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规范化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体会论文_任国伟

北京市通州区徐辛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通州 101119

【摘 要】目的:探讨社区规范化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根据计算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在医院接受治疗时进行门诊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全科医师社区规范化干预管理,观察时间为1年。结果: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生活习惯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全科医师社区规范化干预管理的效果较为明显,且患者的满意度高。

【关键词】社区规范化干预;高血压患者;影响体会

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中常见的疾病,主要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且该病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症。该疾病病因与遗传、年龄、药物、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该疾病常表现为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若血压突然上升至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且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有效的干预管理可帮助患者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避免高危情况的发生[1]。本文针对社区全科医师规范化干预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作了以下研究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均在2013年4月-2014年9月期间入诊我院)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入选标准:符合WHO1999年制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社区常住居民,年龄大于35周岁。排除标准:行为认知能力障碍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合并严重高血压并发症者。

所有病例均于入选时及结束时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进行相关数据及知识调查,问卷当场由我院收回。问卷根据相关文献设计,百分制计分,内容包括个人生活方式情况、高血压病相关知识、血压治疗控制情况及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在(45-81)岁,平均年龄为(57.46±23.12)岁;病程在(1.30-17.80)年,平均病程为(5.64±1.22)年。

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在(46-80)岁,平均年龄为(57.13±23.44)岁;病程在(1.50-18)年,平均病程为(5.12±1.34)年。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对比其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各项基线资料均差异不明显(P>0.05),能够进行一个科学的研究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仅在门诊就诊时进行常规控制血压治疗,及进行随机常规性指导。

观察组:该组50例高血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常规干预管理基础上增加实施

全科医师社区规范化干预管理,其具体内容如下:

建立健康档案:收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个人生活方式、身高体重、血压情况以及所服药物和服药的不同反应等信息录入健康档案,进行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医务人员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危险度分级评估,根据危险度评估分级结果进行每月一次电话随访及至少每三个月一次的面对面随访,并将每次随访内容记录健康档案,同时预约下次随访时间,以便管理人员进行调查访问[2]。

健康教育指导:本院的医护人员定期进行集中的高血压知识宣传,如讲座、发放宣传手册、多媒体等方法,并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制定个体化教育方案,提高患者依从性。并免费帮助患者进行血压测量,通过宣传和讲座的手段进一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高血压疾病的了解和预防。

心理指导: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向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预防知识,耐心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通过讲解该疾病的预防案例,消除患者悲观、紧张的情绪,使患者加强防护能力,积极配合检查及治疗。

生活习惯以及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使患者每日进行适量的运动,注意运动量不可大,并叮嘱患者每日盐量的摄入不可超过5克,多食低脂、低糖的食物,以清淡为主,并嘱咐其家属,克制患者吸烟喝酒,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定期电话回访,询问患者是否按医嘱进行以上事宜。

药物治疗及病情监测: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详细告知用药方法、药量及注意事项,并手把手教会患者及家属自行检测血压,嘱咐患者每日进行检测并记录,回院复查时可带好记录,以便医护人员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生活习惯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高血压患者研究的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用卡方进行检验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习惯改善情况,用“%”表示;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高血压患者经过规范化管理干预后的各项观察指标存在显性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比较

见表1.干预1年后,高血压相关知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中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疾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其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有关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高血压仅是其症状之一[3]。多数症状在紧张或劳累后可加重,或在清晨活动后常出现血压升高等现象,严重影响的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规范化管理措施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仅在院内实施常规的门诊治疗及常规宣教,其内容主要包括叮嘱患者按医嘱进行服药,嘱咐患者注意饮食习惯,如低盐、低糖、低脂,切忌食用油炸、辛辣、油腻等高脂型刺激性食物,并随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及各项指标,该方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其记忆力衰退,对于医护人员所叮嘱事项容易忘记,故效果并不佳[4]。

社区规范化管理是门诊常规治疗的延续,通过建档记录患者的个人资料,按期在患者所住小区内进行宣传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并免费给患者进行测量血压,嘱咐其所需注意事项,叮嘱家属严格监督患者按医嘱进行服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并进行电话随访及面对面的随访管理,该方法的实施可有效的预防高血压的进一步发展,且患者的满意度高[5]。

本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经过分别干预治疗后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高血压病知晓率,改善患者依从性,能明显降低血压水平,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患者的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蒋素琴.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医疗装备,2016,29(5):165-166.

[2]刘宝军.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医疗装备,2016,29(5):167-168.

[3]苏小妹.音乐疗法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精神状态的调节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3):253-254.

[4]赞登.体重超重中年高血压患者饮食运动个体化护理干预体会[J].包头医学,2016,40(1):49-50.

[5]黄娉欢.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4):36-37.

论文作者:任国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  ;  ;  ;  ;  ;  ;  ;  

社区规范化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体会论文_任国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