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患儿36例临床治疗研究论文_黄艳春1, 毛开新2(通讯作者)

川崎病患儿36例临床治疗研究论文_黄艳春1, 毛开新2(通讯作者)

黄艳春1 毛开新2(通讯作者)

(1湖北科技学院附属二医院儿科 437100)

(2湖北科技学院临床医学院儿科 437100)

【摘要】目的 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 选用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儿科共收治的36例川崎病患儿,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川崎病男性患儿比较多见,典型川崎病病例有28例,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3.6%;非典型川崎病病例有8例,不完全性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37.5%,因此,不完全性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对其采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36例患儿通过系统的治疗以后,均痊愈出院,没有患儿发生死亡;结论 小儿川崎病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才能减少冠状动脉病变及后遗症发生。

【关键词】川崎病 患儿 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065-02

临床上小儿川崎病也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患儿一般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给儿童健康带来很大危害。川崎病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会给冠状动脉带来损害,容易引起小儿冠状动脉病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成年后有可能会引发冠心病[1]。对小儿川崎病的治疗,近年来临床上正在使用大剂量的静脉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通过临床研究,此药物可明显降低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小儿川崎病以不完全性居多,一大部分患儿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漏诊、误诊、延诊,从而导致严重后果。本研究为了让临床医生提高对小儿川崎病的认识,在此对川崎病的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具体作如下报告:

1.临床资料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儿科共诊治的川崎病患儿36例,其中男29例,女7例,发病年龄为8个月-9岁,其中19例3岁以内,14例3-5岁以内,5-9岁3例。若患儿发热在五天以上,使用抗生素治疗没有效果,而且在以下五项中占有四项,就可诊断为典型的川崎病:双眼结合膜充血,退热后即散;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间指端指甲与皮肤交界处充血膜状脱皮;口唇充血皲裂,口腔粘膜充血;多形性红斑、出现麻疹样或者猩红热样皮疹,常见躯干部;颈部淋巴结肿大,触痛,表面不红,也不化脓;如果不具备以上四项,可借助超声心动图提示患儿冠状动脉受到损害,也可确诊。若患儿发热五天以上,同时具备2-3项,而且冠状动脉病变,即可诊断不完全性川崎病[2]。

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全部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均≥39℃,热程为6-18天,其中有23例患儿出现皮疹,大部分患儿表现为躯干多形性红斑,其中有20例患儿球结膜充血,于发热5天左右发生,25例患儿出现口唇充血皲裂,草莓舌,口腔黏膜出现充血,有15例患儿手足硬性水肿,有27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有9例咳嗽,有5例心脏杂音,有4例肝大,有2例关节肿痛。36例患儿有28例患儿是在别院治疗不理想转入本院的,其中有3例患儿是在本院感染科转入本科室的,由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被误诊为是呼吸道感染。

1.3辅助检查:(1)血常规检查:25例患儿在早期白细胞上升,主要为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有22例患儿在一个星期后血小板计数上升,25例一个星期内血沉升高,25例C反应蛋白上升,4例ALT升高,3例心肌酶异常;(2)胸部X线检查:有10例患儿中肺纹理增粗,4例点片状渗出;(3)通过腹部彩超检查:有1例患儿肝脏肿大;(4)超声心动图:有4例患儿冠状动脉出现病变,有3例为冠状动脉扩张,有1例为冠状动脉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典型川崎病及不完全性川崎病生化指标见表如下(n,%):

生化指标 典型川崎病(n)不完全性川崎病(n)总计(n,%)

白细胞升高 18 7 25(69.4)

血小板升高 16 622(61.1)

血沉升高 17 8 25(69.4)

C反应蛋白升高17 825(69.4)

ALT升高 3 14(11.1)

心肌酶异常 1 23(8.3)

1.4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计算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方法

对患儿进行常规用药,发热期间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40mg/kg左右,每天一次,退热后减量,为20mg/kg左右,每天一次,连续使用2个星期,根据患儿血沉、CRP恢复情况调整剂量。本组36例患儿确诊为川崎病后,在使用阿司匹林基础上给予静注丙种球蛋白1g/kg,对于不存在CAL的患儿,可以连续使用7个星期左右,而存在CAL患儿,就必须连续使用药物至CAL消失为止。

3.结果

典型川崎病及不完全性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见表如下:

组别 存在冠状动脉病变不存在冠状动脉病变合计

典型病例1 27 28

不完全性病例3 5 8

合计 4 32 36

典型川崎病病例有28例,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3.6%;非典型川崎病病例有8例,不完全性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37.5%,因此,不完全性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两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36例患儿通过系统的治疗以后,均痊愈出院,没有患儿发生死亡。

4.讨论

川崎病多见于儿童,是一种急性全身血管炎性疾病,给患儿生命带来严重威胁,而且近年来患病人数还呈上升趋势。川崎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是目前造成儿童发生后天性心脏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川崎病有一部分患儿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因此可将其分成典型川崎病及不完全性川崎病。

川崎病一般年龄在5岁以下的居多。川崎病临床首发症状为发热,主要表现为四肢末端红肿及恢复期的指、趾端膜状脱皮,而且在8天内会出现一定的表现,有利于早期诊断,大部分患儿在初诊时会表现为某一器官或者系统疾病,所以容易误诊。有专业学者提出,若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时间在5天以上,且使用抗生素治疗没有效果,同时还伴有两至三项主要表现,就可以诊断为不完全性川崎病,要立即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避免冠状动脉发生病变[3]。冠状动脉病变是川崎病的一种特征性病变,在患病早期给予患儿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缓解症状。但是从本研究可以证实,不完全性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典型川崎病高。本组患儿在确诊后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满意,没有患儿发生死亡。

综上所述,川崎病会给儿童身体健康带来很大危害,如果患儿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5天以上,被诊断为并非感染所致时就要提高警惕,马上采取辅助检查措施,考虑是否发生川崎病,尽量争取尽早诊断、及时治疗,这对预防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及患儿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川崎病专题讨论会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

[2] 徐庆玲.小儿川崎病18例诊治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2,19.

[3] 罗建平.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病变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2,39.

论文作者:黄艳春1, 毛开新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5

标签:;  ;  ;  ;  ;  ;  ;  ;  

川崎病患儿36例临床治疗研究论文_黄艳春1, 毛开新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