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论文_黄丹萍

黄丹萍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后的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干预。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一2014年9月收治的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O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出现抑郁、焦虑、谵妄等精神障碍16例,发生率为26.67%,干预组4例,发生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脏体外循环手术;精神障碍;护理干预

随着高难度复杂心脏手术的广泛开展,特别是老年手术患者的增加,心脏体外循环直视手术患者在术后发生精神障碍,成为心脏体外循环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1-2]。然而术后精神障碍会不同程度的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降低生存质量,严重影响患者愈后[3]。本科室护理人员通过对60例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精神障碍针对性护理干预,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一2014年9月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确认均无精神类疾病史及家族史,并排除有其他系统严重障碍疾病。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56--73岁,平均(63.58±8.6)岁。将120例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脏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综合护理干预。术后12h~7d内严密观察并比较患者的精神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抑郁及焦虑状态进行评价。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术后出现抑郁、焦虑、谵妄等精神障碍16例,发生率为26.67%,干预组4例,发生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P<0.05)。见表1。

3护理干预方法

3.1术前护理干预

(1)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相互间信任。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有情绪障碍或过度紧张者可进行心理咨询,有抑郁、焦虑患者可适当给予抗焦虑类药物[4]。(2)术前评估:术前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疾病状况、家庭情况、文化程度、生活习性、个性特征等信息,并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根据患者精神状态对其认知功能进行简易评估,填写焦虑(SAS)、抑郁(SDS)量表,用来评估患者术前对手术的心理应激情况[5]。(3)术前饮食:术前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低盐等易消化吸收的饮食。

3.2术中护理

术中注意加强患者脑功能的保护,保证足够血流灌注量[6]。缩短体外循环(ECC)时间,维持患者灌注压适宜、平稳,术中采用微栓过滤器进行过滤,术中应注意防止微气泡以及微颗粒栓塞形成,进行彻底排气,防止血液过度稀释以及中心静脉压过高,术中维持患者酸碱及电解质平衡[7]。ECC中给予患者行定量脑电图、食管超声、脑红外光谱仪、经颅多普勒彩声、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等多种监测手段,对患者脑缺血、脑缺氧、脑功能、脑血管灌注等的变化进行监测,并预防脑血管内微血栓的形成[8]。

3.3术后护理

术后行持续的心电监护,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时刻保证各种通道、管道的畅通,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意识状态。对于已经苏醒的患者应及时判断其有无异常情况,向已清醒的患者解释手术已顺利完毕,正在进行监护治疗;如果患者一时间无法正确语言表达,则利用通俗易懂的手语表达。在沟通的过程中应该进行有效的沟通,并适时给予患者鼓励;对于已经出现精神障碍的患者应尽量根据其需求给予相应的满足,避免进一步引发患者不良情绪;如果发现患者由于精神障碍而出现情绪不稳定时可给予必要的约束带约束;另外,在病房环境上尽量给患者提供安静、适宜温度的良好环境,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做到“三轻”(走路轻、讲话轻、操作轻),监护仪器在确保能听见的情况下尽量调低音量,并对重症病室的光线、温度、湿度等进行合理安排,让患者能够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恢复健康[9]

4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4.1生理、病理因素

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其特殊年龄阶段以及生理特点可导致部分脏器功能明显下降,特别是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最为显著,因此患者对各种手术的应激能力下降。同时由于患者本身的各种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均可以增加手术的危险陛,增加术后康复的风险,同时因为心脏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的时间过长引起灌注压过低导致患者大脑缺血缺氧也是导致患者脑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10]。

4.2心理因素

大部分患者在家中或社会中缺少在精神上的关怀,因此患者本人常有孤独感,再到医院后加之环境不。适应和患者性格原因使患者更易形成心理障碍,多数患者也存在对手术成功与否的担忧,术后所处重症病房也均使其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11]。

4.3手术因素

由于心脏外科手术通常有时间长、创伤大等特点,因此易造成患者高应激状态也是造成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体外循环时间过长造成的患者脑部低灌注、血液稀释等造成的患者脑损害,是术后精神障碍的重要原因。

4.4药物因素

大部分患者由于其疾病较复杂病程长,睡眠质量较差,因此大多数患者有苯二氮卓类药物长期使用史,以及术前麻醉药的应用都有可能是造成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

4.5环境因素

监护室病房的环境对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也有很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强迫静卧状态、伤1:3疼痛、个人空间被侵犯及监护室环境中的各种噪音等均有可能诱发患者心理障碍,使患者过度紧张,出现谵妄、焦虑、抑郁或幻觉等。

总之,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发生精神障碍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综合结果,严重影响患者身体的康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性格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在配合医生有效治疗的同时消除患者的潜在不良隋绪,最终可达到预防和控制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小英.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与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3):179—180.

[2]2宋明学.体外循环术后脑损害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2):93—94.

[3]尤继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5):129—130.

[4]李春艳.心脏手术后ICU综合征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2):18—19.

[5]李娜,许秀峰.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研究进展啪.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8):1867—1869.

[6]严丽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原因及护理[J].南通大学学报,2007,5(3):439—440.

[7]马海英,段长虹,李岩.心脏康复指导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6):622—623.

[8]解会敏.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精神障碍因素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2,34(22):3518—3519.

[9]高伟华,王惠新.护理干预在预防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精神障碍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68—69.

[10]林玉琴,陈美娇,伍景红.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76—78.

[11]安淑芬,张楠,郭楠.心脏直视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2):332—333.

论文作者:黄丹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1

标签:;  ;  ;  ;  ;  ;  ;  ;  

探讨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论文_黄丹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