统良性运转,扬弃了传统的技术决定论与工业现代化模式,引入了文化价值参照系,使发展的内涵不再囿于经济的增长和技术进步,而是把它理解为社会、政治、文化各系统的相互促进与人们生活方式、心里层面与价值系统的重建。

三、哲学的价值理性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质

哲学是以人类现实的人生和存在为终极关怀和价值追求,好象是一个运行的探险者总怀着对家乡的眷恋,现实的人生是理论真正的故土和归宿。哲学作为人安身立命之本,不管是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必须以人为目的,至今,我们才深刻领会康德老人说:人是目的,不是手段这一句话的最高境界。

哲学的价值在于通过哲学的活动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人“以全面的方式,作为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如何占有人的本质?

首先,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主体地位的确立,突出了主体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价值评价、审美情趣的作用,使生产不再是一种掠夺性的生产,而是主体与客体三个层次(即主体与自然、主体与社会、主体与自身)的和谐统一,一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应是这三种关系的协调发展;主体地位的确立,使主体能高扬真、善、美的理想旗帜,去追求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一种完善的社会制度,一种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主体所追求的一种社会目的。所以社会的发展是以主体为核心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就必须打破旧的发展观把人视为经济动物,把人的发展等同生活条件改善的局限。从人的全面现代化角度去理解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意味着从人的体力和智力、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到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各方面质的提升。

其次,自由和解放是人人追求的价值目标。自由是个性的最高境界。自由是人所必然要追求,而社会也是人所必须依赖的,这种复杂的关系结构反馈到自由本身之中,于是,自由不仅包括人去实现的一种境界,而且也包括人如何去现实这种境界。一方面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离开了这个目的社会发展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另一方面人的发展同时又是社会进步的手段,缺乏这种手段,社会的发展就失去了原动力。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人的发展既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又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的现代化一旦完成又会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人的自由和解放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人的观念的自由和现代化,它规定着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方向,第二方面是人的智力的解放,这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重要标志。与此相适应哲学的活动也包括两个方面,即价值的探寻和思维方式的研究,哲学用“价值观”不断变革实现人的观念和现代化;用“思维方式”不断更新去实现人的智力的根本解放。这就是哲学的价值理性在实现人的现代化过程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收稿日期:1997—12—26

标签:;  ;  ;  ;  ;  ;  ;  

哲学的价值合理性与社会发展矩阵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