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特区未来发展战略_经济特区论文

中国经济特区未来发展战略_经济特区论文

中国经济特区的未来发展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经济论文,未来发展论文,特区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经济特区作为市场经济的试验场和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在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以1992年为标志,特区经济发展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具有如下特征: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中央优惠政策的大面积推行,特区的政策优势日趋减弱。

2、与海外其他吸引外资的国家相比,中国经济特区的劳动成本优势正在消失。在深圳,人均年收入已超过2000美元,而在法治与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与有效方面,海外的一批吸引外资的国家却占有明显的优势,例如印度正日益成为我们的强劲对手。因此特区与海外争外资将越来越激烈。

3、在国际市场上,特区与国际对手争市场、争顾客也存在不利条件。与韩国等国家相比,经济特区缺乏拳头产品,缺乏综合商社、企业集团那样的垄断力量、进攻力量和财力优势。与香港、台湾、泰国一些地区和国家相比,特区缺乏他们那样的在国际市场上的推销技巧。

因此,中国经济特区在与内地争特殊政策,与国际对手争投资、争市场方面都面临日益困难的局面,特区的未来发展策略必须建立在认识这些危机的意识之上。

中国经济特区面临以上的挑战与危机,那么,它的机会和优势又在哪里呢?能不能利用这些机会和优势解决这些危机呢?回答是肯定的。

特区所面对的最大机会,存在于外资与内地经济的相互需要之中。内地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有极为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极具潜力的市场。它的最大劣势在于交通不便,能源不足,观念落后,缺乏管理人才,尤其是缺乏资本。外资对内地的偏爱就在于它有便宜和丰富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和极具潜力的市场。

谁都知道,资本总是流向劳动密集的地方,因为在劳动密集的地方,资本的边际回收高。内地的劳动力大量向沿海流动,就是劳动流向资本密集的地方寻求更高的边际劳动回报。这正是我们讲的所谓盲流。其实这是符合资源最优配置的正常现象。不正常的是,为什么资本流不进劳动极为密集的内地呢?如果劳动只单向流进沿海,而沿海的资本流不进内地,长此以往就要出大问题,最终会造成极不利于沿海的局面。这种劳动力向沿海的单向流动(因为流动的交易成本低)是造成盲流和地区经济不平衡的根本原因。资本在中国流进内地的交易成本太高;高昂的资本流动交易成本使得外资对内地的劳动、资源与市场可望而不可及。

这种高昂的交易成本是由于内地的交易不便、能源不足、观念落后、管理人才缺乏、产权保护不严产生的。若能降低这些交易成本,外资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内地,资本向内地流动,劳动力就不会向外地盲流了。

经济特区的优势,正在于它的观念超前,市场意识强,了解国际惯例与商业规则,有很强的法治意识和产权保护观念,了解外商,管理人才丰富。这些优势正好用来降低外资流向内地的交易成本。经济特区若能在内地与外资之间有效地起到这种桥梁作用,经济特区的几大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

首先,内地的劳动成本只是特区的几分之一,若资本与劳动到内地结合,特区的劳动成本便可成倍的降低,因而重新形成对国际对手的优势。这种劳动成本的优势,既可吸引外资,又可以低价商品到国际市场上竞争。

其次,内地的资源和市场潜力随着资本向内地流动,必然会日益增强竞争力和发挥吸引外资的作用。

再次,特区不断把劳动密集的产业转向内地,自身的产业结构便会不断提升。

总之,特区一旦利用了内地的劳动、资源和市场,它在国际市场上就会如虎添翼。

具体而言,特区的未来发展策略应做以下三个方面的事情。

1、取得中央的支持,与内地和外商合作,最优先地投资特区通向内地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线,在内地投资能源等基础设施。其中最迫切和最重要的,就是投资高速公路。以湖南和深圳之间的高速公路为例,若深圳、广东和湖南联手合作,吸引外商投资广东与湖南之间的高速公路,广东和深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会大大加强,并会从湖南经济的加速发展中大获其利。湖南长沙到广州的高速公路只有七个小时的路程,运输成本极低,湖南的劳动力成本不到深圳的五分之一,此路一通,仅公路两旁地的增值就会超过修建公路的成本,资本向湖南流动的交易成本将会急剧降低。

2、外资流向内地的另一困难就是外商对内地不了解,缺乏去内地的企业管理人才,难以找到适合的投资项目,尤其是与外商观念上的差异,使两方沟通上有困难,而特区处于对外经济的前沿,思想观念超前,可起着连接两方的桥梁作用。为此,特区应尽快建立大型的咨询服务公司,它的服务项目应包括为外商找投资项目,作项目评估,协助谈判,为外资企业寻找、招聘各类管理和专业人才,为内地项目找外商等等。也可为企业、公司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在特区的大专院校应建立专门的科系、培训班,为外资企业培养各类专业管理人才。这类公司与学校的建立,能大大降低外资流向特区和内地的交易成本,因此增强特区经济的竞争力。

3、经济特区之间、经济特区与内地之间应合纵连横,建立有组织的市场,如综合商社,跨行业集团公司,用合同把小企业挂在大企业之上,形成有方向和有拳头产品的大型企业,形成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垄断力量,集中力量在某市场、某产品、某时某地与某特定对手竞争。没有垄断就没有利润,这是国际市场上的铁则。

4、特区也应从策略的角度管理和引进外资。外资虽越多越好,但若不管理、引导,长此下去便会影响本国、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特区有责任保护自己的人民免遭资本不合理的待遇。从全国的角度看更应如此。中国应该在鼓励外资的同时也鼓励内资,因为若内资不断相对萎缩,外资最终就会成为垄断中国劳动力的绝对力量,甚至成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力量。从长远和战略的角度看,这是很危险的。因此,特区、中国政府应有步骤地培养民族私人资本,使其壮大而与外资抗衡。

总之,从特区自身的利益考虑,它的未来发展策略的核心是利用自己的优势,降低外资向劳动密集、资源丰富和市场广大的内地流动的交易成本,成为内地经济国际化的桥梁。在这种桥梁作用中,特区本身才能有效地利用自身的优势,利用内地的优势,利用内地的廉价劳动,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自身的产业结构。一旦特区成为内地经济通向国际市场的桥梁,特区经济的发展就有了无穷的活力。

标签:;  ;  ;  ;  ;  

中国经济特区未来发展战略_经济特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