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知行合一”理念在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素质教育背景下“知行合一”理念在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素质教育背景下“知行合一”理念 在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应用

刘 晴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50)

摘 要: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基于“知行合一”理念,提出在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中融入人文教育、专业教育和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三融入”原则。以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三知三行”教学实践,探索“知行合一”教学理念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具体实施,以期为高职公共基础课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职;素质教育;应用文写作;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知,知识、理论。行,行动、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对学习经验的思辨总结。应用文写作课程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一方面,由于写作课程与思维方式、材料组织和语言表达等素质训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另一方面,课程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组成,与人才培养规格、目标和人才的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紧密相关。“应用”是应用文写作的核心,应用文写作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知行合一”既是教学理念,也是课程最终目标。而应用文课程素质教育的实施,更要将“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贯穿于课程始终。

一、“知行合一”理念应用于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理论依据

1.知是行之始,知制约行,选取合理的课程内容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在笔者所在的学院,是为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这门新兴学科及其在行业中的应用,了解电子商务相关基本技术,包括一些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使其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以适应当前各学科互相渗透,综合运用的形势要求。本课程面向的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已掌握软件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并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如果将“知”作为知识和理论来理解,那么“知”便是“行”的起点。通常,学生的学习以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为前导,“知”在“行”先,“知”为“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在应用文授课中,教师选取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理清教学重难点,对现代社会中应用率较高的实用文种给予充分重视,并且根据这种实际的使用率,适时更新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比如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礼义仁智信”故事融入不同的文体教学,礼仪教育融入礼仪类文书,诚信教育融入求职信,智慧教育融入策划书等。

2.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注重教学环节和过程

王阳明的《传习录》在论述教学过程时说:“盖学之不能以无疑,则有问,问即学也,即行也;又不能无疑,则有思,思即学也,即行也;又不能无疑,则有辨,辨即学也,即行也;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非谓学、问、思、辨之后而始措之于行也。”可见,“学、问、思、辨、行”是一个求知的过程,学、问、思、辨是“学”的范畴,而“行”一直贯穿并渗透于求知活动中。就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学习过程既是认识的过程又是实践的过程,认识与实践往往密不可分,不断交替循环。教学相长,具体表现在课堂中教师对各个环节和教学手段的重视,使素质教育贯穿整个写作学习过程。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对教材进行重组进行项目化教学,以文体类别为依据,划分为书信类、告启类、礼仪类等。邀请函选自礼仪类文书,共2个学时,前期“应用文写作理论引导”学习提供了基础,邀请函是后续祝颂词、答谢辞等“礼仪文书”的前导。

海上风电场经VSC-HVDC并网的次同步振荡与抑制//边晓燕,丁炀,买坤,周歧斌,赵耀,唐陇军//(17):25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确定“格式、内容和情感”作为应用文写作的“灵魂”。本文以邀请函的写作为例,遵循“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坚持素质教育“三融入”原则,阐述“三知三行”教学实践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2.3 NPVC的临床及病理分型 对于NPVC的临床及病理分型,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根据囊肿的结构构成,可分为单房性和多房性囊肿,以多房性囊肿较为常见[21];根据组织来源可分为腹膜囊肿、后腹膜囊肿、肠系膜囊肿、大网膜囊肿等类型[22];根据病理结果可分为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淋巴管囊肿、单纯性囊肿、假性囊肿等[23]。

二、“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应用文写作课程素质教育“三融入”原则

18F-FDG PET/CT在阴茎鳞状细胞癌术后评估复发和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杜长治)(12):1137

应用文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古代诏、表、疏、碑、诔文、书信等应用文书,无不承载了温润的人文情怀。也正是因为蕴含在其中的丰富文化内涵,才使得诸多应用文万古流芳。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抒发作者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追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将舒展眼力、开阔胸怀的情趣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诸葛亮的《出师表》《后出师表》前后呼应,表现了一代忠臣与智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与伟大。

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主要为培养学生普适性能力和综合素质服务,与专业课互相渗透、支撑。和其他公共基础课一样,应用文课程也一直致力于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随着复合型人才市场的需要,课程的开放性与交融性愈加凸显。将应用文写作课融入专业课,找到与专业课中的契合点,建立应用文写作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渗透交融关系,是应用文实施素质教育的重难点问题。

1.课程融入人文教育

2.课程融入专业教育

当做好课前“微课”传送工作后,我们就要面对系统中的第二个环节,即课中环节。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教师多年从事传统课堂教学,在“翻转课堂”中很容易走回原来的老路,也就是应该由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被教师所主导了。这个转变在实践中是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例如我们讲到感叹句型时,本来在课前“微课”中已经布置了任务,到了课堂上老师又习惯性的走上了讲语法的老路,学生也就自然而然的又变成了被动接收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想要建立良好的“翻转课堂”教学系统,教师自身改变自我认知还是很重要的,这个过程需要不断进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让习惯了传统教学的教师进一步成长。

3.课程融入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一个综合理念,同时又是一种人才培养导向,有利于我们培养符合全面发展的人才。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差不多都是七分讲、三分练,由于课时的限制,讲多练少是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课外写作实践是应用文写作课程中重要部分。应用文写作作为素质教育课程,也需要在第二课堂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在第二课堂实施应用文写作要素中的家国情怀、人文精神、理想信念道德教育,对实现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0 μmol/L对照组相比,采用4、11、33和100 μmol/L紫云英苷处理卵巢癌OVCAR-8细胞24、48和72 h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且呈一定剂量-时间依赖效应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1A)。此外,为进一步验证紫云英苷对OVCAR-8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我们使用紫云英苷处理OVCAR-8细胞肿瘤微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3 μmol/L的紫云英苷在3 D培养水平可明显抑制OVCAR-8细胞的增殖活力(图1B-C)。

把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载体,拓展至第二课堂,和企业行业、专任教师共同设计教学项目、共同参与推进教学工作,建设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比如让学生亲自主持、参加某些会议,并制作邀请函、撰写主持稿、完成会议纪要的撰写;参与校园活动的组织策划,撰写策划案和闭幕词等等。将学习任务与具体活动有机融合,为学生打造由狭窄的课室延伸到生活大舞台的广阔学习空间,不仅弥补了学期36学时的不足,而且使学生的学习生动、灵活,在动态学习中践行“从知到行,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三、“三知三行”教学实践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知是行的基础,行是知的达成。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与行脱节的知则是无用之源。孔子主张学以致用,所学的知识要能够广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不能,再多的知识也是空知。课堂是知识、理论的主阵地,课外应该是“知”的践行地。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创建第二课堂,即“内外兼修”,实现认知与实践的结合,完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当前的药物治疗有一些局限性,主要在于起效缓慢和对不少抑郁症患者无效。解决难治性抑郁症的一个策略是研发和使用非典型抗抑郁药物。另外,NMDA受体的阻断剂——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效果的发现及相关研究,不仅提供了崭新的抗抑郁疗法,也极大的促进了抑郁症发作机制的病理学研究,靶向谷氨酸能的药物有望成为第三代抗抑郁药,解决当前药物在起效时间、有效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分析学情,重组课程内容

3.行是知之成,行为知本,构建课外实践与评价体系

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大一新生。他们活泼好动、充满热情,有学习动力,希望掌握一些有实用价值的文体帮助处理学习、生活中的事务;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但是普遍不了解应用文体的格式和内容写法;了解邀请函的用途,认为邀请函写作很简单,但是没有写过,误认为在网上下载照搬即可;容易忽视从受邀方的角度去考虑内容的安排,容易将邀请函与请柬混同,忽视谦敬词的使用和情感表达。

2.多种教学手段,把握课堂环节

中国汉语中的“礼”,既是一种规范制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引申到应用文写作,既代表了一种礼仪文体,又通过这类文体表达礼貌与尊重,体现素质与涵养。以邀请函写作为例,秉持立德树人、以“礼”化人的教学理念,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邀请函的写作教学达到“知礼、明礼、行礼”,实现“知晓礼仪文书”与“遵守礼仪规范”的“知行合一”。

课前,教师将学习资源推送到教学平台,发布任务:给出特定事件,请同学通过课本自学、例文学习等方式,进行邀请函试写。从任务完成情况看,学生主要对邀请函中要体现的细节内容把握不到位,对谦敬词的使用不得体。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备课,对教学流程任务、时间进行分配与调整。将两个教学重点问题用1个课时解决,难点问题再用1个课时来解决。首先,由孔子和荀子等先贤关于“礼”的论说导入新课,体会礼仪的重要性,引出礼仪文书邀请函的写作。课中采取“三知三行” 实施教学。

4.2.3 加强新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 紧密结合国际市场需求,转变中国甘薯出口贸易结构.在干甘薯、冷冻甘薯、鲜甘薯、甘薯淀粉、粉丝粉皮构成的进出口传统产品结构的基础上,改良现有产品,加强甘薯深加工与废弃物综合利用开发研究,开发新型健康型甘薯休闲食品,适当增加甘薯花青素、甘薯植物蛋白、甘薯膳食纤维、甘薯果胶等高科技深加工甘薯产品的出口创汇.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我国甘薯国际贸易收益水平.

一知格式,行规范之礼。格式一直都是应用文写作的重点教学内容,虽然在其他文种讲授中反复提到格式的规范性,但是因为缺乏经常性的写作训练,依然会有很多学生在格式上“丢三落四”,而且格式规范也一直是学生觉得很枯燥的内容。为此,我们利用了微信小程序中的“vgo微海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套格式模板来制作邀请函并发到朋友圈,图文并茂的邀请函引起同学的兴趣和点赞。随后给出一篇初稿,学生便能快速找出格式上的错误。

二知内容,行畅达之礼。学生初稿中主要站在邀请方的角度,对事项内容表达不全面,过于简单,让受邀方“不知所云、无所适从”。我们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各小组抽签进行邀请方和受邀方的角色扮演,同时进行两两角色互换,就对方组员中的邀请事项进行提问和答疑。在不断沟通交流过程中,各小组更加明确“换位思考”,直到双方对邀请事项都无异议,再出具一封事项明确、表达清晰的邀请函。

三知情感,行庄重之礼。学生初稿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一种是语言生硬,没有感情;第二种又太过浓烈,谦敬词混用。网络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新颖美观的电子邀请函已经替代了传统的书写与打印,庄重的情感色彩越来越淡化。语言写作一直是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们选取比较典型的邀请函和请柬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表现形式、事项、邀请方与受邀方的关系等方面的不同,掌握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而让学生找出其中常用的标志性谦敬语,来描述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最后给出准确、明白、平实、得体和简洁、热情、庄重、文雅两组词汇,让学生分别给两者的语言特色贴上标签。

3.课后素质拓展,从知到行

课后,结合专业同学的就业岗位,以赛事礼仪为切入点进行素质教育。比如在同学们组织比赛中,进行遵守比赛规则、尊重裁判对手和观众的礼仪教育。赛后,学生用美篇APP制作赛场礼仪宣传页,对全校同学进行推广与教育。将课程内外进行结合,搭建课程内外的关联机制,形成动态的授课过程,构筑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

4.多维评价,巩固效果

为了科学合理的评教,主要采取“2个方面+3个内容+4个维度”评价,课堂表现与课外活动2个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3个内容,自我评价、组长评价、小组互评和老师评价4个维度的评价方式。通过评价,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检验自己的实践能力,并用评价结果反馈、指导教学,完成教学上的从“行”到“知”。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在进行写作能力培养的同时,强化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充分实现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美育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张瑜.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J].当代教研论丛,2018(7).

[2]金光浩,王瑞昆.基于知行合一的最新理论教学方法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1).

[3]袁小红,周国强,曾妙红.浅谈《应用文写作》教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方法[J].高教论坛,2012(3).

[4]刘兰明,霍丽娟,陈向阳,等.新时期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应发挥的基础性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8).

[5]周璇,何善亮.“知行合一”理念的现代意蕴及其教学实现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9(8).

[6]吴德银.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

[7]桂德怀.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困境、本原与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4).

[8]苏娅.素质教育背景下应用文写作课考试的改革与创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

[9]郑乾生.高职公共基础课的改革探讨[J].教育评论,2014(11).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890(2019)03-0075-03

收稿日期: 2019-07-08

作者简介: 刘 晴(1980-),女,湖北仙桃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责任编辑:董 柯

标签:;  ;  ;  ;  ;  

素质教育背景下“知行合一”理念在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