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野下浙江商人创业行为的转变:国际创业模式与策略_创业论文

国际化视角下的浙商创业行为转型——国际化创业模式和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角论文,浙商论文,策略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07)02-0022-03

在过去的20多年中,浙商茁壮成长创造了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浙商和浙江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国内经济和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从成长模式看,浙商已经完成了早期的物质资本积累,形成了人数众多、分布最广和实力最强的投资经营者群体[1]。同时,随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企业经营环境动态性的增强,浙商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浙江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必须从纯粹本土市场、利益驱动的增长方式向依靠国际化市场、知识技术驱动型的现代增长方式转变[2]。浙商在未来发展中如何适应国际化市场,如何应对国际化趋势的挑战,进一步提升浙商的企业实力与国际竞争力?这是摆在现代浙商面前的一大难题。浙商只有努力寻求新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新的领域和新的市场,加强公司企业内部创业精神,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化挑战,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一、公司创业与国际化扩展

在传统新创业企业研究的基础上,目前国内外学者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已有企业的公司创业(Corporate entrepreneur)模式上。根据Zahra,Ireland和Hitt[3]以及姜彦福等[4]的定义,公司创业可以看作是一种以公司内部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增长策略,它强调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机会,积极挖掘公司内部资源优势,通过创新和创业活动,使公司在现有基础上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公司创业相关的概念还包括“二次创业”、“内创业” (intrapreneurship)等。Antoncic和Hisrich(2001)对公司创业及内创业的内涵进行了描述,认为公司创业和内创业包括创新、超前行动和风险承担三个维度[5]。创新维度一方面是指产品和服务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制造方法和业务流程的改进,另一方面是指通过观念的更新,树立国际化经营理念,并通过公司内部的重组和体制层面的变革持续更新业务和拓展市场空间;超前行动是指相对其竞争者所做出的进攻性姿势,一个行动领先的企业倾向于采取主动进取行为开拓市场,在公司业务领域,他们总是试图主导而不是跟随竞争者,从而超越和领先竞争对手;风险承担意指公司创业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试验进行尝试,并承担其带来的责任,在追求机遇的过程中,大胆尝试和敢担风险(Antoncic & Hisrich,2001)。企业的国际化拓展和国际市场经营对创新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那些愿意承担风险并具有超前行动意识的企业,能更好地适应国际竞争环境,应对国际化带来的挑战。企业的国际化拓展满足公司创业的三个重要特征,是最具创新性、前瞻性和风险性的公司创业方式。目前,企业如何通过各种形式的国际化创业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6]。自1990年代以来,浙商就开始了各种形式的国际化创业努力,对浙商国际化的动因、模式和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国际化创业动因分析有利于剖析浙商在新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和所欲突破的创业精神动力;而国际化创业模式与策略的分析有利于归纳和提炼成果经验,为国际化创业成功提供路径与策略支持。

二、浙商国际化创业模式与策略分析

国外关于国际化创业模式和策略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市场进入模式的。如Barkema和Vermeulen(1998)对国际扩展的研究以出口、许可证、新建企业、并购等进入方式为基础进行分类[7];类似地,Zahra,Ireland和Hitt(2000)在对创业企业的国际扩展模式研究中,也主要是从市场进入模式进行分类,他们把创业型企业的国际扩展模式划分为新建企业、收购企业、许可协议和出口交易四类。除了直接在海外新建企业方式比较少外,出口交易、许可协议和收购企业等也是“浙商”国际化扩展经常选择的市场进入模式。为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浙商”的国际化创业模式和策略,本研究希望通过结合国际化创业驱动因素进行分类。我们认为根据创业驱动力不同,“浙商”的国际化创业模式与策略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分类:一是主动型对回应型;二是市场驱动还是技术驱动。

根据这两个维度,浙商国际化创业主要可以分为四类: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目的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型模式;应对国际竞争压力的技术壁垒回避型模式;市场资源优势延伸为特色的市场贸易带动型模式和以机会寻求为核心的市场机会驱动型模式(见图1)。

图1 浙商国际化创业模式分类

(一)万向集团:提升浙商自主创新能力的技术驱动型国际化创业模式

在市场驱动型的创业发展模式下,很多浙商企业在技术上主要依靠设备引进、模仿和OEM等,对自身创新能力培育意识较薄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匮乏,总体上自主创新水平低,离国家倡导的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这也使得长时间内一些浙商只能充当国际打工者的角色,依靠为跨国企业等提供代加工获取微薄利润。知名浙商万向集团在1990年代曾经为美国舍勒公司提供OEM,虽然在合作过程中万向集团也一直注重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但是,要跨越式实现技术创新,光靠自身积累是不够的,必须“走出去”。1990年代末,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内部决策失误,舍勒公司经营出现危机。经过周密考虑,2000年,万向集团联合LSB公司收购了舍勒公司,万向集团和LSB从舍勒各取所需,LSB公司接纳了舍勒的工人,收购厂房;而舍勒的品牌、技术专利、专用设备及市场等归万向所有,剥离了大部分固定资产的舍勒成为万向集团麾下的美国子公司。2001年,万向集团又收购了UAI公司,并成为第一大股东。通过采用UAI公司的高水平的制动器制造技术,为万向国内企业的高起点建设制动器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万向集团又如法炮制,收购了翼形万向节传动轴的发明者和全球最大的一级供应商——美国洛克福特公司35%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获取了该公司拥有的大量产品专利、先进的检测中心、技术中心以及专业的研发队伍[8]。在鲁冠球的筹划中,“走出去”其实只是他找到的一条捷径,跨越性实现技术创新才是真正目的。成为国际化企业后,万向的技术创新活动如虎添翼。目前,这家企业不仅在国内设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聘请了中科院院士担任高级技术顾问,而且还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技术中心。近十几年来,万向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近200项,开发成功新技术、新项目300多项,技术进步对企业年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55%。在我国首次自主知识产权百强企业评比的排行榜上,万向集团高居第九位。技术创新铸就了万向的强大技术优势,而万向又凭借这一优势,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设立、并购、控股了31家公司,构建起涵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营销网络,成为通用、福特等跨国公司的配套客户,走出了“资源外部化、产业国际化”的道路。

(二)吉利集团:回应浙商竞争压力的技术壁垒回避型国际化创业模式

通过跨国合作,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获得技术,从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浙商国际化创业模式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但是,市场换技术的模式并不一定能够成功,特别是在国外企业已经垄断了行业技术标准的情况下,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金履忠等(2002)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在实行了20年的“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和实践带来的后果是:技术没有换到,而市场却全面失守的局面[9]。随着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逐步深入和参与国际竞争意愿的加强,一些企业,尤其是汽车行业及高新技术类企业,为了能够适应国际化竞争环境,规避行业技术壁垒,开始了应对竞争压力的国际化创业模式。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指出:“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要发展,必须走出去,有些人认为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东西,这个是正确的,但我认为,走出去比引进来更重要,只有积极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才能不断地提高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的竞争力。”中国民族汽车行业只有走出去,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国际竞争及其相关技术标准,适应未来与发达国家的竞争环境。

为了能够绕过美国、欧洲市场的技术壁垒,吉利汽车在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的同时,也通过加大国际化步伐,占领低收入国家汽车市场,打造中国汽车品牌。吉利汽车通过定位在“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企业理念,重视国际市场的开发并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开发力度,重点是瞄准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开始打造中国汽车品牌。目前,吉利产品已出口30多个国家,主要分布在中东、北非、南非、南美洲和中南美洲。吉利汽车的策略是,先以一种低价格的品牌面世,动销低价国外市场,然后再逐级发展,并以不同层级的品牌车,逐渐向高端市场迈进,形成多层级的品牌矩阵。

(三)新洲集团等拓展浙商市场发展空间的国际化创业模式

浙商群体的崛起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他们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敏感性。近两年,全国能源继续紧缺,电、油、木材主要供需全面紧张,这却让有着独特市场眼光的浙商,掀起了又一轮能源投资风暴——国际化能源投资浪潮。2006年上半年,浙江新洲集团揽下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州总面积达16.4万公顷的森林采伐及木材加工经营权;长青实业公司也踏上了非洲刚果开发钴矿等重金属资源之路。到资源富聚地投建稳定的资源供应渠道,成了浙商发展的另一个新空间,到境外从事资源性开发成为新动向,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浙商境外投资的资源开发型项目累计近30多个。

此外,不断崛起的浙江制造以其低成本优势迅速地占据全球市场份额,传统鞋类、服装等轻工产品,通过在境外设立品牌专卖店和建立海外销售服务网络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如,康奈集团和法国一家连锁百货商店签约,后者五年内帮助“康奈”进入欧盟200个中高档连锁商场;奥康集团准备投资1亿元在意大利建厂打造自有品牌。据统计,目前浙江省自有品牌出口已占出口总额的26%。

(四)义乌民企等市场贸易带动型的国际化创业模式

商品专业市场,是浙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新型流通业态。浙商从培育市场起步,走出了一条专业市场、特色产业和中小城镇集群联动发展的场面。专业市场在产业竞争中显示出很强的优势,浙江中国义乌小商品集团、绍兴轻纺城、永康科技五金城等是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相当影响力的专业市场,使浙江成了全球闻名的“市场大省”。浙商所创造的专业市场流通业态不仅提升了浙商在专业市场领域的地位,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市场吸引国外采购商,带动当地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走出了一条以市场带动浙商国际化,从而延伸市场资源优势的国际化创业新路径。朱家良等学者认为,浙江民营经济基于市场自组织功能走向国际化的路径创新,既涉及区域层次,又涉及企业层次;既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又反映着市场经济开放性的本质要求以及政府引导、调节、规范和促进作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义乌小商品集团是浙商以市场国际化带动相关产业国际化的典范。中国义乌小商品集团在国际商贸城建设中是最早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通过市场软硬件建设和外贸服务提升,增强市场外向度和国际知名度,使中国义乌小商品集团成为国际小商品采购中心,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浙江中国义乌小商品城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际化市场拓宽了义乌浙商眼界,建立了义乌浙商的全球化视野,义乌民营经济依托国际化市场,延续和拓展企业自身优势和销售网络,走上了依靠市场优势资源延伸的国际化创业新路。在浙江中国义乌小商品城集团有限公司走向国际化的同时,也带动了义乌民营经济基于市场自组织功能的国际化路径创新。它既涉及区域层次,又涉及企业层次;既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又反映着市场经济开放性的本质要求以及政府的引导、调节、规范和促进作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兴商建市,以市场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演化形成集群优势,以产业集群演进推动市场繁荣的自组织演进创新,是义乌民营经济国际化的特有模式。

三、浙商创业行为转型研究的意义

浙商作为中国企业实践中的典型群体和优秀代表,其国际化创业模式和成功案例的分析对浙商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对浙商国际化创业模式和策略分析,我们提出了主动型——回应型和技术驱动——市场驱动两个重要的维度,并概括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型、技术壁垒回避型、市场贸易带动型和市场机会驱动型四种典型的浙商国际化模式。在浙商的国际化进程中,不管是主动型还是回应型,技术驱动还是市场驱动,都充分展现了新时期浙商在应对国际化竞争挑战过程中的主动姿态,体现了浙江企业家在国际化过程中的高成就动机和自主需要、积极开拓和主动进取的精神。浙商在将来能否更好地迎接国际化的新挑战,公司创业精神的培育和国际化创业模式的选择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国际竞争压力和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浙商只有在继承传统和创业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地超越和挑战自我,积极主动地适应国际化经营环境,充分发挥其主体属性,才能真正完成向国际化浙商的转型。站在中国经济潮头,面对国际市场的浙商在国际化进程中只有完成升级和转型,才能更好地体现浙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属性和功能。浙商国际化创业模式的分析框架也体现了吕福新等通过对浙江企业及企业家的系统研究提出的浙商主体性分析范式,浙商的兴衰成败根本取决于其主体性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10]。随着浙商国际化创业过程中经营环境的复杂性,企业经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更强,企业家的自主属性越能体现,他们能够充分地展现其市场洞察、机会捕捉、资源整合、组织协调和不确定把握等企业家才能,在继承创业传统的基础上,实现自我超越和国际化扩展,完成向国际化浙商的转型。

标签:;  ;  ;  ;  ;  ;  ;  ;  ;  

国际化视野下浙江商人创业行为的转变:国际创业模式与策略_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