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对世界的贡献论文

新中国70年对世界的贡献论文

新中国70年对世界的贡献

刘建飞1

(1.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摘要: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了新中国70年来对世界的贡献。中国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为世界提供一种有效的国家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这是最具不可替代性的贡献,其重大意义会越来越明显;二是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付出不懈的努力,这是中国最具主观意愿又贯穿70年始终的贡献内容;三是为全球治理和治理体系改革贡献大国责任,这是中国进入新时代后对世界作贡献的新亮点;四是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创新道路,这一贡献具有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五是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这一贡献既有不自觉的成分,也有自觉的成分。

关键词: 中国模式;和平与发展;全球治理;世界社会主义;人类文明

新中国在短短的70年间就使国家面貌、人民生活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飞跃,与此同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在受益于世界的同时,也对世界作出了可圈可点的贡献。为世界作贡献,是新中国领导人的宿愿。从毛泽东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①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7页。 ,到邓小平表示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后“对人类作出比较多一点的贡献”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7页。 ,再到习近平强调“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③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85页。 ,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情怀。

根据《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中小型工业企业标准为20人≤人数<1000人且300万元≤营业收入<40000万元。改革开放后,中小型工业企业蓬勃发展,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解决就业、贡献GDP、上缴财政收入均有突出的贡献。但是,由于我国欠缺健全的市场机制和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中小型工业企业融资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中小型工业企业由于自身掌握的资源有限,跟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存在着不对称,导致中小型工业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

一、为世界提供一种国家发展和治理的有效模式

新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最具不可替代性的是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国家发展和治理的有效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主义土崩瓦解,一大批亚洲和非洲国家实现了政治独立。而获得了政治独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并有效治理国家。从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来看,成功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基本上都是采用西方模式,即经济上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上实行宪政民主体制。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试图走另一种模式的现代化道路,即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实行具有“威权色彩”的体制,即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集中制。苏联模式一度取得很大成就,但是最终还是在同西方模式的竞争中败下阵来。苏联模式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是长期固守僵化的体制,没有及时适应经济全球化大潮进行体制改革;另一方面,也是更为根本的,是在进行体制改革后,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这个苏联模式中的合理内核。西方国家出于本位利益需求,极力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西方的发展模式。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盲目照搬西方模式后,不仅经济发展成效不彰,而且还陷入政治动荡,社会分裂。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中国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中国不仅“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①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9页。 中国成功的密码就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领导人坚定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当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就不可避免地选择了苏联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其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在经济全球化大潮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难以为继。经过不断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和理论创新,中国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这个发展模式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集中制,在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然,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集中制,并不是固守苏联模式的全盘政治体制,而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不断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在经济上也不是简单地照搬西方模式的市场经济,而是结合中国国情,注入社会主义因素。

中国发展模式的最核心要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论是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沿海战略到西部大开发;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建设和谐社会;从实现“翻两番”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的,是党在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的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举国体制”下,可以发挥全国范围内的优势互补,统筹协调。在中国行之有效的许多做法,在西方的体制下是不可能做到的,比如对口扶贫,对口援藏、援疆。

(1) 借鉴单元机组RB控制理念,在母管制机组每台锅炉上设计增加RB回路,RB信号触发后,相应锅炉主控切手动,锅炉主控指令以预设的速率降至目标位,触发跳磨逻辑,燃料主控、风量指令自动减至对应的总燃料量和总风量,主给水调门自动控制汽包水位。

改革开放初期,国际社会对中国模式的功效普遍持怀疑态度。比如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就认为,“在共产党体制下经济是否能够取得发展,是否能够适应21世纪的世界,在这些方面依然留有很大的疑问和不确定性。”② [日]中曾根康弘:《日本二十一世纪的国家战略》,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版,第21页。 然而,现实却不断地证明中国模式是成功的。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当许多发达国家经济陷于低迷、社会动乱频生、政治出现民粹化倾向的时候,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稳定发展。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现代化问题。在现代化问题上,西方发达国家走在了前面。苏联模式的现代化虽然取得不小的成就,但最终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发展中国家一直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但鲜有超越西方模式现代化而成功的。韩国模式和新加坡模式虽然有一定的特色,但基于其体量和特殊的条件,示范意义相对有限。中国模式是在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落后的东方大国”① 相关报告参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10页。 取得成功的,其意义自然非同一般。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②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9页。

治疗后,采用中医辨证联合NP化疗治疗的干预组患者NK、CD3、CD4等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国家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科技、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等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需要推进其他领域的发展,需要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平安、国家统一、外部环境和平。将维系国家发展和安全这两件大事的所有因素综合考量,统筹施策,就是国家治理。缺失有效的国家治理,不可能有可持续的经济发展。70年来,中国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直在探索适合国情的国家治理模式。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就是在探索国家各方面、各领域的统筹协调之策。邓小平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提出要处理好发展、改革和稳定之间的关系,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都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之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是将国家治理与现代化有机结合在一起。他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04-105页。

同国家发展模式一样,国家治理模式的最核心要素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纵观古今中外的国家治理经验,有效政府是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础性条件,即使是当今强调“小政府、大社会”的西方发达国家,也需要有效政府。而对那些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尤其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更需要有效政府,因为这样的国家更容易出现政治动乱和社会分化问题。著名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于它们政府的形式,而在于它们政府的有效程度。”他以是否存在有效政府为标准将当今世界的国家分成两类,进而认为,“这两类国家之间的差异比民主国家和独裁国家之间的差异更大。”④ [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页。 对中国来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有效政府提供了坚强的保障。正如亨廷顿所说:“20世纪中期最突出的政治成就之一,就是1949年中国在经过百年的动乱后首次建立了一个真正能治理中国的政府。”⑤ 同④,第314页。

概括起来,中国模式对世界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同西方模式相比,中国的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更有借鉴意义,因为它们的国情相似点更多,对这些国家来说,最为稀缺的资源是有效政府;二是中国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的做法对推进世界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付出不懈的努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冷战对抗持续了几十年,但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特别是面临核毁灭的威胁,维护世界总体和平已经同人类的生存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各类国家都需要谋发展。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

中国自古就有世界情怀,主张协和万邦、兼济天下。中国共产党是具有浓厚世界情怀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6页。 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一直在为人类作出贡献而努力,这种贡献主要体现在和平与发展这两个时代主题上。

容量超负荷是心衰进程中重要的伴随现象,也是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患者出现心衰的临床症状前,容量超负荷即已存在。容量超负荷可导致室壁张力增加,不但可使左室形状改变(由椭圆形变为圆形,心肌重塑),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还可形成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或凋亡)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对心衰进程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升高的静脉压可通过降低肾脏灌注梯度而导致心肾综合征,使病情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容量超负荷的处理是心衰特别是急性心衰(包括慢性心衰急性加重)管理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后,中国始终将维护世界和平作为“三大历史任务”之一,与实现现代化、推进国家统一并列。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和中国外部环境的改善,中国领导人对世界政治的认识也发生重大变化。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对指导中国外交,引导国际关系演进意义重大。

新中国成立后就高举起和平的旗帜。1949年9月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意义。《纲领》中明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①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第18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586页。 中国努力践行自己的纲领。新中国成立时,世界政治已经进入冷战状态,对抗的两大阵营都高举意识形态的旗帜。中国选择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方面是出于自身安全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维护世界和平的动机,因为当时在中国领导人看来,帝国主义是战争之源,而社会主义是维护和平的力量。朝鲜战争以冷战为国际背景,战争实际上是两大阵营的较量。中国出兵朝鲜,抗美援朝,既是为了保家卫国,也有抗击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意愿。战争的结局对抑制美国霸权主义膨胀,维护世界和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世界格局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那些摆脱了殖民统治、争取到民族独立的国家在对外政策上倾向于在冷战对抗两大阵营之间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些国家同中国有相近的历史遭遇,也有相似的国家发展和治理任务,因此都渴望有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中国积极同这些国家互动,参与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完全一致,对引导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演进,进而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管线外输天然气气质每年定期进行分析。图7以2014年度为例,分别给出了上游集气总站和下游门站的H 2 S、CO2含量以及水露点等参数的变化情况。油田外输天然气为二类净化天然气,按照GB 17820-2012《天然气》的规定[18],其ρ(H 2 S)应≤20 mg/m3,但从图7(a)可看出,集气总站出站时的H 2 S含量多次出现超标现象,最高超标可达11倍。而到下游门站含量恢复正常。CO2含量总体符合GB 17820-2012的规定,偶尔出现超标现象,但超标幅度不大(见图7(b))。

联合国是二战后建立的“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宪章“奠定了现代国际秩序的基石,确立了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②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52页。 “中华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加了中国代表团,出席旧金山制宪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付出了不懈的努力。重返联合国后,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各领域的工作,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并将之同维护世界和平联系在一起。

70年来,不管国际局势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都高举和平的旗帜。从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到提出“一条线”战略,再到“三个世界”理论,又到确立独立自主的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都是基于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始终将自己视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0年,虽然同周边一些国家发生过武装冲突或局部战争,但是中国未占领别国一寸土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四分五裂、战乱不断的局面就是对世界和平的一大贡献。近代以来,随着国家的衰败,中国不仅内战不已,而且还成为列强之间战争的诱因。1904—1905年日俄战争的动因之一就是这两个列强争夺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权。东北地区竟然还成为两个列强厮杀的战场。

从串联无功补偿技术原理入手,阐述串补技术在配电线路中改善电压的基本原理,分析影响串补技术电压调节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案例仿真分析各因素对配电线路串补调压的影响,提出工程实施合理化建议,最后以工程实施案例证明串补技术在配电网调压中的有效性。

当然,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实力和能力还比较有限。因此,在为全球治理和治理体系改革作贡献时,中国既要尽力而行,又要量力而为。中国的作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杂道转迥,寻异景不延。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想像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12](卷二六《登江中孤屿》,P1242-1243)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壮大,国际社会出现了对中国崛起的担忧。中国主动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和平崛起。中国要探索走出一条全新的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国的这种战略抉择,不仅有利于缓解中国同西方大国的战略竞争,也为其他发展中大国树立了榜样。

二是倡导并践行人类共同价值。命运共同体是由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这三块基石共同支撑着的,缺一不可。没有在发展和安全等方面的共同利益,肯定不会有共同命运。但是仅有共同利益,也不会形成共同命运。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斗斗合合的剧目不断上演。但是有一个规律,就是那些仅仅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合作关系都是短命的,共同利益一旦实现,合作便烟消云散,甚至原来的合作伙伴在新的利益格局下转身便成为竞争对手。对命运共同体来说,如果没有共同价值,各方对共同利益以及如何实现共同利益也就不会有理性的判断、认知并达成共识,也就难以有共同命运。所谓“志同道合”,指的正是共同价值、理念、理想对人们行为的决定性作用。只有共同利益而没有共同价值,两个行为主体可能会有合作,但不会持久,目的一旦达到便分道扬镳。所以,不同的行为主体只有在共同价值的指引下才能理性地认知共同利益,从而为实现共同利益而开展真诚的合作,进而共担责任,形成责任共同体。习近平主席2015年在联合国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①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53-254页。 这些人类共同价值应当内化进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

三、为全球治理和治理体系改革贡献大国责任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启500多年来,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运动到制度,由一国到多国,经历了艰难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进程。最为高潮的时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由10多个国家组成的社会主义阵营,而且社会主义还赢了世界相当多国家人民的向往。然而,经历了几十年的冷战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遭遇失败,苏联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及苏联解体后的“独联体”国家都改旗易帜,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跌入低谷,以至于西方高唱“历史的终结”,即意识形态斗争的历史终结,从此资本主义将一统天下,永世长存。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西方大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关键主体的作用在下降,有些国家失去推进全球治理的动力,有些国家虽然有意愿继续推进全球治理,但能力不足,拿不出有效的推进全球治理的思路和方案。恰在此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有意愿为推进全球治理和治理体系改革作出更大的贡献;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期望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积极参与推进全球治理以及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便成为中国在新时代发挥负责大国作用的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将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④ 同③,第48-49页。

当前在精神分裂症上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但一些抗精神病药物往往易引发锥体外系反应[9]。近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因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方面的发生率较低,被临床广泛应用,利培酮作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表现出较好临床效果[10]。作为一种中枢多巴胺与5-HT2受体拮抗平衡剂,利培酮能够起到对多巴胺受体的有效阻断,对于中枢系统5-HT与多巴胺拮抗具有平衡作用,可有效减少锥体外副作用的发生,使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1]。此外,利培酮作为D2受体拮抗剂,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应用还可有效改善其阳性症状[12]。

与对时代主题的认识相适应,中国在推进国家统一上也有了历史性的变化,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这不仅极大地有利于大陆与台湾、内地与港澳关系的改善,促进和平发展,还有利于中国同相关国家的关系。此外,“一国两制”也是处理国际争端的新思路。邓小平指出,“世界上这类的国际争端还不少。我们中国人是主张和平的,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什么样的和平方式?‘一国两制’,‘共同开发’。”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7-8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解决领土海洋权益争端过程中一直在努力践行这种和平方式。中国的作为对世界和平发挥着潜移默化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提出符合时代潮流和世界人民长远利益的理念和方案。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全球治理的目标模式。西方的全球治理理念是带有“西方中心主义”色彩的。西方将广大发展中国家视为全球治理的客体或对象,即使是主体,也是边缘角色。同时,西方还将维护西方的本位利益和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优势地位作为治理的重要目标。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超越了西方的全球治理理念,以全人类的利益和命运为出发点。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肯定会伴随着机制和规则建设。中国一方面继续积极推动现有全球治理机制(如联合国、二十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机制。“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推进全球治理的一个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作为无边界、无组织、无领导的“三无产品”,“一带一路”建设恰恰是促进国际合作的创新模式和机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则是由中国发起并主导创建的全球金融治理机制。亚投行成立以来运转良好,就连西方的反华政客都难出微词。

中国在发展这个时代主题上的贡献更是可圈可点。中国开创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本身就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此外,中国的贡献还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是中国自己的发展。70年来,中国有7亿多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①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第二版。 中国是联合国实现减贫目标的最大贡献者。其次是中国以自己的发展和开放来带动世界的发展。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攀升,到2018年已超过30%。第三是援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之前,当中国仍然相当贫穷的时候,中国就开始援助一些非洲和亚洲国家。中国逐渐富起来后,对外援助的力度也不断加大,以至于出现“援助外交”之说。中国还多次减免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债务。第四是将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纳入外交政策目标。随着中国认识到发展是时代主题之一,同时也由于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日益重要,中国外交开始越来越重视发展问题。中共十六大明确宣布:“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不仅如此,还将“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第46页。 第五是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经济全球化作为时代潮流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繁荣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对待经济全球化也有一个由拒斥到逐渐接受、融入的过程。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虽然经济全球化有一定的弊端,但是中国却深受其益。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一些西方大国失去了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动力,甚至出现了逆全球化浪潮和保护主义倾向。全球化面临逆转的危险。在这样重大历史关头,中国明确表示要作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并且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③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7页。 最后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涉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在这样广阔的地域内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必将极大地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是协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这两大群体之间的关系。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它们参与全球治理及治理体系改革的积极性日益增强,但是它们在全球治理的理念以及利益诉求上同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势必会导致发达国家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抵制,进而引发两群体的冲突,如此,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很难有效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不可能顺利构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大国,在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同时,还应当扮演两大群体关系协调人的角色,促使两大群体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大家庭”。

四、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创新道路

随着全球化演进,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全球治理应运而生。西方大国一直是全球治理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关键主体。在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中,中国一直是边缘角色,甚至有时还是全球治理的客体,即全球治理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改革开放前以及改革开放开启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就是全球发展治理中的客体,中国接受世界银行以及许多发达国家的援助。

从上往下看去,铜矿像一口巨型平底锅的底部,又像是一个上天赐予的巨大“天坑”。不同年代采矿的遗迹,使“天坑”由上到下留下了像梯田一样不同印记的层级,一圈圈,一层层,极富美感。“天坑”的底部,平整得像足球场。为数不多的矿工星星点点,开着挖掘机掘矿,大吨位的矿车载着矿石,喘着粗气往山坡上爬行,空载的车辆,又一辆接一辆地鱼贯驶入坑底。

然而,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勇于进取,改革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了“四个自信”。尤其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①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8-9页。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由资本主义开创的“大工业”开启了“世界历史”进程,这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然而,资本主义存在着它自身不能解决的弊端,因此必然要由社会主义取代。也就是说,世界历史必然会由“资产阶级时代”②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8页。 向无产阶级时代过渡。无产阶级时代取代资产阶级时代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期间会伴随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尖锐斗争。与此同时,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国家也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更需要不断探索革命与建设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超越了苏联经验的新道路。

五、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在数千年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文明。这些文明中,有一些相对封闭,比如美洲的若干古老文明。欧亚大陆和北非的各种文明,长期以来都保持着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态势。然而,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兴起并呈向外扩张之势。尤其是西方借助现代化的物质力量,更使得非西方的古老文明难以抵御,从而出现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西方文明扩张过程中,那些非西方文明,或者基本上被毁灭,比如美洲的文明,或者遭受严重摧残,特别是那些成为西方列强殖民地的文明。在这个过程中,“西方文明优越论”“西方中心论”等观念甚嚣尘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兴起,许多文明古国获得新生,那些非西方文明也随着承载这些文明的国家的发展壮大而兴旺。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成为大趋势,而这个大趋势又以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为物质基础。西方文明优越论和西方中心论受到严重挑战。针对这种局面,一些西方保守势力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非西方文明会同西方文明发生激烈的冲突,从而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乃至战争。如此,世界和平与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人类文明进步也会遭受巨大考验。尤其是在核武器时代,如果发生核战争,人类文明将同人类一起被完全毁灭。人类文明何去何从?这是摆在世界人民和政府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

总固体(TS)、挥发性固体(VS)、悬浮固体(SS) 和挥发性悬浮固体(VSS) 采用重量法,来源于我国环保总局的标准方法(1989)。实验过程中采用的pH计为梅特勒FE20。气相色谱测定TVFA时采用GDX-102色谱柱(长2 m,内径3 mm),柱温为170℃,检测器为FID检测器,温度为200℃。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是世界古老文明中传承得最为完备、系统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持久生命力甚至得到西方有识之士的赞赏。美国著名中国学专家费正清认为,“不管是文明的什么组成部分——民族或文化特征——只要一进入中国,它们就都并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受其大地和大地利用方式的哺育、制约与限制。”③ [美]费正清著,张理京译:《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11页。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谈到古代中国被征服的历史时说:“中国文明未经变化地保存了下来;几代人之后,征服者比中国人还中国人”。④ [英]罗素:《中国问题》,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163页。 不过,面对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的扩张,中华文明的抵御能力大为下降。清朝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奏折中说:“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之一大变局也。”⑤ 转引自王健君:“北京奥运:中国改革开放‘纪念碑’”,《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1月7日,第21页。 不过,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受中华文明浸润的中华民族并未自甘沉沦,而是自强不息。经过几代人的奋斗,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已经曙光初现。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文明也得到复兴和再造、升华。

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①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62页。 这种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贡献出一种独特而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亨廷顿将世界文明划分为八种,其中一种就是中华文明。基辛格称中国是一种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当欧亚大陆西端的不同文明轮番登场的时候,中华文明始终在欧亚大陆的东端闪耀。二是中华文明一直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促进者。中华文明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文明,始终秉持协和万邦、美美与共的理念。几千年来,特别是汉代以来,中外文明交流硕果累累。“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西洋,等等,都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事例。儒学本是中国的学问,但也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② 同①。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是积极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共十六大报告强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③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页。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设和谐世界的要求之一就是“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④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页。 中共十八大报告不仅继续强调“包容互鉴”“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而且还把“文化多样化”作为国际形势的重要特征之一。⑤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43页。 中共十九大报告将“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之一。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7页。

中国进入新时代之后,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上更加积极作为。习近平主席在出访时多次以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发表演讲。“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民心相通,而民心与文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2019年5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⑦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6日,第二版。 中国的作为对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抑制文明冲突,推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果说中华文明的开创、传承、兴旺体现了中国智慧的话,那么中国积极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则是中国智慧的另一种体现。

六、余 论

新中国70年同世界关系的历程,特别是对世界的贡献,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中国的发达、强大不是世界的威胁,而是福音。面对中国的崛起,一些国际力量,特别是西方大国的某些政治势力,或出于对历史经验的误读,或出于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或出于对西方地缘政治理论的僵化理解,鼓动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个别国家的鹰派政客,出于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或个人利益,极力推动本国政府实施对华强硬政策,试图干扰、阻止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甚至搞乱中国。对这些挑战,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应过度反应,而是以平常心看待。国人应当做而且能够做的就是:一方面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认识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另一方面继续走好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努力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China's Contributions to the W orld in the Past 70 Years

LIU Jianfei1

(1.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C.P.C. ,Beijing 100091,China )

Abstract: The article concludes China's contributions to the world in the past 70 years since the PRC's founding in 1949 from different angles.China's contribution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First of all,China provides an effective national develop ment model and governance model for the world,which is the most irreplaceable contribution whose significance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s time passes by.Secondly,China makes an unremitting endeavor to promote pea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to which China devotes most of her subjective willingness throughout the 70 years.Thirdly, China shoulders her responsibility as a major power in global governance and in the reform of governance system,which makes the highlight of her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in the new era.In the fourth place,China paves a new way for the world socialist career, which is of a more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because it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law of human society.Last but not least,China contributes her wisdom to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both consciously and unconsciously.

Key words: Chinese model; peace and development; global governance; world socialism; human civ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 D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049(2019)10-0001-09

DOI: 10.14015/j.cnki.1004-8049.2019.10.001

刘建飞:“新中国70年对世界的贡献”,《太平洋学报》,2019年第10期,第1-9页。

LIU Jianfei, “China's Contributions to the World in the Past 70 Years”, Pacific Journal , Vol.27, No.10, 2019, pp.1-9.

收稿日期: 2019-08-28;修订日期: 2019-09-04。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重大研究专项(18VZL01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刘建飞(1959—),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战略、中国外交。

∗感谢《太平洋学报》编辑部和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建设性修改意见,文中错漏由笔者负责。

编辑 贡 杨

标签:;  ;  ;  ;  ;  ;  

新中国70年对世界的贡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