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军事训练伤防治浅析论文_孙树峰,崔杰

常见军事训练伤防治浅析论文_孙树峰,崔杰

(71939部队 山东济南 250300)

军事训练作为和平时期军队工作的中心任务,越来越受到部队各级的高度重视。随着军事训练标准要求不断提高,在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同时,训练伤也已成为部队常见病多发病,训练中造成人员受伤甚至残废,不仅影响官兵健康,而且直接影响部队训练、战备、值勤等任务的完成,这也就对职业性损伤及训练性损伤的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训练伤基本情况

军事训练伤是指由军事训练直接或间接导致人员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病理改变,一般治愈周期较长,如大腿(股骨)骨折平均治疗时间为1年,至完全康复参加全训需18个月;上肢长骨骨折平均治疗时间为6个月,至完全康复参加全训需9个月。即使轻微软组织损伤、肌腱拉伤,平均治疗时间也得1个月,至参加全训需1.5个月。大多数战士在部队服役时间只有2年,一旦发生训练伤不仅给战士成长进步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也给国家和军队带来沉重负担。美国陆军研究表明,陆军每年因训练死亡300人,损伤致残0.9万人,每年损伤住院2万人次(每千名士兵中每年有25人住院,共4.5万人日),门诊40万人次,缺勤100~200万人日,是所有传染病的5~6倍。训练伤发生率各国报告不等,且差距较大。外军(美陆军)报告为3.9%-51%,我军报告为7.9% -43.4%。从历年新训工作情况来看,新兵基础训练期内第4-6、9-10周出现两个发生高峰。主要因为该时间段体能训练全面进入高峰期,训练伤也随之增加,其后逐渐呈下降趋势,9-10 周时新兵机体进入疲劳期,训练伤出现次高峰。在各类训练伤发生中,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损伤占第1位,达到22.7%。致伤课目中,以400米障碍及5公里越野训练致伤率最高,占伤员总数的39%左右。

二、常见致伤原因

从笔者所在单位近年来伤病来看,主要有五种原因

一是训练安排不科学。训练组织者方法单一、示范动作不标准,准备活动不充分或没有针对性;有的施训者为了提高训练成绩,擅自延长训练时间、增加训练强度,甚至让部分带伤同志继续训练,都可能引起训练伤,这类情况占比约19%。

二是动作要领未掌握。新课目初训时,由于要领不熟悉,易发生动作失调变形,易导致训练伤,这类情况占比约37%。

三是保护措施不落实。训练器械、障碍物安放不牢固,训练过程中发生训练器械和障碍物翻倒、人员坠落等事故,这类情况占比约27%。

四是卫生监督不得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没有认真进行健康教育,战士不了解身体生理结构和相关功能,不掌握训练伤预防的措施。没有主动预防的意识。不能及时进行危险因素的提醒以及针对训练伤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这类情况占比约11%。

五是心理素质不过关。部分战士思想过度紧张、恐惧,对难度较高的训练课目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使发生训练伤的机率增加,这类情况占比约6%。

三、常见致伤课目及预防

1.武装越野。易出现滑膜炎、应力性骨折等。预防措施:掌握正确长跑要领;避免过度疲劳及带伤训练;训练前充分热身,训练后充分放松。合理调整呼吸,出现“极点”后,应采取继续坚持运动、自我调整呼吸、降低运动强度等方法进行克服。

2.400米障碍。跳跃矮墙、通过独木桥、蹬跃高台等动作易造成膝关节损伤、急性骨折脱位、肌肉拉伤。要求掌握正确动作要领,上下肢合理配合,摔倒时能施行前滚翻、侧翻等保护性动作;科学施训,避免过度疲劳;提高身体各方面素质,尤其是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前充分热身;必要时佩戴护膝、护腕等相关护具;注意加强训练过程安全防护。

3.手榴弹投掷。易发生投弹骨折、肩袖损伤。训练前应充分做好肩部肌肉拉伸,切忌疲劳训练及带伤训练。最易发生肱骨螺旋骨折的姿势:投掷臂在肩侧、躯干上臂夹角和手臂角均为90°左右时向前挥前臂(“撇弹”)。因为此时的投弹臂是绕肘关节矢状轴旋转,力矩作用在肱骨的垂直轴和垂直轴附近,肱骨干在扭转临界应力强度下极易造成螺旋形骨折。从运动学的角度分析,预防投弹骨折最主要的是掌握正确的投弹姿势,强调运动的转运中心应以肩关节为主,挥臂时肘部应从肩后往上翻(肘高于肩),上臂带动前臂,从肩上方向前运动,并以45°方向投掷出弹,应特别强调避免投掷臂从肩侧“撇弹”的危险动作。

4.轻武器射击。属于技巧性较强的专业训练课目,训练中易出现爆震性耳聋、尺神经炎、滑囊炎。预防措施:掌握正确动作要领;掌握训练时间及强度;佩戴耳塞、头盔等相关护具,注意耳部及听力防护。

5.高强度课目引发的中暑。中暑多发生于夏季炎热、潮湿、无风、暴晒的训练环境,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和水盐代谢紊乱以及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死亡。预防措施有:中暑不只在环境温度高于34℃的情况下发生,在低于34℃、湿度大的环境中,亦可中暑;夏季应错开最热的时段训练;单位训练间隔时间至少10分钟,高温天气适当延长午休时间;进行热习服适应训练,并逐步提高训练强度和驻留时间,以降低机体热应激反应的程度。

四、训练伤预防与应急处置

一要科学筹划设计。严格按照“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进行训练和定期考核,不搞突击达标或考核。做好考核前动员工作,将实施计划告诉每个参训人员,包括课目内容、强度、安排顺序等,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二要严格组织领导。要强化科学训练意识,控制好训练强度。一次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最多持续30分钟,且两次训练的间隔不低于96小时。要杜绝疲劳战术,每天保证至少6小时睡眠时间,训练中保障适当的休息时间;训练前注意充分热身,增强机体体能锻炼前的预适应,可以大大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三要加强健康教育。使新兵了解自身生理结构和相关功能,理解训练伤发生的机理,掌握训练伤预防的措施,培养主动预防的意识。要重视心理健康,及时发现训练过程中心理障碍士兵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强化个人自我防护意识。

四要强化训练保障。做好伴随保障,发现危险因素及时提醒;给予训练伤及时有效的现场处理;上及时报伤情。加强军事训练过程中的卫生监督,及时纠正不科学训练方法,尽量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论文作者:孙树峰,崔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常见军事训练伤防治浅析论文_孙树峰,崔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