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验--以日本东北艺术与工程大学为例_大学论文

日本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验--以日本东北艺术与工程大学为例_大学论文

日本高等教育公办民营的改革实验——日本东北艺术工科大学的案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民营论文,工科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案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51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5424(2001)01-0034-03

一、学校简况

日本东北艺术工科大学的校园给来访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当你站在位于西藏王山麓的校园前面,在一个宽阔的水池对面,矗立着一幢仿佛浮在水面上的主楼,屋顶呈三角形状。背向主楼往西方可以望见人字形的街市与辽阔的平原。校园设计十分突出“艺术工科”这个校名。

除这所大学外,日本还有两所以艺术工科作为校名的大学,即国立九州艺术工科大学(1968年创办)和私立神户艺术工科大学(1988年创办)。这两所大学均只有艺术工学部一个学部,以设计为主。而1991年创办的东北艺术工科大学则由艺术学部(美术专业、艺术学专业)和设计工学部(生产、环境、信息等各设计学专业)两个学部组成。从教育的内容看,接近于以造型、造型艺术、美术工艺等作为校名的大学。这样的私立大学有东京造型(1960年)、宝塚造型艺术(1986年)、名古屋造型艺术(1989年)、京都造型艺术(1990年)、成安造型(1992年)、长冈造型(1993年)、仓敷艺术科学(1994年)等,除办学历史较长的东京造型大学外,这些大学的创办时间大都集中在1990年前后。也就是说,以艺术与工业的整合为目的这类大学是从80年代后半期才开始出现的。

东北艺术工科大学的学科结构和教育内容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艺术学部分艺术学专业与美术专业,但艺术学专业除设艺术学之外还设文化保护科学的课程,美术专业则设有日本画、西洋画、雕刻、工艺等各门课程。设计工学部分生产设计学专业、环境设计学专业和信息设计学专业。除生产设计学专业外,环境设计学专业还开设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两门课程,信息设计学专业则分印刷美术图案、图象设计、信息计划和信息环境4门课程。东北艺术工科大学在同类大学中可以说是综合性最强的大学。该大学有近100名教师,新生定编人数为300人,其规模在同类大学中是最大的。现在该校在校生数约1500人,师生比约为1:15。由美术楼、生产与环境设计楼、信息设计楼组成的建筑十分宽敞、舒适,尤其是信息设计楼配备了以电脑为主的最先进的信息设备。师资力量也十分雄厚。

这是一所教育环境、教育条件优越的“豪华”大学,即使在私立大学中也是极个别的。

二、公办民营方式

东北艺术工科大学为什么这样“豪华”呢?秘密就在于其办学模式的创新,即公办民营机制。该校是“学校法人东北艺术工科大学”设立的私立大学,担任董事的都是像荣久庵宪司、伊藤滋、木村尚三郎、草柳大藏、芳贺彻等杰出人物,现任董事长金泽忠雄先生是原山形市市长,第一任董事长是当时山形县的知事。所以这所私立大学创办时的经费全部由山形县和山形市负担。校产是政府投资形成的,但是大学的运作却全部委托给学校法人,挂私立大学的牌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公办民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特异类型的大学呢?追溯其根源,便是1984年日本文部省制定的《1986年以后的教育计划》中的一种构想。在这个《计划》中,文部省为进一步推进大学向地方发展的政策,提出了“在设立、运作适应地方需要的高等教育机构时,由地方政府和学校法人合作来设立、运作是一种妥当的方法”,即以所谓“公私合作”方式而设立的“公办民营”大学。

据文部省调查,根据这个建议,1991年至1995年5年间由“公私合作”设立的大学就达24所,大部分学校的办学主体是原有的学校法人,县和市町村仅给校舍用地和部分创办费,可以说是采取了宽松的合作方式。地方政府以这种形式给予地方新办大学以资助的例子,以前并不少见。多数国立大学或其前身都是依赖地方政府的资助包括地方人士的直接捐助设立的。

但是,东北艺术工科大学的设立,市和县不仅提供了校舍用地和全部创办费,还设立了地方长官担任董事长的新学校法人,而且调派职员到该大学从事管理工作,并负担一部分经常费,直到大学走上正常轨道为止。作为“公私合作”最彻底的“公办民营”方式的大学,除东北艺术工科大学外,还有长冈造型大学和名樱大学两所。长冈造型大学由新泻县与长冈市设立学校法人,并提供校舍用地和全部的创办费;名樱大学则由冲绳县名护市第11个町村设立学校法人,同样提供全部经费。这两所大学均于1994年春开办,东北艺术工科大学为这两所大学的设立起到了示范作用。

三、“自立”的困境

新办私立大学的最大苦恼在于资金。大部分的大学都是靠巨额的贷款创办的,但是,靠市和县的全额资助设立的学校法人则无须贷款。不仅如此,在所有学年的学子招齐之前,在学费收入不充分的4年当中,其经常费的不足部分由县和市给予补贴。还有抽调来的职员水平很高。公办民营方式的大学可以说是在受很好保护的情况下度过其初始的发展时期的。

但是,在“受保护时期”即扶持年度结束后,问题就来了。据当地《山形新闻》1996年5月7日在题为“东北艺术工科大学——开校第4年的‘自立’”报道中指出,“该大学现在每年的运作费约22亿日元,县和市合起来约提供5.8亿日元的资助金,但从本年度(1996年)开始资助金将被砍掉。尽管可望从国库获得每年3亿日元左右的资助,但是,还达不到被砍掉的来自县和市的资助金”。今年是其自立的第一年,但“民营”大学真正体会到困境还在后头。为摆脱困境,确立私立大学稳定的经营基础以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常常思考“公办”大学的基本理念,重新确认与地方社会的联系。久保正彰校长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的也正是这一点。

四、学校对地方的影响

在东北艺术工科大学的宣传杂志第一期上,刊登了久保校长与学生座谈的情况。有学生说,“校长先生,我觉得地方的人们都十分关注大学,……”,对此,久保校长作了如下回答:“是啊,只要大学有点动作,当地社会就会马上有反响。我感到大学对地方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若是在东京,对一所新大学的成立,老师、学生以及周围的人们也只是说一句‘啊,又盖了一所新大学’。最令我高兴的是,在筹建研究生院时,我自己也到县内的企业去募款,不仅县内,而且县外的人士都很赞同我们的想法,很快便筹到预定经费,其中也有主动提出捐款的。我们必须好好地珍惜人们的这种期望。许多学生家长也给我们很大的支持,对此我由衷地表示感谢。”

该大学的研究生院是1999年春成立的,新成立的研究生院所需的经费为3.5亿日元,其中3亿元是县和市对半出,剩下的5000万日元全靠捐款。久保校长说,“我就到企业去‘化缘’,仅用两周时间,就筹到超过预定经费的捐款,再次令我真实感受到人们的一股热望。”久保正彰经朋友介绍担任校长之前,与山形地方没有任何关系,是一位东京大学教授,学士院会员,饱学西方古典学的学者,自他担任校长至今已过了6年,今天从久保校长的话语中我们听到的是他对自己创办的大学的殷切期望和对当地人们深深的信赖之情。

山形县有根据二战后一县一大学的原则创办的国立山形大学,是由几所县立与国内学校合并而建成的,从其成立以来,与地方社会的联系却变淡了。山形县内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大学了,30年来山形县人的最大愿望就是自己拥有大学。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愿望,当地人们对东北艺术工科大学寄予很大的期望。对地方社会来说,大学是人才库、是智囊团。实际上,东北艺术工科大学的教授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参与到地方行政、产业和文化事业中去,参加有关综合开发、自然环境保护、观光事业等审议会议,或参与市町村城镇建设、企业振兴的合作。大学本身也通过公开讲座或各种各样的比赛项目,把校园作为地方文化交流的场所。还有不少学生参加与设计有关的全国性观摩表演赛。对当地的人们来说,东北艺术工科大学是一所足以引为自豪并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

收稿日期:2000-11-09

标签:;  ;  ;  ;  ;  

日本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验--以日本东北艺术与工程大学为例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