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筑基础工程中的锚杆支护技术论文_郑富宝

浅议建筑基础工程中的锚杆支护技术论文_郑富宝

郑富宝

身份证号码:230819198106021110 黑龙江恒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在当前的工程施工中,普遍都在基础工程中运用锚杆支护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程施工的进度,并且还具有缩短工期,提供工程质量的优越性。因此施工人员在对基坑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主要运用该施工技术进行加固支护。本文主要探讨的施工技术正是在基础工程的施工中所运用的锚杆支护技术,在今后的工程施工中,希望相关施工人员加以借鉴,不断改良该施工技术,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坑支护;锚杆施工

基础工程是建筑施工中最为重要的施工环节,因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施工人员要重视起来,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锚固支护技术作为施工中的关键性施工技术,更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才能不断发展我国施工技术,促进施工工艺的进步。下面我们就主要分析该施工技术是如何具体应用在工程的施工中的,希望施工人员加以重视。

1、工程概况

某工程占地面积 1 678 m2,根据建设和设计要求,拟建 1 幢地上 18 层主楼和 1 幢 6层裙楼相连的建筑物,设 3 层地下室,地坪标高-0.5 m,设计地下室底板标高-14.1 m,基坑开挖深度约为 14.5 m。本工程应该重视深基坑的挖掘工作,只有保证基坑挖掘工作的顺利实施,才能确保基础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在偌大的施工现场,尤其是在基坑的施工中,我们一定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否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施工的整体质量,甚至会在安全方面产生一定的问题。要想保证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就要做好安全方面的防护工作。例如在桩的四周进行重点围护,避免造成桩与桩之间的距离具有较大的误差,影响地下室基坑的施工。在对施工现场进行整体性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细节,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有效的保证将误差降到最低。如果桩发生移位的现象,那么就要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处理,进行自上而下的施工。其中要注意的点是各个场地地层所具有的厚度,不同层级所具有的厚度也各不相同。本工程的桩基力层主要的施工材料是风化凝灰岩,并且该工程施工中所选用的土壤类型为中软土,中软土具有更加优越的性能,能够满足不同施工技术的要求,因此较为受到施工人员的青睐。

2、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经过对多种施工方案的比较,最终选定了能够满足该施工技术要求的方案,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围护结构进行测量,最终选定了直径为800mm的钢筋作为整体的支撑手段,使用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能够确保施工质量的良好,还能增加受力面积,具有一举两得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坑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向钻孔内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混凝土的强度,应该选用C25的混凝土进行浇灌。桩位之间的误差最法不能超过50mm,如果存在的误差较大,极有可能造成桩基的不牢固,从而影响到基层的整体施工,这也是为工程的实施考虑,我们应该确保误差的最小化。因为误差在施工的过程中是必然会存在的,对于不同的施工环节,误差的标准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对不同施工环节中的误差具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基础工程的施工中,只要保持在50mm以内就可以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桩身所选用的钢筋,我们通常采用加强筋以及螺旋筋来保证施工时的质量,同时采用工程桩跳打的方式,间隔着进行施工,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了塌方现象的发生,保证工程质量的稳固与安全。水泥搅拌桩中所采用的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该种类型的水泥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以及融合性,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在焊接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双面焊接的方式,加强焊接的质量,使其达到施工中所需要的要求。

3、锚杆支护施工

该工程在开挖的过程中发现单侧轴一侧的轴有一部分桩位垂直水平位移的距离已经超过了桩位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距离。水平位移桩位中最大的间距已经达到了1800毫米。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讨论之后,施工 人员总结出了发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一个是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旧的建筑物,这样就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障碍,而对桩位进行调整之后,桩位就 已经不能 达到施工的要求。其次就是很多钻孔机同时在一条轴线上进行操作,桩位点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雷击 的误差,这样 也会给施工带来不利影响。

经过非常详细的研究和反复的轮证,为了能够更加充分的保证整个基坑的安全和稳定,技术人员决定对一个轴的一侧前五个轴位进行钻孔围桩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通常要采用分层锚杆施工和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面板的施工方法,这样就可以使得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内支撑和围檀梁能够实现同时施工,这样就充分的保证了工程的进度。

基坑土方开挖应挖至第 1 层内支撑标高,以使围檀梁和基坑内支撑能同时施工,此时应及时将桩位移较大部分进行人工修理平整,各锚杆孔位根据设计高度以及每层设计锚杆排数和围护桩实际间距确定。对间距较大部分设置多个孔位,然后用脚手架搭设锚杆平台并用钻具钻孔,钻孔直径 100 mm,孔深15 m,倾角每层第 1 排为水平,其余为 15°,成孔后将锚杆杆体Φ25钢筋连同注浆管投入孔底,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 0.5∶1,注浆压力 0.6~0.8 MPa,注浆量每米锚杆不小于 20 kg 水泥量,采用二次注浆,注浆完成后用 2.25E16 钢筋双面焊接锚固头。

锚杆完成后即可挂网施工200 mm厚C20喷射混凝土面板,按设计要求采用Φ2@150 双向钢筋网片,且使网片与锚杆主筋纵横焊接,并且Φ12 网筋应与围护桩桩身主筋连接。完成上述工序后喷射 200 mm 厚混凝土面板,使面板和围护桩之间全部用混凝土填实。

按照这种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对基坑开挖1层就要按照设计的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混凝土面板的喷射处理,同时还要在当前的内支撑结构进行一定的处理,直到施工到基坑的底板位置,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意不同层之间的钢筋网片和喷射混凝土面板连接的紧密程度。

4、施工时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4.1锚杆头漏水问题

在锚杆支护的过程中,主要会产生漏水的问题,影响到施工质量,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了解渗漏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保证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渗水的主要来源包括地下水位过高,超出规定的范围,没有进行很好的围护;杆体出现变形,从而造成裂缝的产生,其中就会出现渗水的现象。另外,还有可能是因为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而出现的渗漏。只有明确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我们才能找出适当的方法有效的进行改善,将产生渗漏的位置进行堵漏处理。

4.2锚杆应力松弛问题

通过饱和软土中锚杆的松弛试验证实,引起松弛的原因为锚固体周围土体受力后土体产生流变,以及锚固体与土体的分界面在受力后产生相对的移动。对于深基支护中的锚杆,还有以下原因可能导致应力松弛:①由于自由段设计太短,使得一部分锚固段处于滑裂面内的主动区,土方开挖后产生负摩阻效应力松弛;②全孔注浆方式时,自由段内砂浆体在土方开挖后亦产生负摩阻力;③锚杆倾角过大时,锚杆垂直分力使锚头台座及腰梁向下产生滑移,造成应力松弛;④当多排锚杆一起构成支护体系时,下层锚杆张拉锁定时,会对上层锚杆受力的情况产生影响,同一排内相邻锚杆施工时也会相互影响,引起预应力损失;⑤锚固时,锚具滑移;⑥钢材本身松弛;⑦锚具夹片长期外露锈蚀。

5、结语

通过该工程的施工,使我们认识到在深大基坑施工中,要注意围护桩的规范施工,避免发生漏桩或桩施工间距过大,而影响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如果发生桩移位过大,应采取相应的支护方案。

参考文献:

[1]赵宇.有关深基坑支护几个问题的探讨〔N〕.广东建设报,2012.

[2]张海涛.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案优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9.

[3]武崇福,李长洪,毕鑫,冯庆波.深基坑预应力锚杆轴力分布研究[J].建筑结构.2011(08)

论文作者:郑富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7

标签:;  ;  ;  ;  ;  ;  ;  ;  

浅议建筑基础工程中的锚杆支护技术论文_郑富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