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诊断,准确表述论文_陈伦甜

摘要:本文通过对平阳县**四中七年级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检测的结果与县常模的认真分析,发现20%学生学业成绩与县常模的具体差距知识点,结合数据,联系背景,原因分析,并尝试提出有效措施。

关键词:常模;数据分析;准确表述;名著阅读;句子含义理解

一、数据呈现

昆阳*中2014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比上学期期末的后20%状况有所进步也有退步,本按数据精确诊断的原则,以期后续学习能更上层楼,特按试卷分不同小题与县常模数据作如下比较做出如下一些表格:

1.语文整体成绩与上学期比较

二、数据精确诊断

1.从以上表格比较看出,导致昆*四中20%学生学业成绩差距的有以下几处病灶:平均分差距最大的是7、5、20、28小题。标准差差距最大的是5、7、18.19 28小题,

(1)第28小题为写作题。本次题目是“在——中长大”,评分标准如下:

三类卷(23--21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有真情实感;内容较充实;结构较完整,思路较清晰;语言基本通顺。

四类卷(20--18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缺乏真情实感;内容不充实,结构不完整,思路不够清晰;语言不通顺。

鼓励真实、有情、有思想的表达,有亮点的文章可酌情加分。

昆*四中七年级平均分为22.6分,三类卷居多。

诊断:缺乏“立意正确,中心突出,内容充实;富有趣味,有文采

(2)第7题选自名著《朝花夕拾》《五猖会》是阅读分析,对重要语句的作用理解,“第10段换线句子能否删去,请说出理由”(3分)

答案是:不能删掉,作者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不理解,死读书的无用(1分),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1分),表达气愤与不满之情。(1分)

本年段平均分只有0.81分。

诊断:主要失分在于表述不规范,没有分点表述,更重要的是学生阅读范围非常狭窄,部分试卷全空在那里,估计是根本没有仔细阅读过《朝花夕拾》的《五猖会》这篇文章。

(3)第5题也是名著阅读,选自《童年》,为填空和选择题,(3分)答案:(1) 是一个思想独特,风趣幽默,热衷于科学实验但是不为世俗的人接受的孤独的人 (从性格、职业爱好两个方面,各1分。) 2.(2分)D,学生的失分同样是阅读范围非常狭窄,只肯记住课后附录的几个名著导读的知识点,而不肯去完整的看一本书。

(4)17,18小题为古诗文阅读,答案是17、(2分)耘田 织麻18、(2分)热情地赞颂了农村少年儿童天真烂漫、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谈到“懂事好学”等也可。)。

诊断: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分析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我校与县常模相比,明显存在着不协调。主观上存在的问题是,档次差教学体现明显,优秀生的辅导,后20%学生的辅导需要进一步加强。优秀生培养可以想办法,后20%学生的问题在于加强思想教育,转 2.按正态分布理论,本年段发展中学生占比例非常大,这是我校的明显优势。这一部分人正介前20%与后20%之间,问题能回答,能思考,但不肯深入,不肯向细节要分数。

四、主要问题及教学建议

1.学生对语文及与语文相关的知识的积累普遍存在很大程度的欠缺。课标建议中提到的名著导读篇目,学生应该熟悉。

2.积累是培养中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我们强调积累要多方面,多角度。把学生学习从课堂那个狭小的天地扩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课外阅读积累还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

3.教师在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存在漏洞。从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有,卷面涂抹,字迹潦草,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阅读不认真,思考不深入,丢题落题,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答题找不准切入点,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等等。这些题得分率低,关键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的引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4.学生综合阅读分析能力较差,对文章整体的感受领悟不够,对规律的迁移能力不强。从全篇着眼来领会的,需整体把握的题答得不好,平时的阅读教学虽耗时最多,但效益还是很低。这还是先从我们教者的角度反思我们该如何去做。

五、对策措施

(一)

1、在班级设置读书角,并提供散文、名著等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品析、感悟能力,进而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2、开展名著阅读课,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文,培养阅读兴趣,并加强阅读能力。

3、开展有效的现代文解题要点与实践的专题课,规范学生准确表述,引导学生正确答题。

(二)阅读重要句子理解答题准确表述举例:

1、词语或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要分析其修辞手法并分析作用。

2、既要答出表层意思,也要答出深层意思。先分析词语或句子本身的内容,答出表层意思。再联系作者思想感情,文章主旨来分析词语,句子的作用,如强调什么,表达什么,突出什么

3、联系前后文,有时甚至要联系全文来答题

4、从重要词语入手,把握意思

5、从修辞手法入手

6、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从分析表达的感情入手,结合上下文归纳,以理性,清晰的文字来解说抽象,飘渺的文字。

(三)此次作文部分选材比较宽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应该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初一为《在----中成长》,但部分作文容易犯所选内容低幼化倾向严重,无新颖感。作文缺少对场面、氛围、心理的具体描写。事件、人物往往是平面的而不是立体的。

作文水平的提高主要靠循序渐进的训练。特别在学生存在问题比较大的选材、立意、行文等方面,应进行专项的强化训练。训练中要注重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选材立意要求“真”。要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入手,选取对自己触动最大、有真情实感的素材来落笔。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写出的文章才亲切感人,反之,离开生活去胡编乱造,抄袭他人的生活经验,甚至通过“耸人听闻”来体现主题,这样的文章失去生活本来的鲜活与自如,读来令人生厌。当然,我们不强求“实有其事”,允许局部的移植甚至想象,但必须实有其感,感同身受,文章才能富于感染力。有的学生不从生活中去回顾、捡取素材,却将一些道听途说的材料拿来穿凿附会,细枝末节失真,感情流露苍白,语言便也空洞无物。

第二,训练中要在行文的细致有情上下功夫。从此次考试看出,学生的通病是语言大而化之,具体生动不够。叙事描摩的功夫不过硬,架空概说,没有血肉,生发出的感悟议论也就显得虚空、苍白。教师要安排好专题和训练序列,扎扎实实让学生过好取材立意关和铺叙描写关。

六、结束反思

1、应该充分认识课本的作用。它代表一类文章,不但要从课本上吸取多种信息,还要从课本上的课文中学习原理、方法、经验,而后举一反三,运用好课文这个例子(类似与理科),迁移拓展延伸,解决阅读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谈到驾驭教材的能力,还应该在备课上多下工夫。

2、在备课的时候要弄清楚单篇文章的重点、难点,特色,风格等,比以往更需注意单篇文章与单元重点、以至整册书编选意图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教学时才能把握住方向和高度。同时,在教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之后,必须重视语文知识系统的梳理和积累。

3、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开放式教学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经过开放式教学训练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主动的、积极的思维习惯,其思维活跃、敏捷,善于从多种角度来思考问题,综合阅读能力一定很强。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第四中学 325499)

论文作者:陈伦甜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精确诊断,准确表述论文_陈伦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