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论文_蔡贤燕1,陈兴剑2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论文_蔡贤燕1,陈兴剑2

1.遵义市抗旱排涝服务中心;2.遵义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也日趋增多。作为我国农村发展的一部分,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公程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农村建设的发展前景。因此在我国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建设小型农田水利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新农村背景;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

前言

目前在我国,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基本覆盖了我国大部分农田灌溉面积,水利工程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发展的需要,它还会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生产好则农民生活好,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本文主要就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为课题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一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

1.1 建设组织形式不够健全

就当前而言,小农水利设施的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态势,有一部分是政府主导修建的,还有一些是农村居民联户自行组织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不单一,既有国土机构的,也有水利部门的;规划方案五花八门,缺乏一致性。另外,重复性建设,多头建设的情况阻碍了农村小农设施的健康发展。

1.2 管理者之间责任不明晰

管理制度的缺陷直接导致了有关责任人之间责任的不明晰,当项目工程完成以后,工程如何在后期发生问题应该找谁,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管理上存在工程产权不清晰、工程维修费用难以落实与水费收缴困难,管理人员能力薄弱、部门职责不明和管理职能不到位等问题。农田水利设施偷窃现象增多,打击不力。基层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文化层次和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管理和服务职能不到位。

由于很多农民都由各个生产队和村庄共同调配使用,当工程发生管理问题时,责任往往能推则推,没有明确的事故发生责任者。水利工程的后期管理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而管理者的责任不明晰将导致工程无法继续进行下去,破坏了工程原有目标的可持续性。在长期来看,水利工程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变成一个有名无实的工程,得不偿失。

1.3 水利工程蓄水能力不佳

在建设农田水利站的同时要考虑它的装备,当下雨的时候要考虑它蓄水功能,不下雨的时候要考虑不让农田缺水,要选择好建站的地点和考虑周边环境,重工业和轻工业都要考虑周全。但一些地区所建设的水利工程蓄水功能不佳,不能够有效的应用,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4 资金缺乏导致问题出现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兴建和维护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和落实,充足的资金是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基本保障。首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主要由国家和当地政府拨款补助,占据比例是项目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对工程配套设施的资金投资力度不够,影响工程作用的发挥,也为后期对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埋下经济隐患,导致设备无法更新,管理人员缺乏等问题;其次,目前维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营运主要依靠水费的收入和农民的集资,没有长期有效的工程运用维护费用的投入,造成工程的维护管理和实际生产脱节。

二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发展策略

2.1 加大运营投入,提高管理效率

在建立水费收取规范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多融资渠道,增加管理资金的来源,及时维护和更新老旧设备,保证工程作用的有效发挥,提高管理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①政府部门重视并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把农田水利工程和防洪抗旱工程结合起来,加强农村抗旱排涝和灌溉渠道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②发展良好的民营水利环境,充分调动农村管理组织的作用和农民的积极性,通过投融资等扶持政策;

③让民营资本进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并创造公平竞争的运用市场,改善当前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

2.2 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除政府持续稳步加大投资以外,同时还可以采取多种投资管理方式。如“土地规模化示范区”的管理模式、“村集体承包土地+转包小型水利”管理模式、“村委会+用水小组”管理模式、“用水者协会+物业化”管理模式和民营化管理模式。这些模式既减轻了国家经济负担,又可以发展民营化水利解决水利投资严重不足的问题,并且能够落实责任主体,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2.3 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的编制方案

要牢固坚持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分项施行的原则,妥善编制水利建设方案。在规划编制的初始阶段,需充分发扬民主管理的形式,号召广大农民建言献策,提升规划方案的科学性、技术性和可靠性,组织农田水利专家对方案进行合理论证,通过进一步整合规划,形成一套系统的、分阶段的实施计划,促进管理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方案一经编织成功,便成为项目安排的可靠依据,也构成农民出劳出资的有效条件,需严格依据方案的要求,发挥相应功能。

2.4 建立水利建设补偿条例

水利工程作为公共财产和设备,其使用遵循政府相关条例。为了能够保证所建设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长期安全、稳定、高效的应用,需要建立补偿条例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予以保护。如此,在水利建设补偿条例的基础上,对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促使其有效应用,为促进农民经济实力提高创造条件。

2.5 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

水资源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资源,如果不能合理的运用水资源,即便是工程建设好了,也会因为水资源缺乏而不能发挥出工程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就显的非常重要,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搞好典型示范,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榜样,使得节水技术被广大人民群众使用。

2.6 建设合理的小型水利工程的水费计收、使用和管理监督体系

长期以来水价偏低,水费实收率较低,无法补偿供水成本,导致水利工程管、养经费不足、工程老化、病险加剧,一大批水利工程不能正常安全运行。因此,需要对现行水价进行改革,建立灵活的水价调节机制。对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合理确定水价,加强水费征收力度,是促进水管单位转轨变型和实现水利工程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改进收费办法,减少收费环节,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提高水费收缴率。加强计收监督,避免水费征收过程中的截留、挪用、拖欠等,真正体现水资源的商品属性,明确供水双方的主体地位。

结束语:从上文可以看出,新时期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比传统的管理要更有技术含量,涉及更多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提高管理能力,加强专业知识水平,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最大可能地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勇.郓城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3(21)

[2]付恩喜.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02)

[3]崔增团,刘健,张志成,等.甘肃省农用节水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J].甘肃水电技术.2009年第11期.

[4]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2,01:26-31.

论文作者:蔡贤燕1,陈兴剑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4

标签:;  ;  ;  ;  ;  ;  ;  ;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论文_蔡贤燕1,陈兴剑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