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探究式学习初探论文_岳爱香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探究式学习初探论文_岳爱香

岳爱香 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教育局教研室 030100

摘 要:探究式学习是这样一种学习认知的过程,它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话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科学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式学习 课堂教学原则与模式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剖析

新课程标准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化繁为简,化细为粗,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新课程标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学科之间整合性加强;新课程标准实用性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三原则的把握

1.生动有趣,严谨求实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应当扎扎实实抓好。引导学生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来得出物理规律。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物理规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既要生动有趣,又要严谨求实,使学生既能感悟到物理科学的艺术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能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学科的严密性,树立求实的科学观。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问题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2.培养学生思维技巧的原则。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因为知识是方法的载体,方法则是能力的体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物理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探索型课应注重发现法,验证型课应注重实验观察法,论证型课应注重逻辑推理法等。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设疑,热情鼓励,积极引导,通过类比、联想等手段,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灵活性。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具体表现为在常规思维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挖掘特殊的思维方法技巧,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突破旧思维,获取新教学模式的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吸取新营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向未来,以人为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统讲授式为开放讨论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方法培养,变重理论计算为重实际应用。创新教育要落实在创新教学上,教师要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思维方法搞好特色教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内容形象、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有利于求新质疑。教师应尊重学生,重视其个性发展。在课堂上平等地同学生讨论问题,一旦发现特长学生应及时鼓励,对敢于同教师在课堂上争论问题的学生,无论是对是错,都应予以表扬。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教师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或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到探究的必要。问题可以从实验开始,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开始,和实际生活联系越密切越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学生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研究探索。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

3.梳理反思,深化问题。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内容特征灵活选用,不宜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种教学形式。一般地说,实现梳理反思和调控有3个途径:学生个体单独完成;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点拨和调节。

参考文献

[1]崔秀梅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李远蓉 朱霞 邓磊 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廖伯琴 初中物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论文作者:岳爱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2月总第26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  ;  ;  ;  ;  ;  ;  ;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探究式学习初探论文_岳爱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