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如何教养一个独立的孩子论文_张春燕

家庭中如何教养一个独立的孩子论文_张春燕

张春燕 沧州市东光县第二幼儿园 061600

摘要:独立性指的是遇事有主见,有成就动机,不依赖他人就能独立处理事情,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实际工作的心理品质,它伴随勇敢、自信、认真、专注、责任感和不怕困难的精神。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者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儿童本身就有巨大发展的潜力,家长就应当尊重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给孩子自由发展和创造的空间,孩子在自由的空间中将会发挥出惊人的潜力。

关键词:独立自主 责任感 自信心

我们希望培养孩子能够有一个好的人生态度,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独立自主的能力。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要有亲密的关系,在家庭生活里来训练他们怎样成为独立自主的成年人,最容易做的就是家事。

一、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样的事情

例如,小孩子从一岁半的时候可以训练他做一些家事,当孩子需要换尿片的时候,让他自己把尿片拿来,父母帮他换好以后,让他将换下来的尿片丢到垃圾桶里面去。这些都是与他生活有关的小小的家事,孩子在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样的事情,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教导和训练孩子干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到十八岁的时候才可以会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如果一个孩子十八岁以前从来没有做过一些训练,什么事情都不用做,我们无法预期,他十八岁的时候,一夜之间变得什么事情都会做。

其实训练孩子做家事,也是训练孩子走向独立的一个过程。

一岁的孩子可以拿纸尿裤,二到三岁的孩子是可以收拾玩具的。孩子把玩具洒得满地都是也有能力将玩具收拾到箱子里面。或者是书洒了一地,可以训练他将书一本一本地放好。这些都是两三岁孩子可以做的事情。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跟他们一起做这些事情,孩子的兴致会更高。四岁到五岁孩子做的事情就更多了,可以清理桌子,帮忙倒垃圾,可以整理自己的床铺。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很重要。

二、中国父母的误区

首先,我们中国父母大都不愿意让孩子做家事,认为孩子不是为自己帮忙而是添乱,与其用更多的时间去整理他们的残局,还不如一开始就自己做。但是孩子要学习独立自主,父母需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大胆尝试。然而,家长不愿意放手让孩子去做家事,一是对孩子缺乏信心,二是怕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会伤害到自己,还有就是父母需要处理情绪上的感受,感觉孩子很可怜,像没人管的“孤儿”,其实我们为孩子做很多的事情的同时,却阻碍了他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失去照顾自己的机会。孩子能独立是亲子互动的结果,父母若爱孩子,应思考怎样爱孩子,想让孩子能够独立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学会如何放手。

其次,家庭中父母认为爱孩子就是帮孩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实不然,有时候我们越爱孩子,反而更要放手,他也就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最近常听到一些富二代闯祸了,后面都有靠山,有父母帮他们撑腰,所以他们根本不用去面对自己的问题。虽然年龄不是孩子了,可是他的思想、行为、所作所为都像孩子。

另外,中国父母被重智轻德思想束缚,认为智育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途径。为了让孩子学习更好,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甚至都不会自理,某高中一大男孩不会系鞋带成为笑谈是真实案例。父母怕耽误孩子学习,不让孩子担任班干部,不准参加公益劳动,甚至对孩子说:“只要把学习搞好,什么也不用做。”并且片面地认为,好成绩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那么,让孩子独立成长的时候,父母要怎样放手呢?

(一)多一点的鼓励和参与

在孩子的不同发展阶段里面,他的天性会展现出来,我们要抓住机会,用鼓励和邀请的方式参与进来。在幼儿期间会有所谓学习的敏感期,他会不断重复去做一件事,我们要掌握这个时期教导孩子,也许一个两岁的孩子他真的不会扫地,扫把太大他都拿不动,但是我们可以交给他正确的方法,可以准备一个小扫把,让他扫自己玩耍的那个地方。然后对他的工作进行评价和鼓励。

(二)换位思考耐心教导

我们中国的父母在教导孩子喜欢责备和批评。这里提醒家长当孩子做错的时候,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帮助孩子或是一起合作完成,对孩子来说即是一次和父母学习的机会又能从父母那里得到经验。比如孩子想要自己倒牛奶和果汁喝,有时候他会打翻,可能会把杯子打破也可能会洒在衣服上,这时要抓住教育契机,教孩子怎样把打翻的牛奶或果汁擦干净,打破的杯子要怎样处理,我们怕孩子割到手,可以帮忙打扫干净,告诉孩子怎样处理这些破杯子,放在哪里较安全,这是让孩子学习参与和负责任的态度。看似简单的小事但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品格。

我们跟孩子沟通做一些事情时讲话要具体,要把它步骤化,一步一步讲清楚。要有正面的态度那就是鼓励。例如,让孩子收拾整齐干净,孩子心目中整齐干净和你心中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当孩子收拾好了,你检查的时候觉得不合你的心意,再次沟通的时候,你要将它描述的很清楚,有难度的地方要示范给孩子看。桌面和椅子上不要有任何的东西,孩子就会明白这才是整齐干净的标准。当孩子有东西搬不动的时候要正面的教导,可以让大人帮忙一起搬,而不是说你根本搬不动就不用搬了,以后孩子就不会再去做了,不愿意去尝试新的东西了。

(三)父母有时候要适当的“偷懒”

有人说懒父母教出勤小孩,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这个懒并不是说父母真的懒,而是策略性的装懒装傻。多留一点机会给孩子做,让孩子发现自己有潜力,可以自我负责。如果家长在家里做的事情太多,要适当的停下来试着让孩子自己去做。

(四)父母要降低做事标准

在训练孩子做家事的时候标准要降低一点,要注意孩子的成熟度,考虑他的年龄,有些地方我们先示范一遍,让孩子跟着做。

(五)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好的坏的都会影响到孩子,父母在做,孩子在看,如果父母把每天的生活打理得井然不紊,那么孩子做起事来也会很有章法。孩子能够独立成熟是从每天的日常生活里面,父母慢慢地放手和教导孩子自己做的结果。圣言道:父母要殷勤教训儿女,无论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要跟孩子生活在一起,在每天的生活起居里面,衣食住行当中去教导训练他们,给孩子生活上的榜样,让孩子可以一步一步的独立成熟。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父母改变自己,最难以改变的不是孩子的习惯,而是父母的习惯。想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父母首先为孩子做出什么榜样。

地理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论文作者:张春燕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2月总第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4

标签:;  ;  ;  ;  ;  ;  ;  ;  

家庭中如何教养一个独立的孩子论文_张春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