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闵庄艳论文_闵庄艳

【摘要】目的:探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开展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01月~2019年0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开展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SDS评估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SD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向心理,对提高医护依从性具有促进作用,进而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临床具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循证护理;临床效果

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受到血栓堵塞影响而引发心肌缺血的急性症状,致死率较高[1]。为切实保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生活质量,除了开展基础的对症治疗,还应于发病早期开展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鉴于此,为探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开展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对80例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01月~2019年01月收治的8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2~68岁,平均(60.5±7.5)岁。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54~65岁,平均(59.5±5.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治疗初期一周内必须卧床休息,给予患者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开展全天候24 h的心电监护,嘱咐患者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等饮食原则,避免暴饮暴食,预防便秘的产生。

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开展循证护理,具体如下: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治疗方案、患者现实需求等开展护理整体评估,包括患者隐形化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明晰护理潜在性风险,挖掘问题所在,制定针对性的预案措施,确定循证护理方案。

(1)心理疏导:心肌梗死的病情较为恶劣且多变,加之由于长时间住院,患者病痛的折磨与经济负担的心理压力,难免产生焦虑、悲观、消极等负向情绪,情况严重下可降低医护依从性。因此护理人员需定期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例如为患者介绍病症情况相似及高危症状的成功治愈病例,促使患者以乐观、积极、自信的身心状态接受医护;

(2)及时给予镇痛:密切监测患者日常行为状态,疼痛程度达镇痛指征时可遵循医嘱适当进行镇痛,以此防止心率加快,血压上升,杜绝心律失常的产生。镇痛方式的选择,严格遵照医嘱给予静脉滴注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即可;

(3)饮食指导:嘱咐且监督患者多食用五谷杂粮及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蜂蜜水,再指导患者学会腹部按摩,以促进排便。主要饮食需遵循清淡、少食多餐、易消化的基本原则,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治疗初期严谨使用辛辣、刺激性高、生冷等食物。

(4)康复活动:首先患者发病24h内必须卧床。而后根据病情开展相应的运动康复训练活动,适当开展床上肢运动,病情好转后再开展床下运动,可短途散步、打太极拳等。

1.3 疗效标准

为提高医护依从性,评估患者心理不良状态,采用SAS量表,标准为轻度、中度、重度,对应分值为50~60分、61~70分、>70分;SDS量表,标准为轻度、中度、重度,对应分值为53~62分、63-72分、>72分。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SAS、SD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基础主要是冠状动脉病变,发病典型特征是心肌供血供氧不足而引发的器质性损伤,症状一般表现为循环系统障碍。患者的心肌损伤与发病时间具有正相关的连带性,发病时间越长,则损伤程度越重,致死率越高[2]。因而,切实保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生活质量,除了开展基础的对症治疗,还应于发病早期开展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循证护理模式,也称之为实证护理[3]。护理方案的制定,主要基于患者的治疗情况、患者主诉及其治疗需求为核心关注点,结合临床经验与最新医学动态信息,以保证治疗效果且提高患者舒适度为核心导向,制定可行性高、安全的护理方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SAS、SD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合所述,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向心理,对提高医护依从性具有促进作用,进而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临床具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博,李立莉,李居献.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有效性分析[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04):217-218.

[2]朱焕林.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05):590-591.

[3]敬晓华,容亚凤,杨玉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8):2315-2317.

[4]付亚娟,同磊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期间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5):117.

论文作者:闵庄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闵庄艳论文_闵庄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