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械行业经营现状及发展模式分析_机械工业论文

我国机械行业经营现状及发展模式分析_机械工业论文

我国机械工业运行状况与发展模式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械工业论文,运行状况论文,模式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正确认识与分析我国机械工业的运行状况,有助于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产业结构政策和战略布署,本文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出发,较全面的分析了我国机械工业的运行状况,并对应采取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机械工业 运行状况 发展模式

构成国民经济和各个产业,既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由于它的任务和作用不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同的地位,对于机械工业,我国已明确提出:“要振兴机械工业,使它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国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具有很强的“前向运行效应”与“后向运行效应”,机械工业在我国实现经济战略转移和经济结构优化中显示了突出重要的地位,机械工业的振兴是我国实现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机械工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我国机械工业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一般产品生产能力过大,导致产品品种少,性能低,质量差,出现产品积压和长线产品生产能力过剩的“吃不饱”现象,另一方面,基础行业发展落后,先进技术掌握缓慢,以致无能力生产国内外市场急需的高精尖产品而出现“吃不了”现象。

(2)机械工业的基础薄弱。基础机械,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工艺不能适应整机成套的需要,制约着机械制造整体技术水平提高和引进技术国产化。目前,许多国内急需的机械产品还需大量进口,对国外先进机械产品的依赖程度高,这样强烈冲击了机械产品国内市场。

(3)技术水平落后,我国机械产品半数以上仍处于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大中型企业生产装备严重老化,尤其是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产品发展缓慢。引进的项目和技术国产化长期上不去。

(4)管理体制分散,我国机械工业实行的是多部门、多层次的管理体制,分民用、军工两大系统,在民用系统中又有生产和使用部门两大体系,机械工业全行业12万个企业分属40个部门,这种分部门,分地区的管理体制,造成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建设格局,重复分散建设的状况有增无减。

(5)机械工业企业负债过高,亏损问题急待解决,机械工业企业负债率过高,已为公众瞩目,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机械工业企业负债率大大高出正常范围,亏损问题严重,特别是那些长期贡献大,投入少的老工业基地中的骨干重点企业,困难尤为突出。

二、振兴机械工业的发展模式分析

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历程证明,振兴机械工业,必须以建立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目标,实行“市场导向、内外结合、以外促内、加速发展”的战略发展模式。“市场导向”就是制定规划,确定项目,必须从市场需求和投入产出效益出发,对经济活动的指导,要从“计划转变为围绕国内、国际市场”转,注重对市场的研究分析,抓好对市场的引导和调控,积极拓展市场领域。“内外结合”,就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统一起来,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利用国际分工的条件和国际资源,加速国内市场的发展;大力开拓国内市场,提高市场容量和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为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以外促内”,即利用国外的市场、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机械工业的发起点,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科技开发与管理水平,加快发展的进程。“加速发展”,即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保持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平均发展速度。“九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要力争达到8%~9%,则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速度至少要力争达到20%~25%。

1.机械工业“九五”发展重点分析

“九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重点是“突出一个基础,抓好四个方面”。“一个基础”是指基础机械,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这三个基础行业要优先发展;“四个方面”是指:提高重大设备的技术水平和成套能力,积极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为农村提供先进适用的机械设备;大力开发节能节材新产品;重点抓好八大类机械产品出口。

2.机械工业的发展策略模式分析

积极推进外向型发展战略模式。充分利用有力时机,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加速技术引进的步伐,除许可证贸易外,可采取联合研究、联合开发、联合生产、联合投标、联合维修服务,引进人才、设计咨询和联合兴办合资企业等形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要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从签订合同到批量生产,力争从目前的5年缩短到3年;兴办更多的三资企业,加快三资企业的发展,这有助于更快解决机械工业、资金不足、水平不高、机制不活、效益不好的矛盾,今年要在办好现有三资企业的基础上,大力创办技术先进型和出口创汇型三资企业,对它们政策要更开放一些,可以让出国内部分市场,不要过于强调返销比例和外汇平衡;努力扩大机械产品出口,在今后5~10年中,集中力量从工程、农业机械、塑料机械、印刷机械、冷冻机械、机床工具等行业中,重点选择发展几种国内外市场都有需求的拳头产品,形成优势名牌,打入国际市场。

积极支持经济特区和新区发展机械工业,形成以浦东、厦门、洋浦等为龙头,内地与沿海相衔接,产供销一体的机械工业发展新模式,特别是上海浦东已成为我国开放的重点,机械工业的振兴可选择浦东作为一个突破点,力争“九五”期间在浦东建成一个技术高起点,经营多形式、产品高水平、市场全方位、工贸结合、内外结合、多功能的机械工业综合开发区。

推行机械工业按经济规模组织生产,实现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的发展模式,这里最重要的是,打破各地区、各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尽快让企业进入市场,这是解决机械工业“大而全”“小而全”等老大难问题的关键。目前,机械工业部已制定出17种产品的经济规模标准,有关管理部门和企业要参照标准组织安排生产活动,对产品先进,生产规模接近或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应予以重点扶植。要大力推进市场开拓型企业与制造型企业结合,以前者为龙头,形成优势互补的新型联合体。

技术改造要突出技术进步,增加重点项目的投入,由于国家财力有限,以机械工业技术改造等发展资金的投入不可能增加很多,只能把有限的资金使用在刀刃上。今年,机械工业的技术改造要把重点放在形成若干个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拳头产品上。技术改造企业的产品要先进,要与科技成果商品化和引进技术密切结合,允许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基金,加快利用电子工业改造传统工业的步伐。

针对机械工业企业负债过高,亏损严重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机械行业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以增强企业活动,提高效益;另一方面国家对机械行业国有企业的财税政策可适当放宽,允许其增大留利,减低其税负和利息支出,增加机械行业的自我投入,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以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

标签:;  ;  

我国机械行业经营现状及发展模式分析_机械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