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的核心:安全与权力--兼论汉斯·183--莫根索的权力理论_政治论文

国际政治的核心:安全与权力--兼论汉斯·183--莫根索的权力理论_政治论文

浅析国际政治的核心:安全和权力——评汉斯#183;摩根索的权力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权力论文,摩根论文,汉斯论文,核心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西方国际政治学领域的现实主义学派把权力斗争视为国际政治的核心,在西方国际政治学界影响极大。本文认为:谋求安全是所有国家的首要目标,其次才是权力扩张,把国际政治等同于权力政治的观点在理论上是偏狭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关键词

国际政治学

现实主义学派

权力斗争

谋求安全

自从E·H·卡尔教授在《二十年危机》一书中提出权力政治观点以来,现实主义学派始终把权力斗争作为国际政治的核心加以论述。汉斯·摩根索教授在《国家间政治》一书中则更把权力斗争发挥到淋漓尽致程度,尽管雷蒙·阿隆·斯坦利·霍夫曼和科学行为主义学派对摩根索的权力论点提出某些批评和质疑,但摩根索的权力观点在国际政治学界似乎仍然是最流行的观点。本文拟从权力与安全的关系中揭示国际政治的核心实质,并对摩根索的权力观点提出质疑。

一、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本质区别

汉斯·摩根索教授认为:“国际政治的实质与国内政治的实质相同,都是追求权力的斗争。①权力斗争具有普遍意义,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它成了人类亲身经历的不可否认的事实。必须承认,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下,各国总是处在权力的竞争中。②如同一切政治,国际政治必然是权力政治。”③

由于权力概念容易引起各种理解,摩根索为“权力”一词规定了严格的定义:“所谓权力,就是建立和保持人对人的控制。④我们所说的权力是指人对他人思想和行动的控制。所谓政治权力,是指公共权威拥者之间和他们与广大人民之间的那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⑤

国际政治存在于国际关系之中,体现着主权国家之间的最高关系,是国际关系的最重要部分。国际政治依然属于政治范畴,可以认为是政治在主权国家之间的自然延伸。权力斗争虽然是一切政治的普遍特征和重要内容,但是,如果把国际政治视为与国内政治在本质上完全相同的追求权力的斗争,那么,这种观点在理论上和事实上都很难令人信服。

不应否认,国际政治同国内政治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这种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公众对这两种政治持有的基本态度,在国内政治中,公众早已习惯于承认或默认权力斗争的合法性并愿意接受这种斗争的结果,取得权力的人(或政党、集团)则自觉承担维护法律秩序、关心公共福利的责任。基于长期经验和文化传统,公众不担心权力拥有者会使用暴力灭绝他们的种族和文化,强占他们的全部财产和资源以及对他们实行永久的种族、宗教、政治、文化歧视。

在国际政治中,主权国家及其子民总是要竭力维护本国的行政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肯放弃民族的独立自由,把维护法律秩序,保存种族、语言和文化,保护财产和资源的责任托付给任何一个外国。当然,历史上可以找到不少群体自愿接受外来权力,皈依外来宗教文化的先例,但拒绝外来权力,竭力维护本国本民族本种族文化的独立性,则始终是历史主流。

事实上,在国际政治中,如果一个国家不得不完全顺从另一国政府的意志和控制,则已名存实亡,充其量只是一个附属国。也就是说,一旦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对另一国的思想施加影响而控制该国的某些行为,确立了类似“公共权威拥有者之间和他们与广大人民之间的那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如纳粹德国对维希政权和安东尼斯库政权,军国主义日本对“满洲国”和汪伪政权的关系等,就很难再把它们之间的政治视为国际政治,充其量只能视其为一种特殊的国内政治,即宗主国对殖民地总督或附属国傀儡政权的政治。

权力斗争主要体现了大国对小国,强国对弱国和大国强国之间奉行的政策。虽然这种现象具有经常性和普遍性,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大国强国任何时侯都奉行扩张权力的政策。魏玛德国奉行睦邻政策,纳粹德国则奉行侵略政策;斯大林热衷于对东欧和弱小邻邦加强威胁控制,戈尔巴乔夫却放弃了对阿富汗和东欧各国的控制;杜鲁门积极扩张美国的权力,艾森豪威尔则更重视维护美国及其盟国的防务安全。邓小平时期,中国的国家实力虽然大大增强,但中国继续奉行睦邻外交,绝没有控制任何弱小国家的意图。

国际政治往往是一种多边多相活动,如果只从单边单相角度观察,就容易得出片面结论。例如:本世纪初德奥和法俄英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可以视为权力斗争的典型;日本军阀以武力在中国扩张权力,被迫卷入国际政治旋涡的中国则绝不是为追求权力而抗争;美国从法国、越南、菲律宾撤出的政策和苏联从阿富汗、东欧各国撤出的政策显然不具有扩张权力的目的;针对苏联的霸权政策,中国和美国建立战略关系,两国此举绝没有互相或对任何第三国扩张权力的意图。卷入国际政治并非一定有扩张权力的目的,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因此,可以断定,国际政治的本质与国内政治的本质完全不同,权力斗争充其量只是国际政治的一种现象,只体现了国际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往往只反映出强大国家对弱小国家推行的一种政策,并不能真正揭示国际政治的核心实质。

二、国际政治的核心是安全

国际政治的核心实质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不受时空条件和特殊环境限制,所有主权国家,无论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始终在追求的最基本的政治目标,就是国际政治的核心实质。这个目标就是,也只能是:寻求安全保障。

国际政治是若干主权国家共同参与的超越国界寻求安全保障的全部活动。自古以来,人类、氏族、部落、民族和主权国家始终具有一种本能的不安全感。这种忧虑不是毫无根据的。当人类从其它生物群中脱颖而出,成为万物之主宰以后,对人类安全构成最大最经常最直接威胁的正是人类本身。因此,个人不得不把自己的许多天然权力交付给国家,以获得国家保护;一个国家感到无力抗御另一强大国家的威胁时,就不得不超越国界去寻求安全保障,国际政治由此而产生。

对于具有本能的不安全感的全体人类来说,安全是高于一切的;那些热衷于扩张权力的国家,只有在自信安全无虞时才敢去追求权力;军事冒险主义有时会孤注一掷地去冒险,是因为有险中求胜的可能,决非完全无视自己的安全。寻求安全保障在当代、近代和古代国际政治中,始终是高于一切的目标,也是各主权国家,无论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参与国际活动,卷入国际政治所要实现的首要政治目标。

本能的神经质的不安全感常常使一个国家在寻求安全保障时做过了头,给自己的潜在对手传递错误的信号,从而引起更激烈的军备竞赛和更大范围的政治对抗,使本国的安全和国际社会的安全更无保障。普法战争后,俾斯麦多次企图以战争手段进一步削弱法国,但每次都遭到俄国反对,当俾斯麦企图通过德奥结盟来增强它的安全保障时,反而促使法俄正式结盟;1923年,普恩加莱对德国推行“产品抵押”政策,出兵占领普尔,企图进一步削弱德国,不料适得其反。战后初期,斯大林企图在沿芬兰边境、东欧各国、黑海海峡、伊朗北部、中苏边境、辽东半岛直到日本北方四岛一线建立安全缓冲地带,以增强苏联的安全保障,结果把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赶入美国阵营,使苏联身不由己地卷入同美国的“冷战”。冷战期间,美国政府扩张权力的意图常常引起它的弱小盟邦的警惕和反感,法国、越南、伊拉克、伊朗、菲律宾等国先后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从而缩小了美国的权力范围。狂热的军备竞赛使美苏两国拥有越来越强的毁灭手段,但两个超级大国反而感到更不安全。总之,一国增进安全保障的努力做过了头,就会使它的邻邦和潜在敌国感到不安全,从而引起新一轮政治竞争或军备竞赛,以实现新的安全均势。因此,一个回家只应得到相对安全保障,不能企图得到绝对安全保障,任何谋求绝对安全保障的努力都将徒劳无益。

不可否认,权力斗争在国际政治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是一种持久而普遍的国际现象。在人类进步的各历史阶段,总有一些民族和国家不断受权力欲支配,追求超越安全保障限界的旨在征服、掠夺、奴役和控制弱小邻邦的政治权力。从远古的居鲁士、亚历山大、凯撒到中世纪的穆罕默德、铁木真、奥斯曼;从路易十四、叶卡德林娜、克莱武、威廉二世到军国日本和纳粹德国的征服政策,都在国际政治编年史上留下记录。追求无限权力的政策是一种帝国主义政策,必将威胁国际和平与秩序的稳定,威胁一系列主权国家的安全,把一系列国家卷入权力斗争的旋涡。因此,权力斗争与战争有一种必然联系,是导致国际战争的主要根源。如果说,在远古和中世纪,依靠武力征服常常可以使某个家族、集团、民族或国家获得权力,从而确立其上百年乃至数百年的统治,那么,进入17世纪以后,这种机会确实越来越少了。几个强国的并存,技术进步的加快,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均势外交的自觉应用等等,有力地制约着某些国家的权力欲。

国际社会判断寻求安全或追求权力的行为时,有一条基本准则,任何国家跨越安全限界扩张权力的行为,都会遭到普遍反对。历史上,无论哈布斯堡家族兼领西班牙和奥地利两国王位的企图,还是波旁家族兼领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王位的企图,一概遭到整个欧洲的反对;俾斯麦把政治目标严格限于德国的统一时,各大国没有横加干预,但威廉二世扩张权力的任何举动,都遭到法俄英三国反对。日本军国和纳粹德国早期的侵格行为,列强曾予以默认和纵容,但这两个好战的国家公然要以武力在全球范围建立所谓的新秩序时,国际社会终于解除了两国的武装,纳赛尔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行动受到广泛赞许,但他入侵也门的行为则遭到普遍反对。萨达姆·侯赛因主动向伊朗挑战时,国际社会曾予以宽容,但他公然入侵兼并科威特的行为,则遭到国际社会一致反对。总之,跨越安全保障限界扩张权力的行为,早已被国际社会普遍视为一种非份、不合法、有害和罪恶的政策和行为。因此,只有高于一切并被普遍接受的安全政治才是国际政治的核心,才能正确反映国际政治的本质,把权力斗争视为国际政治的核心实质或永恒法则,显然是一种错误。

三、各国卷入国际政治的目标

摩根索认为:“无论国际政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权力永远是直接的目标。政治家和人民可以最终寻求自由、安全、繁荣或权力本身,……但是,一旦他们力求借助国际政治的手段来实现目标,权力便成为他们的目的。”⑥

同一历史时期,卷入国际政治的主权国家往往有若干个,各国卷入国际政治的具体目标可能大相径庭。以其性质区分,国际政治目标至少可能有两类,一类是寻求安全,另一类为谋取权力。因此,认为国际政治只有一个权力目标的观点,显然有失片面。

事实上,扩张权力不仅不是所有的国家,甚至不是所有的大国强国卷入国际政治的基本目标或唯一目的。积极卷入国际政治的许多不结盟国家,北约和华约中的一些小国,被迫卷入国际政治旋涡并成为大国权力斗争牺牲品的弱小国家(如大战前夕的捷克、波兰等)和主动放弃对弱小国家政治控制的大国(如美苏两国分别从法国、菲律宾、阿富汗、东欧各国撤走势力的政治行动),显然都没有扩张权力的目的。纵观古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安全保障作为本国卷入国际政治的基本目标和首要目标,甚至急欲扩张权力的国家,也不敢忽视本国的安全,这难道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

安全保障具有丰富而明确的内涵,它主要包括:公认边界的不受侵犯,行政主权和领士完整受到尊重,公民和国家在国外的生命财产受到法律保护等。在上述安全有充分保障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才能实现种族的自然延续,语言和文化的保存,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的繁荣。安全保障主要通过国内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睦邻政策,必要时与友邦结盟和参加国际集体安全体系等途径来实现。许多国家积极卷入国际政治,只有寻求安全保障的目的。

强调安全目标在国际政治中的普遍意义,绝非忽视权力目标的存在及其份量。安全和权力在国际政治中常常混合交织,难分难解。虽然同一时期,怀有扩张权力企图的国家可能为数不多,但它们往往是一些大国强国,拥有较强的经济军事实力、政治能力和民族内聚力,而且,它们一旦确定就不会轻易放弃扩张权力的目标。这种现实决定了国际斗争的严重性、持久性和广泛性。既然权力目标在国际政治中并非短暂的和偶然的因素,因此,除了所有的国家普遍持有的安全目标外,权力目标也是国际政治中长久存在的重要目标,尽管它不是所有的主权国家始终都认定的目标。

显然,国际政治有两大基本目标,即安全目标和权力目标。所有的国家毫不例外地要把寻求安全保障作为参与国际政治的首要目标,但也总有一些国家往往产生扩张权力的欲望,并且一有机会就打算付诸实现,这恰好证明人类居安思危的忧虑并非毫无根据。

收稿 1993-10-02

注释:

①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第2版,1954年纽约出版,第31页。

②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第2版,1954年纽约出版,第30页。

③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第2版,1954年纽约出版,第29页。

④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第2版,1954年纽约出版,第9页。

⑤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第2版,1954年纽约出版,第26页。

⑥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第2版,1954年纽约出版,第25页。

标签:;  ;  ;  ;  

国际政治的核心:安全与权力--兼论汉斯·183--莫根索的权力理论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