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处方分析在药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叶军妹

叶军妹

(杭州第一技师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摘要】 目的:探究处方分析在药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近二年在我校学习的学生,将其分为两组,即传统教学组、教改组,选取每组学生各40例,传统组进行的是传统模式教学,教改组采用处方分析进行教学,经过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模式教学后,教改组的理论考试、实操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传统组的成绩;教改组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率、自主学习能力也明显高于传统组,两组的显著性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教改组学生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组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实践实操水平有很大进步,值得教学实践中继续研究并广泛推广。

【关键词】 处方分析;药理;教学中;应用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375-02

随着医学水平不断提高,医药学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医学、药学学生来说药理学的知识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其知识掌握有一定的难度,知识点多,复杂,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落后的状况,以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1-2]。因此特在我校选取近两年在校的80例的学生,收集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处方分析在药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分析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6月在我校学习的三年级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的三年级学生为传统组、2014年的三年级学生为教改组,平均每组40名。传统组中,男学生8人,女学生32人,学生的年龄在17岁~1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8±1)岁;试验组中,男学生6人,女学生34人,学生的年龄在17岁~2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8±1)岁。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入学条件等其它资料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别,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例如,以系统药物讲授为例,13年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教学,随机观察三年级一个班40名同学,以老师为中心,由教师备课、口授、板书,学生被动的听课和记笔记。在14年进行教改后的三年级学生也随机选取一个班40名同学,采用处方分析进行教学:(1)老师精心设计并提出问题:课堂教师先讲授重点的理论知识,然后提供临床病例实例,从分析患者的年龄、诊断、用药原则入手,根据药物药理作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来选择合适的药物,以此加深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应用的能力,然后选择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采用抛锚式教学方法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由的讨论;(2)设计合作得到学习氛围:进行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每组大约6人左右,有管理能力的担任组长,提供典型处方,进行分析处方合理性的讨论,最后由各个小组组长进行发言总结,对于回答不足的地方,同组员加以补充。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学习乐趣,活跃课堂气氛;(3)评价学习效果:老师根据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哪些方面理解错误或认识地比较片面,进而及时纠正,最后进行简要点评。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应用效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即由老师发放问卷调查表,学生填写调查表,注意表上不需要写名字,然后收回。问卷调查内容: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团结协作能力。再采取客观评价,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包括综合能力考核和理论实操测试。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学生教学后的教学效果比较

教改组的理论考试成绩、综合能力测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组的理论考试成绩、综合能力测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药理学是医学生、药学生的必修课程,主要研究药物与人类机体之间的作用规律,涉及范围非常广,包含很多内容,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学等学科相互联系密切,再加上药理学内容比较繁多,同时很抽象、枯燥,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失去兴趣[3-4]。这就要求临床教学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应生搬硬套专业理论知识,防止将很多内容一次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将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处方进行分析,引导、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理论学习更加完善[5-6]。

经过改革教学方式,经处方分析教学后的理论考试成绩、综合能力测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后的理论考试成绩、综合能力测试成绩。是因为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尤其小组讨论,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其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进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综合能力测试成绩;同时经处方分析教学后,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率、自主学习能力也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这是因为在处方分析教学中加学生们加强了互相之间的团结合作,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同时在此过程中,老师还会听取学生想法并总结,可以培养学生与学生、老师的交流沟通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好了解专业理论知识,纠正学生原有的错误理解[7-8]。

综上所述,采取处方分析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可以明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明显提高其综合能力,使其团结协作能力也有所增强。

【参考文献】

[1]李玲,阮耀,马瑜红等.以药学服务为核心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践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6):868-871.

[2]白明,汪保英,高小玲等.电子处方系统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建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5):453-454.

[3]潘雪丰.处方分析在药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海峡药学,2011,23(11):229-231.

[4]秦大莲,叶云,熊玉霞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2):247-249.

[5]谭毓治,李明亚,陈一岳等.药理学模拟教学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4):413-414.

[6]潘雪丰,邱腾颖,王金海.处方分析在药学专业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5):95-96.

[7]程虹,吴东方,张颖.以问题为基础学习在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4):550-553.

[8]畅洪昇,孙建宁,张硕峰等.基于案例处方药物合理性分析的药理学综合教学法实践[J].中医教育,2012,31(5):38-39.

论文作者:叶军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  ;  ;  ;  ;  ;  ;  ;  

探讨处方分析在药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叶军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