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关系论文_邓姗姗

浅议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关系论文_邓姗姗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学生在做英语阅读时,理解语言本身是前提和基础,而掌握较广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对英语知识理解的发展和升华,它可以帮助学生推断文章的未知信息和隐藏含义,也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动力,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本文重点从文化背景知识方面为切入点,阐述了背景知识和阅读理解的关系,通过阅读理解来学习文化背景知识,通过文化知识背景来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文化;交际文化;阅读理解;语感;文化感

英语教学,对于非英语国家的人而言,是非母语教学。由于不同国度的文化背景熏陶,这种语言与生俱来就赋予了鲜明的民族特色、社会习俗和浓厚的社会文化意识,由此可知,学生学习外语和母语相比,是非自然过程。文化背景知识具有浓郁文化知识,内涵,民族特色,文化意识形态和心理因素等的差异。[1]外语学习过程使我们认识到:阅读理解是一个重要环节,反映外语掌握综合水平程度高低,本文从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方面谈谈与阅读的关系。

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

1.中英语谚语文化的特殊性。英语谚语成语虽然有时在内容用法上相似。汉语谚语,成语表达常与自然界联系,而英语却常包含米,鸟,鱼,枕头,狗等。如汉语用蛇,而相应英语谚语却用sleeping dog (Let sleeping dog lie.打草惊蛇)。汉语中“胆小如鼠”,英译是:pigeon-hearted或者chicken-hearted;“缘木求鱼”,英译是: Look for grass on the top of the oak; “大海捞针”,英译是:Look for a needle in the haystack;“水底捞月”,英译是:fish in the air;“过着牛马生活”,其英译是:Lead a dog's life.这些例子说明,喻体、喻义完全对应的比喻性词语在两种不同的文化及其语言中是不多见的。如英文She is a cat,不能理解为她是“猫”,因为把“猫”同“包藏祸心的女人”这个喻义连系起来不是中国文化的产物,阅读中很难揣测到“猫”在英文中就是“包藏祸心的女人”的喻体。还有两个形象语也值得一提,一个是“鸡”,一个是“狗”。汉语成语中有“鸡皮疙瘩”,“杀鸡取卵”。而英文则是:goose-flesh和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golden eggs.于是“鸡”变成了“鹅”,其形象喻体虽然不同,但喻义完全一样。又如:如果我们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就知道:英美人都喜欢养狗,视狗为知己,伴侣,立有狗户口,有狗学校,而中文“走狗”一词英译是:lackey ,而不是running dog.Running dog在英美人看来是一个褒义词,“爱人”一词在英美国家理解为“情人”,而在我们的文化里,则是“妻子”的意思。[2]

2.颜色,风俗习惯,礼貌礼节的不同。红色在汉民族文化里象征吉祥,而在西方文化中则视白色为纯洁,为“典雅纯洁”的象征,新娘装束为白纱。在中国文化里,“龙”象征吉祥,权势,高贵。而在古希腊传说中,“龙”是凶猛的妖怪。又如一家宾馆,为了吸引外宾苦心打出了广告词:“十里蛙声不断,九溪曲流潺潺。”中国人认为是优美环境,但恰恰这个宾馆没有外国人问津。原因是写广告的人缺乏背景知识,英美人注重隐私,讨厌吵闹的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中国人请客时,无论菜肴多丰富,总要谦逊几句:“没什么好菜,请将就吃吧!”中国人觉得很得体,恰当表达出了主人的谦虚好客的心情。可西方客人却会认为:你不做好菜来招待我,你不尊重我。这是不同背景熏陶下所产生的思维差异。

二、掌握背景知识,激发学习英语动力

1.学生在阅读英文材料时,首先应从文章字面意思入手,进行阅读。但不少文章的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但却穿插了很多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时你就要根据你所掌握的宽泛的文化背景知识,作为辅佐你更深层次理解文章的“必需品”,进行有根据的揣测和推断,这样一个具备文化底蕴的阅读者绝对要更胜一筹。你因为博览群书所积累获取的文化知识,促成了你在英语阅读中的高分,这绝对会激发你对英语知识本身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良性循环,最终将不断激起你永久的学习英语的热情,从而得到好的效果。因此,背景知识的学习是对阅读理解的升华。

2.阅读应采取以传授知识文化为主体,交际文化为客体的方法,主客并行发展。从语言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功能角度看,文化背景知识应分为两种:知识文化(Cultural knowledge information)和交际文化(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所谓知识文化,是指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不会直接影响对某些词语的理解和注释。比如有关“书”在中国和英国出现时,不会因缺乏对“书”的基本词义造成误解,影响正常交际,这样的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将称为“知识文化”,它多属于人类文化中的“正式文化”(如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等)。[3]所谓交际文化是指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熏陶下的人们在交际时,由于对某些词语的联想意义,社会意义及运用规则,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发生误解,乃至造成交际失误,这种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知识称为“交际文化”。这类文化知识多属于人类文化中的“普通文化”。[4]在外语教学中,应采取以传授知识文化为主体,交际文化为客体的方法,主客并行发展,穿插进行。

三、理解原文是基础,背景知识是辅助和升华。

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先讲解词汇,句法,让学生先攻克语言堡垒。然后讲授该语言的文化内涵,阅读起来就透彻扎实。英语教学不能隔离文化背景而独立传授,二者相辅相成,关系紧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通过阅读理解来学习文化背景知识,通过文化背景知识来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近年来,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人类学的发展因为我们渐渐认识到,语言绝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而且是一个民族和社会的文化重要组成部分。[5]只有置身于有关的文化背景之中,我们才能充分理解这种文化的语言。只具备语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较强的文化感。透彻理解本民族文化与目的文化的一些异同,才能避免误解目的语言文化的内容。只有这样对所学外语材料的理解才不会劳而无获地停留在表层阶段。所以我们应认识到,在促进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面,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黎天睦 “理论与实践” 《现代外语教学法》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2006年

[2]Formkin V Kodmon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2006(2nd edition)《外语界》

[3]司徒双 “社会文化因素以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三期

[4]谷启楠 “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 《外语界》2008年第二期

[5]何自然 “英语的使用” 《语用学概论》 2004年第二期 湖南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邓姗姗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浅议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关系论文_邓姗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