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受者与普通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比较论文_杨佳

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移植泌尿科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和普通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区别。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为期,共挑选患者92例,经临床确诊均为泌尿系统感染者。其中46例患者为普通感染者,所得数据记普通组;另外46例患者则为肾移植受者,所得数据记移植组。结果:两组患者均为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并且大肠埃希菌感染率均为最高。但移植组患者感染复发率为39.13%(18/46),明显高于普通组17.39%(8/46);同时移植组患者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率为13.04%(6/46),明显高于对比组2.17%(1/46),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特征与普通患者存在一定的区别,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护理。

【关键词】泌尿系统感染;肾移植受者;普通患者;区别

泌尿系统感染指的是病菌经由尿道进入泌尿系统内所形成的感染性病症,通常情况下是由于梗阻和尿液返流所引发的,属于泌尿系统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肾移植手术是对已出现功能衰竭性病变的肾脏进行替换,从而帮助患者恢复泌尿系统的正常运作。但是在移植手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国内最高可以达到75%左右,而且其中80%以上者均在术后3个月内发病,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1]。本文即是研究肾移植受者和普通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区别,如下为具体研究方法和内容: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为期,共挑选患者92例,经临床确诊其均患有泌尿系统感染。普通组中男:19例,女:27例,患者年龄中最大者72岁,最小者38岁,中位年龄为(51.52±0.83)岁,合并高血压者共14例,合并糖尿病者共10例。移植组中男:17例,女:29例,患者年龄中最大者75岁,最小者35岁,中位年龄为(51.39±1.05)岁,合并高血压者共15例,合并糖尿病者共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采用中段尿病原体培养法对患者进行测试,结果显示92例患者均为阳性。根据患者是否开展肾移植手术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组未开展此类手术,所得数据记普通组;另外一组则开展肾移植手术治疗,所得数据记移植组。记录两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不同特征,包括性别比例、感染病菌种类、临床症状等数据。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n(%)来表示计数数据,并利用x2对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普通组中女性共27例,占比58.70%;移植组则为29例,占比63.04%,均高于男性患者。同时,将两组患者的病菌感染种类和临床症状数据进行整理,并制成如下表格:

2.1感染病菌种类

表一 两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病原体种类[n(%)]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转移组和普通组泌尿系统感染病原体中比例最大的是大肠埃希菌,且两组患者大肠埃希菌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患者粪肠球菌感染率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移植组患者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组;而移植组白色念珠菌感染率则明显低于普通组,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临床症状情况

将两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后引发的临床症状情况进行整理,并制成如下表格:

表二 两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后临床症状对比表[n(%)]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移植组患者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应激性症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普通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排尿困难、肾脏周围疼痛以及体温升高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移植组患者感染复发率为39.13%(18/46),明显高于普通组17.39%(8/46),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6,x2=5.3613,P<0.05)。

3、讨论

泌尿系统感染是肾脏移植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通常发生于移植手术后的3个月内,而且患者复发率较高,而且此类病症患者与普通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虽然肾移植手术受者与普通患者中均为女性感染率较高,而且其中主要感染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但根据本次研究可以看出,移植手术受者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患者,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明显低于普通患者,同时移植受者的尿路应激性临床症状发生率和感染复发率均明显高于普通患者。

因此临床开展肾脏移植手术后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护理,以降低其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首先需要减少医源性操作的侵害,以减少预留导尿管穿刺次数为主,降低反复插管可避免对尿道黏膜形成多次刺激,降低了炎性感染几率[2]。其次,鼓励患者每天多饮用纯净水或菜汤,从而对膀胱形成冲洗,辅助肾脏功能恢复的同时,也避免重建的尿路发生阻塞,导致尿液回流引发感染[3]。如非必要的情况下,应减少人工膀胱冲洗手段的应用,人工干预方式可增加患者院内感染的几率,而多饮水则是利用人体泌尿系统自身对膀胱形成冲洗,降低了外源性病原体入侵尿路的几率[4]。第三,每天定时观察导尿管内尿液的性状,如尿液中发现有血丝或血块,则提示尿路内毛细血管破裂,易形成血块凝聚病症,导致尿路阻塞并引发感染。此时应为患者更换导尿管,并对出血严重者进行二次手术止血。第四,加强院内的尿路感染健康宣传工作力度,为患者介绍尿路感染后的常见临床症状,并指导其养成正确的排尿习惯和饮食习惯,饮用水要经过煮沸后方可饮用。除护理人员外,患者自己和家属均不可随意触摸导尿管,并且在患者感觉排尿时小腹胀痛的情况下立即通知护理人员,避免发展为泌尿系统感染[5]。

参考文献:

[1]陈思腾,黄一可,覃碧艳,等.特殊人群肾移植受者术后尿路感染[J].器官移植,2015(05):355-358.

[2]王鑫,崔向丽,杨辉,等.肾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及抗感染治疗方案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6,24(06):102-103.

[3]王鑫,杨辉,崔向丽,等.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23):1234-1235.

[4]陈思腾,于立新,邓文锋,等.肾移植受者与普通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比较[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5(02):201-207.

[5]李琴,周结学,朱春丽,等.护理干预对肾移植受者出院后体质量管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2):890-892.

论文作者:杨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2

标签:;  ;  ;  ;  ;  ;  ;  ;  

肾移植受者与普通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比较论文_杨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