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苏晗论文_苏晗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苏晗论文_苏晗

摘要: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升,国家在教育方面也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教育教学不单单在教授知识点上要更加深入,在创新意识培养上更是现今教育的重点,这不仅对我国未来发展十分重要,对学生自身而言,也是促进其思维能力和学习力提升的关键。语文是基础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本文从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出发,探索具体培养的方法途径,希望能给语文老师教学提供借鉴,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方法途径

引言: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科核心素养的建设是教学的关键,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一方面离不开学生自身对于学科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对语文老师个人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的考验。所以加强对教学的研究,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至关重要。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课标要求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就不单单表现在学生的成绩上,更多的则是思维和能力的迁移水平,也就是其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效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营造出一个适合学生能力培养的环境和氛围。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语文学习中一些问题的思考;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创新能力。

2.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在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们不难发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往往伴随着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样一堂课程下来,学生们接受知识点的能力和消化吸收的速度相较之前的教学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有极大变化。所以,增强学生自我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

3.培养创新人才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实用性是很强的,语文中阅读理解、作文写作等不仅在分数占据重要比例,更重要的便是同创新息息相关,所以语文教学本身就属于一种创新教育,而之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机械,导致这样的创新过程很难体现,使得学生对语文本身存在偏见也缺乏兴趣,更遑论创新了。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的进行,更有利于培养语文相关人才,而创新思维的形成也对其他学科培养核心素养有很大帮助,从而更好培养各种创新型人才[1]。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1.强调课前预习,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其前提是要做到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便是课前预习,在课前预习过程中能更好发现问题,带有问题去学习更能让学生自主思考,不会受课文的局限。如在进行八年级下课文《藤野先生》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在上节课程结束时引导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去了解鲁迅先生在写这篇文章时的背景。明白鲁迅先生最开始是希望通过医学来为国家革命出一份力的目的,但是最后却意识到国人病的不是身体而是思想,最终弃医从文。鲁迅先生是在日本学医时结识的藤野先生,并受到藤野先生的教导,因此改变了想法,所以鲁迅先生本人对藤野先生是充满敬仰和感激之情的。在了解了这样的背景之后,学生们在学习这一课时才能更好地理解鲁迅先生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发挥创新思维,发表自己的见解。由此可见,课前预习作为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角,填鸭灌输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没有过多思考的空间,甚至没有思考的意识,直接扼杀掉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这种教授的方式和观念必须转变。

在思想上,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扮演的则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设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只有善于提出问题,才能更进一步进行思考,而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有从提出问题开始,并以此为基础作为教师指导的前提,而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给予学生最大的思考空间,扩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彻底转变之前的教学思维模式。

在方法上,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素质教育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当朝着多元化发展,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里都努力去激发学生的创新力。

其一,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具,它是现代教学技术的一种新型手段,可以更加直观具体地呈现想要展现给学生的内容,运用教学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间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宽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苏州园林》和《安塞腰鼓》这两课时,老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图片或者视频,向学生呈现苏州园林的建筑风貌,安塞腰鼓的民俗文化和现状。通过视屏和图片将抽象的语言具体化,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课文中的描述,提升学生探索的兴趣;

其二,可以指引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就是这个道理,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独立的个体,其思维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想法在小组中的讨论都可以作为激发其他学生思考的契机,这样创新能力可以大大被激发出来。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篇时,作者留下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结尾,也留给学生们无限的讨论空间,这时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创新能力也随之提升[2]。

其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语文的学习仅局限在课本上的理论还是不够完善,应当把课本中的知识在现实中找到实践的机会,努力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加深题解,同时还可以开发智力创新思考。如在学习《雪》这篇文章时,老师在讲解完课本知识之后,可以带领学生们进入大自然,让学生真正接触了解雪,明白跟课本中的描述有什么不同,如果让你自己描述你应当如何进行。从理论阶段转向实践认知,有效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3.鼓励学生发言,培养思维的发散能力

课堂发言一方面在语言组织和表达上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锻炼。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思考,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想法和见解,而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即使想法可能出出现错误,也要勇敢说出来,这才是培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一步。如在学习《出师表》一文时,老师可以就诸葛亮的生平进行介绍,并结合文章让学生思考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做法是否可取,对于他誓死捍卫刘禅帝位的做法是否认同,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观点。当然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现在社会来评价诸葛亮的做法,这也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做法,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

结束语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在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未来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首选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之前教师单方面教授,学生被动式吸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这样的教学过程并不是单单依靠教师就能实现的,还应当综合各教育工作者、优秀学者和专家的能力,在理论和实践双重方向上用力,共同打造创新型的语文课堂,培养优秀的语文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兰会.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2):188.

[2]田敏.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99.

论文作者:苏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1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苏晗论文_苏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