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理性之光照耀网络空间论文_刘丙胜

让理性之光照耀网络空间论文_刘丙胜

刘丙胜 江西省赣州市全南中学 341800

摘 要:理性平和的社会心理必然包含影响力越来越大的网络心态,中学生要在网络生活中理性地对待虚拟空间中的他人、信息和自己,让理性精神照耀网络空间。要跨越网络冷漠,让人文关怀成为精神守望;穿越信息雾霾,让辩证思维成为思维习惯;超越个人情绪,让法制规则成为行为指南。

关健词:理性 网络 空间 信息

理性平和的社会心理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心态,必然包含影响力越来越大的网络心态。当前部分中学生网络生活中的冷漠、盲从、偏激等非理性的心态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危害着社会秩序,因此,中学生要在网络生活中理性地对待虚拟空间中的他人、信息和自己,让理性精神照耀网络空间。

一、跨越网络冷漠,让人文关怀成为精神守望

网络空间为中学生的交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和自由天地,但过分依赖它表情达意会大大减少与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直接交往,导致与同学、家人、朋友的感情联系变得淡薄,使人变得更加冷漠。网络技术、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导致了人在技术面前人文精神的缺损,导致了网络交往中的信任危机,严重的甚至出现了网络侵害等网络安全问题,如网络黑客、“人肉搜索”等侵犯他人的行为,公民个人的基本权利遭遇野蛮践踏。因此,数字化的网络生存需要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以人文关怀的精神守望网络空间。

1.要温情对待网络中的个体。要宽容他人,善待异见,以相互的平等、尊重来共同维护网络社会的和谐;要树立诚信观,网上交流问题、沟通感情时坚持诚实守信,自觉抵制各种道德失范行为,反对网络欺骗,做到不窥视他人隐私、不窃取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还要遵守相关的互联网规范,反对网络暴力,不恶意评论他人、公开他人隐私,不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不危害他人利益,不骚扰他人工作。

2.要真情融入网络群体中。网络空间如同一个大的社会,存在储如BBS、QQ群、微博群等不同的群体。加入群体,要真情相邀,要寻找共识、默契、共同行动的目标;加入群体,要传递真情,为心中的感动表达一个赞赏;加入群体,要真情相助,为需要帮助的人群送出力所能及的温暖,让更多人体验到人们之间的关爱与支撑。

3.要热情关爱社会。在涉及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重大事件中,要适时呼应网络展现出来的强大的力量,激发起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爱国热情,凝聚网络正能量,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维护国家利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穿越信息雾霾,让辩证思维成为思维习惯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拓展了人们的知识空间。网络信息中有许多主流信息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政策,传播现实社会的真善美,为推动社会进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但网络信息中也不乏大肆宣传社会阴暗、人心丑恶等大量非理性、情绪化和失真的因素,扰乱了社会环境,影响了当代青年的心灵健康成长。因此,各种信息相互交织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理性看待、辩证思维,要一分为二地辨析网络信息,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虚拟空间不能对应真实社会。我们的国家目前确实处于问题多发和矛盾凸显期,政府工作的不到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但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重视网民的智慧,拓宽渠道,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科学民主决策,因此把国家看得漆黑一片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政府要重视网民的智慧,网民也要相信政府有解决问题的智慧,二者合作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三、超越个人情绪,让法制规则成为行为指南

中学生是一个由于追求表现自我而情绪波动较大的群体,容易在网络这个相对宽松的虚拟世界里发泄不满、宣泄情绪,助长网络戾气在网上滋长蔓延,抑制社会正气,压抑人的心理。作为现实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要受到各种现实规则的制约,从而让网络情绪表达归于理性,以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氛围。

1.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自由与法律不可分,个人在享有自由权利时,应依法尊重他人权利,遵守公共道德,遵守公共秩序,为自己的言论自由依法承担社会和法律责任,切忌为挣得一时的“喝彩”而背离正义、触犯法律。我们在充分享受网络社会中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高度自由的同时,应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反对盲目追求绝对的自由与民主,不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更不为金钱所引诱而陷入网络犯罪的泥潭而危害社会。

2.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作为中学生,在热情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时候,对涉及到国家大事、他人隐私时,要理性分析,深入思考,审慎表达,不跟风盲从,更不能恶意危害国家、社会和他人。要强化国家意识,站在相信政府、支持政府的角度,积极通过网络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以建设者的态度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维护公共利益,维护政府权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自觉地从网络文明的角度为社会尽责。

3.要正确处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当代中学生不能沉溺网络,摒弃网络浮躁,心存淡定,脚踏实地,刻苦学习,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来改善生活、改变命运。

让我们以理性精神照耀网络空间,找回失落的精神家园,以理性平和的网络心态去推动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论文作者:刘丙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3月总第16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3

标签:;  ;  ;  ;  ;  ;  ;  ;  

让理性之光照耀网络空间论文_刘丙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