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是发自内心的,环境从心到心都在变化_感恩教育论文

彼此是发自内心的,环境从心到心都在变化_感恩教育论文

相由心生,境由心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相由心生

      中国老祖宗告诉我们,“相由心生”。“相”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的形象、身体。它可以由我们自己的想法来影响和改变的。

      比如,发脾气时,脸色就变了,嘴唇发紫,脖子通红;欢喜时,满脸红光,眉开眼笑,皮肤发光。怨恨、忌妒、郁闷、彷徨、焦虑、对立、仇恨,所有这些不健康的心态,会让我们身体的细胞发生改变。我们嗔恨的心、讨厌别人的心、对立的心、不知道感恩的心,会把我们身体的细胞全部都扭曲了。

      不懂得孝顺父母,不懂得兄弟友爱,不懂得夫妻相敬如宾,不懂得朋友间讲究信用、诚信,不懂得感恩我们的领导,不知道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天天扭曲着身体的细胞,最后恢复不了,不恢复就怎么样了呢?就成癌细胞。

      大家可以做个试验,找个木头板,每发一次脾气,就往上钉一个钉子。过一个星期,再一看,全是钉子呀。把那个钉子都拔下来之后,木头板已经备受摧残、千疮百孔了,我们的心也一样,也会如这木头板一样千疮百孔。一年五十二个星期,五十二块木头板,发脾气十年,再乘个十,能不生病吗?能没有灾难么?如果还跟父母发脾气,跟亲人发脾气,那父母的身心、亲人的身心也会如木板一样,这和害他们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如果不懂得这个,不会做人,没有根,最后怎么样呢?灾难就来。

      二、做人要感恩

      什么是善恶?善就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说话、做事符合自然规律就是善;违背自然规律就是恶。

      什么是感恩?今天的社会很缺乏感恩。什么是感?我是一棵树,往我这棵树上浇一点水我就有感,我就有反应;阳光一照,叶子就绿。我所有的反应就叫感。恩是什么?是对我们有好处、有益处。我们要知道有感恩、知道有回报。太阳照我就有绿色,我就更茁壮地成长;水给我,我就回报给水;土壤让我在这个地方生长,它这个地方越肥沃,我长得就越壮大。这个都叫感。我们现在,别人对我们有好处,根本没感觉。也就是说,你把这个给断了。再比方,我站在外面,太阳照我,我热,身体自然就出汗,这个就叫感。

      那么大家想一想,别人有恩于我们,有好处给我们,我们一定要像自然万物一样,像身体所告诉给我们的一样,要感恩,要有回应。这是自自然然的。如果有人说,阳光照我,我就是不出汗,所有的毛孔全都闭得死死的,那这个人肯定就会身体不好了。自自然然感恩是人的天性,但我们现在这些该出汗的毛孔全部都被钱、欲望、被自私自利堵塞,就是不感,生病、灾祸、夭折就会出现,所以做人要感恩。

      我们要感什么恩?作为中国人,感我们老祖宗的恩,感国家的恩,感各位领导支持的恩,感人民大众支持的恩、鼓励的恩,感恩自然万物。从一口水、一顿饭开始。如果我们所作所为违背了感恩的自然原则,灾祸就全来了,就有报应。我们要做感恩的人,还是不知道感恩的人,其实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

      三、爱人之心,人皆有之

      什么是良知?孟老夫子说过,良知叫良心,人人都有。每个人都能学传统文化,都能有一个幸福吉祥的人生和事业,前提是你要相信自己有良知。孟老夫子告诉我们一句话:“爱人之心,人皆有之。”

      有则故事,古代,圣贤走在路上,碰到了强盗。圣贤就讲,你们现在糊涂了,有良知的人不会这么做。强盗就说,我们不相信这个,你怎么能证明我们这些十恶不赦的人还有良知?圣贤就讲,好,脱衣服,你把衣服脱了。强盗脱到最后,只剩内衣了,因为羞耻,不脱了。圣人就告诉他,你已经证明了,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你看,多恶的人他也有自己的惭愧心,这就是良知。

      仁爱之心,人皆有之。有一口很深的井,井边上坐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娃娃,很危险,边上路过一个人,看到这个景象,下意识地就把他拉到边上,怕他掉下去。他不认识这个孩子,身体却自然有这个反应。什么意思啊?就是爱人之心,人皆有之,人本来天性就这样,是天性的良知、良能。你一旦明白了,就会爱你的父母,会爱你的孩子。

      很多人看不起《弟子规》,可《弟子规》的内容你能做到吗?古人就能做到。为父母守孝三年,过去官员父母过世叫丁忧,国家的法律规定必须要放下官职,回家去守孝三年才能回来继续做官。如果不这么做别人参你一本,说你大不孝还得治罪。过去二千多年都是如此,周朝那就更是以孝治天下,以仁德治天下。中华民族几千年历朝历代无不是用法律来保障人人都得尽孝,因为孝是人心哪。

      孔老夫子对他的学生就讲“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这话什么意思?天下要不顺了,你可以用这个办法,“民用和睦”,老百姓不和睦了用这个方法,“上下无怨”,上级和下级、政府和百姓,有怨恨有对立了,用这个办法能够让他们消除怨恨。“汝知之乎”,你知道这个办法吗?这个学生曾子就说,我不知道。夫子就告诉他,“夫孝”,就是孝道,“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天下不顺了,家庭亲人之间不和睦了,上级下级、政府和百姓,就是上下有冤仇、有怨恨了,用这个孝来治理就都能好了,你看这就是《孝经》开宗明义章的第一句话。

      《孝经》,“儒家十三经”之一,《群书治要》里有收录。从汉朝一直到清朝,二十四位皇帝给这部《孝经》做注解,为什么呢?以孝治天下。

      子游问行孝之道。孔子答复他说:今之行孝者,唯说能养。例如以饮食养父母,这就是孝吗?我们养犬马,也是养,但一点敬意都没有;如果人子只能养父母,而不能恭敬父母,这与犬马有何分别呢。敬与不敬,是人兽之别。没有恭敬、没有感恩,人对父母跟畜生不一样啊,什么叫孝敬?没有敬那个孝不叫孝啊,孝要有恭敬心在里边哪!

      四、孝是选人的标准

      《孝经》里有一句话:“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这句话什么意思?各位听听有没有道理。说一个人,我跟他做不做朋友,我娶不娶她当媳妇,我嫁不嫁给他,我要不要让他当我的下属,我要不要招聘他当员工,要不要提拔他当干部,有没有一个标准?有没有一个规律呢?有。这个规律就是《孝经》这句话:“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你观察他,爱不爱他的亲人。亲人里面最亲的,第一个就是父母,生你养你的嘛。你看他爱不爱他父母,关心不关心他父母。他要是不爱,“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他爱你,他对你说:“处长啊我太爱你了,为了你,为了咱们这个事业我会披肝沥胆、呕心沥血。”这样的人是什么人呢?《孝经》上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什么叫“谓之悖德”?他违背了起码的道德标准。德是什么?人性。德是规律,是道德。

      现在企业家很痛苦:我找什么人合适?找不着人。我们选拔上来的干部很多,但落马的也很多。报纸上曾有报道,一个县城,连续好几年县委书记都被抓起来,全是贪官。我们这个官员怎么老找不对?什么缘故?传统文化里告诉你原因,这个就是标准:他连他父母都不爱,连亲人都不爱,他说他爱你,那是假的,那是骗人的。为什么?他有目的,“谓之悖德”。等他的目的实现了,达到了,他就抛弃你。

      我们现在看企业很多年轻的员工,你对他很好,给他培训,照顾他,给很高的工资,他说“我一定在这儿,我爱我们的企业”,如何如何,表忠心。别的地方钱给得高,他马上就走。你去看这样的人,几乎都是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这是一个规律。

      五、宽恕之道

      《大学》里边讲:“德者本也”。德是一切幸福的根源。孔老夫子的学生问他,有没有一个原则,有没有一个道理,是我这一辈子可以永远奉行的。有,一个字,宽恕的“恕”,原谅别人。借钱不还,我只要承受得起,就算了。

      有人就说,真的有这么大的好处吗?举个例子,梅兰芳的爸爸,有德行。当年军阀混战戏班子解散了之后,那些人都是穷苦人,没饭吃,就饿死了。他爸爸不这样,不能赚钱了,别的戏班子解散,我们家不解散,我照样养活这些人。你看看,情意在。这个时候,一个老朋友借梅兰芳他爸爸很多钱,哪里想到一场重病,人走了,剩下孤儿寡母。梅兰芳他爸爸拿着厚厚的一摞借据,参加葬礼去了,往那儿一跪,眼泪下来了,没说话。看着借据,这孤儿寡母吓着了。他爸爸把所有的这些借据,放到火盆里烧了,跪在地上告诉这孤儿寡母,以后我养你们,这些钱不要还,就当纸钱烧了。所以说,我们要相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他们家老做善事,子孙就会得富贵。

      富贵是来自于一个德行。这个德行我们今天很多人不容易理解,其实很好懂,就是所谓的“五伦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八德。五伦是什么呢?“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要按照人性去做。大家要记得,这是人性本来就有的,不是谁发明的。

      遍览前贤,我们会发现真正有大智慧、真正有大爱心的人,他遵从的就是儒家的宽恕之道。

      今天有些做丈夫的就不能忍,太太跟自己一打,他就拍桌子了。他说,我拍桌子这是小不忍,乱了什么大谋呢?他的孩子在看着呢,孩子这一生的教育,就毁在父亲手里了。得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今天人没学过这个,你敢骂我我就跳楼,我就死给你看。大家想一想,你不学宽恕之道,就是你死我活。那女孩子也讲,我为什么要让着丈夫?我为什么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你不是怕他。你宽恕、厚道,你成就的是这一个家庭的和睦,这个难道不好吗?你非得跟他打,打得鸡飞狗跳,父母双方都早死,都心脏病,孩子天天跟你学?我们看到了,那些恐怖分子,不都是教出来的吗?宽恕,是多深厚的德行啊。你不学这个,天天都学竞争,你什么都争不到。

      六、不可或缺的人道教育

      昆明事件发生后,我们看到这些新闻,非常难过,也非常愤慨。我们常常讲一句话——天理难容,就是指这类的人、这类的事件。这些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对这种真正叫十恶不赦、残杀无辜的这些人,确实要“乱世用重典”,按照一般的法律不行,态度不坚决绝对不可以。

      这些造恶的人、杀人不眨眼的暴徒,去问他,他一定觉得他做的是对的,他一定不觉得这是错。要不然,他知道那是错的、那是不好的,他能去干吗?这就说明什么呢?说明在这些人的脑子里,在恐怖分子的脑子里,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是颠倒的,以恶为善,以非为是,把这么邪恶的事情当成是他们应该做的,这是他们做这些事情的第一根源。他为什么会干这个事?哪里出来的这么些人?他为什么会这样?头一个就是他的观念是错的。那你再问自己、问周围的人,你会不会去干?不会!那为什么他们会去干?我想无外乎几种原因:

      第一个,就像这次发生在昆明的恐怖事件,敌对势力、邪恶势力在后边操纵他、教给他。还有什么可能呢?有周围的恶人教他,身边的人,也有这种可能。这是讲外缘。那你要说到他自己是什么原因呢?脑子是空空荡荡的,那样的人容易上当受骗哪!

      第二,脑子里有邪知邪见,跟他一说这些邪的东西,他马上就相信。我们可以做调查,能够做出这种事情来的人,相信都没有接受过很好的人道的教育。如果从小学传统文化,根深蒂固,会教给他什么呢?《弟子规》讲,“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就这几个字深深地印在他脑子里,他长大了能干这事吗?不可能嘛!所以你就知道,仁爱的教育,换句话说,人道的教育,有多重要!你不要看不起《弟子规》,那是一粒种子啊,越是贫困边远的地区,我们觉得越有推广的必要,能让人脑子不空,有正的观念。

      第三,看周围的人,民风是否淳厚。所以过去考察官员的政绩,头一个,你主管地区的民风怎么样。如果人跟人都是《弟子规》所讲“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你去问问那些恐怖分子,你要不要杀你的父母?要不要杀你的兄弟姐妹?他不会,那是他的天性,天性是本善的。古圣先贤的教导,就是把他这个爱父母、爱兄弟姐妹的本善人性,发扬光大,“凡是人,皆须爱”“事诸父,如事父”,它是让你扩大的,有心理基础,基础是他自己的人性。如果这个地方的人民都落实《弟子规》的话,敌对势力也好,周围的那些恶人也好,说让你拿着刀去杀人,他不会呀,就像让你去你不会去一样。他有了人道教育,就下不了手了。因为什么呢?他那个本善的人性一直保持着。

      “苟不教,性乃迁”这个话说得多么的重要,这就是教育!所以我们看到这些新闻,就在想一个问题,他怎么下得了手?我们就知道一定是他“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个人性没有保持住,可能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蒙蔽掉了,就像厨房的那个油灯泡,它不发光了,所以他能干出这事来。所以这种灾难,恐怖分子的出现,第一个原因,《三字经》里讲得很清楚,“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没教他。还包括谁呢?包括爷爷奶奶、曾祖、高祖,世世代代如果不教,那就世世代代都不懂,子孙们就有成为恐怖分子的条件。如果受了教育,条件没有,成为恐怖分子的机会也就没有了。所以人道的教育非常重要!

标签:;  ;  ;  ;  

彼此是发自内心的,环境从心到心都在变化_感恩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